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柳岸】落格荡水湖(小说)

编辑推荐 【柳岸】落格荡水湖(小说)


作者:无相愚公 布衣,23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发表时间:2025-06-30 15:04:16
摘要:退休也有好几年了,就闲着在家。也谢绝了许多往来,厌倦了过往劳神烦心事务,也是从虚实参半,难得糊涂中解脱了出来。可以躲进自己的小屋,唯求清净自心。不时到山间小道或公园僻静处逛逛走走,听听小鸟的鸣叫,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可以慰籍心神的。

退休也有好几年了,就闲着在家。也谢绝了许多往来,厌倦了过往劳神烦心事务,也是从虚实参半,难得糊涂中解脱了出来。可以躲进自己的小屋,唯求清净自心。不时到山间小道或公园僻静处逛逛走走,听听小鸟的鸣叫,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可以慰籍心神的。
   一日上午,在一个湖滨公园的小径走着,竟然迎面遇上了多年不见的同事旧友K。几年不见,我们都很是欣喜。K快步迎了上来,握住我的手道:“呀,老愚老愚,多年不见,还说你去修佛修仙了呀。”
   我回道:“哎呀,修什么佛,修什么仙。不闻‘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嘛。”
   “多年不见,你这老愚,到也还是风趣着呀,一向可好?”
   “什么叫好,什么又叫不好?好与不好都不好。平常就好,平常就好呀。”
   “耶,还不承认去修佛修仙,你这话,还是有些禅意机锋的啊。”
   “老弟高看我了,就是平常嘛,平常就好,不是么?”
   “那是那是,平常就好,平常就好。”
   “老弟吉祥,吉祥。近来工作忙吧,都在忙些什么呀?”
   “哎呀,忙个啥呀。看来你老愚是修佛修仙,成了忘世之人了么?我虽少兄几岁,去年也退休了。现在和你老愚一样,过上点清静日子了。”
   K此话一出,我才恍然惊觉,自已是忘了许多事的。我一拍老脑门:“唉——呀,忘了忘了,你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了。退下来了,习惯么?”
   “那有不习惯的,退下来了,心情轻松多了。”
   “那好那好。”
   几年不见,K很高兴,提议道:“咱俩多年不见,难得今日相见,不找个地方,坐下来,点两个小菜,叙叙旧,喝几杯小酒吗?”
   我虽不爱喝酒,但旧友多年不见,今日相遇,亦是乐事。觉得是应当聊聊,喝点小酒的。于是便欣然应诺:“要得要得,是该喝上几杯的。该我请你喝才对。”
   “那里那里,还说我做东好。”
   我说:“不要争了,这不重要,我们就去找个合适处所,喝几杯去,叙叙旧就好。”
   于是我们到湖边一个叫观湖酒家的小馆子,上午人少。小馆子也还是有些清静,寻了一个正对面着湖泊的餐桌坐下。叫店家拿了菜单,就随意点了几碟家常小菜,要了一瓶包谷老酒,边吃边聊了起来。
   K先是聊过去工作中的一些辛劳,苦脑之事。几十年岁月蹉跎,一生勤勉,兢兢业业,熬到了退休,是属不易。今总可享受一下清静之乐了。
   我亦祝贺K退休,我们相互饮了几杯后。K临窗望着湖泊一阵子,那样子像是很有些感慨。他端着酒杯,饮了一口,问我:“你觉得这湖泊怎么样?”
   我回道:“还好,是个闹中有静,可以散步,到也还算是个益心益智的地方。”
   这时,他眼里透着些忧郁,问:“你觉得比起我们农场那个落格荡水湖怎样?”
   他一下子提到了我们原工作农场里的那个落格荡水湖,令我有些诧异。因为农场的那个落格荡水湖,往昔发生过多起投湖自杀事件,有一些让人惊恐且悲哀的故事。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问?会这样对比?
   于是我随意答道:“我们农场的那个落格荡水湖,比这个水湖大多了。山环水绕,自然景观好。就是看着水是阴森森的,觉得有些可怕。”
   他说:“那是个招魂的水湖,你信吗?是招魂的水湖呀。”
   我道:“哎呀,那是当地人们的说法。”
   他两眼望着我问:“你怎么不想想,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那就是招魂的水湖。”
   我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只说:“世间是有些奇怪的,说不清楚的事的。”
   他自个端起了酒杯,一口饮完了酒杯里的酒,两眼直盯着我,问道:“你还记得原我们在农场时,和我们住一栋房子的邻居,那个热情肯帮忙的贺兰大姐吗?”
   “我当然记得,贺兰大姐,一个热情肯帮忙的好人。勤劳,认命。孤身一人,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长大,很不容易的。她不是在X监区路旁开了个小饭馆,维持生计的么。听说后来搬离农场,到了城里,与孩子一起居住了吗?哎呀,辛苦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好像就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里,只是区域不同。”
   “是的,离我家也不是很远。唉!享什么福呀?就在去年,她投落格荡水湖自尽了。”
   我诧然一惊!“怎么又是投落格荡水湖?她与孩子们居住在城里,离农场也是二十余公里呀,怎么偏偏又要跑回农场,投湖自尽了呢?”
   “是呀是呀,这世上烦心事故然多,想不开,要走这条路。可那里不能自尽呢?就这个湖泊也行啊,离她家也不远。可她偏偏要乘公交车二十余公里,下了车还得步行好几里路,才能到达她熟悉的落格荡水湖,你说怪也不怪?”
   “是有些奇怪,是有些奇怪的。是生活上出现些什么波折、事故?不如意,起了自尽的念头,又偏要到落格荡水湖去投湖?”
   K端起了酒杯,又自个饮了一杯酒。抬头望着湖泊,说:“是些什么波折,不如意的事,要自尽结束生命。是人家的家事,谁又说得清。只是她要自尽,也要特别到农场的那个落格荡水湖,那个落格荡水湖会招魂呀。贺兰大姐要自尽结束人生,也要特意到那里去。”
   我觉得他说得好玄乎,就问:“怎么能这样说呢?”
   “落格荡水湖里冤魂多,怨鬼多,要找替身。”他这样回答。
   “我们在农场工作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当地一些人们的一种说法,莫非真的会是这样的吗?”我有些疑问了。
   “可贺兰大姐要自尽,也特意要到落格荡水湖里去。你说这不就是那湖里的冤魂怨鬼会招魂吗?”
   我一时哑然,短暂沉默了片刻。端起酒杯,一口饮了杯里的酒。按我的见解,回他道:“那些年代,政治运动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被谴送到农场劳动改造。在这种场所,你是知道的,鼓励人们之间相互检举,攻讦,告密。身处这种场所里的人们,有些人的人性底线是被击穿了的。开展各种政治运动时,农场是要比社会上更为激烈一些。那些被遣送到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的人们,有的因政治身份,地位的跌落,有的或因家庭变故,万念俱灰,想不开。有些人已到了悲观的极限,加之各种政治运动激烈。这场所里人们相互斗争,攻讦。农场又有落格荡这样一个水湖,一些不想活了的人,就选择了投湖自尽,了断人生。”
   “对,那些投湖的人,大多有冤情,自然湖里积了许多冤魂怨鬼。冤情不得申,积在湖里,是会招魂找替身的,你说是么?”
   “这个这个,怎么说呢?”
   “你看,贺兰大姐要自尽,也是去那里。不是么?”
   “这个这个,这个。”我实在是说不出是什么道理。
   K接着说:“就是这样的呀,那些年,有些各种各样投湖自尽的人。你还记得吗?”
   我说:“怎么不记得,是记得一些的。”
   他接着说:“你还记得吗?那年,是1975年,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又是搞什么运动。人们相互检举、告密,纠斗,坟山那里的三大队,有一对夫妇,是右派分子。经受不住斗争与指控,一天半夜里,到落格荡一起投湖。两口子走到湖边时,天已蒙蒙亮了。有人是硬生生看着两口子一起牵手投湖,后打捞上来,两口子竟然是用绳索糸在一起,衣兜里还装了许多石头。这实在是绝决!两口子以死抗争。”
   他提起了那年发生的一个令当时人们惊叹,唏嘘不已的投湖的自杀事件,让我想起了那些年代的事。脑子里也一下子浮现出落格荡水湖的一些形形色色,不可思议的事件。就说道:“那两口子只是一个很特别的投湖事件,其他投湖事件和意外事故也是时有发生的。在那些年代,只要有人投湖自杀,或意外落水死亡,人们就会说是落格荡水湖里冤魂怨鬼又在招魂了。
   K说:“对了,对了,是这样的。你还记得吗?第二年,邻近湖边梁子上的那个六大队割草积肥。因附近的草已割完了,J大队长带领一些就业人员,划船到湖对面的山上割草。然后指挥大家把草装进船里,运回对岸的梁子上,船在湖中侧翻了。那个J大队长是在船上的,队长和船上的几个人都掉进湖里。人们自然是要相互救助的,可偏偏就是那J大队长淹死在湖里了。人们又众说纷纭,私下悄悄议论,说是那对含冤夫妻的怨魂把J大队长抓了去。”
   我回道:“记得记得,记得的。这是个大事件,因为是死了个大队长,农场提高到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高度来对待,还成立了专案组。有人举报了那些私下议论的人们,被举报了的人们,都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和打击。队上说是阶级敌人利用封建迷信思想,造谣惑众,恶毒攻击党和人民政府。可人们私下悄悄议论是查不完的。”
   K说:“是了是了,专案组专门调查了那天一起割草的成员。后来又重点调查和大队长一起在船上的人,就如你所说,在改造环境中的人们,有些人的人性底线是被击穿了的,没有了人性底线的。掉进湖里时大家都恐慌混乱,为了自保,配合调查。捕风捉影,相互构陷情节,乱说。专案组最后怀疑与大队长一起掉进湖里的几个就业人员,重点排查。认为有两位平时改造表现就不好,经常受到干部的批评,也受到J大队长批评过的。且那两位在湖里距离大队长也近,认为那两人搞阶级报复,有意把大队长害死的。就把两人分别关押起来审讯,还不断变化关押点,但终无结果。过了几个月,有一个在禁闭室自杀了。另一个关押一、二年后,终无结果,就不了了之的放了。你说,大队长掉进湖里,就业人员一定是要拼死相救的。这正是拿表现,立功赎罪的好时期呀,可偏偏救不了大队长。你说怪不怪嘛?那些人说是被那两口子的冤魂抓了去,不是很有道理的吗?”
   我说道:“世间事,有些还真的说不清。大队长淹死了,可是又因此冤死了一个人。可不管怎么说,这种说法其实是人们的一些看法罢了。”
   K问:“你还不信么?”
   我回道:“有些现象是说不清楚的。”
   “那么,我再问你,1988年夏季的一天,那才是一个更诡异,更灵异的事呀。那个姓z的年轻干警,还是我们的同事嘞。他老子又还是个大队长,家里条件也好,总不至于有人会欺负他,会迫害他吧。那天他拿了一瓶好酒,着装整齐,到了湖边坐着好一阵子,慢慢的把一瓶酒喝了,就向湖里游去,一去就没回来了。你说这又是什么回事呢?”
   我实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苦笑了一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抬头望着窗外的湖面,回道:“那个姓z的干警,据说投湖的前一天,不知是什么事与办公室里的人们争论一番后,次日才拿了瓶酒,到湖边去的。世间事,有些现象是说不清楚的,也是下不了结论的。至于落格荡水湖灵异事件的传闻,也是当地人们的一种感慨和说法罢了。”
   “那你认为灵异事件的说法是人们牵强附会了?”
   “那你又怎么看呢?”我反问他。
   “这还是要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来说事吧,不然就是无法解释的。那个时代投湖的人,大多都是因遭到了一些不公和冤枉,才投湖的,因此,湖里积了许多冤魂怨鬼,又没有得到超度,湖里的冤魂怨鬼是不时要招魂,找替身的。”
   我实也无法回答,就随口附和:“也许是的吧。”
   他说:“就是就是。”
   我觉得老是讨论这个话题不好,就打住,转移了话题。“我们还是不谈这些了吧,退休了,就该好好享受下生活了。”
   K自个饮一杯酒,不无感慨的说:“人这一生呀,看过见过,经历了的事总是萦绕在脑子里。在那里工作了几十年,忘不了,忘不了的。”然后他拿了酒瓶,给自己斟满酒杯,又自个喝了一杯,伤感的说:“向湖里游去的那位是我的同事朋友呀,平时人也好,真的是说不清。”
   K一连自个喝了几杯的,我觉得不应该再喝下去了,于是我拿了酒瓶,给他斟满,端起酒杯:“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走走逛逛吧。请,请请,碰一下,干。”
   K与我碰了杯,一饮而尽。说到:“差不多了,不能再喝了。”
   我道:“年逾花甲了,少喝点,我们还是走走吧。”
   我叫了店家,K争着付钱。我说我年长,为哥,由老哥付,K也就让我了。
   我们沿着湖边走着,K哼唱着农场往昔一些人们编的近似歌谣的顺口溜。“落格荡,落荡湖。湖里冤魂怨鬼在游荡呀,在游荡。不要怨呀,不要怨。天堂无痛苦呀,有公平。有公平呀,无痛苦。快快去呀,快快去。”
   我不曾想,几年不见,K几时也这样多愁善感起来了。我笑着说:“老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这是大发慈悲呀,莫非你能超度往昔落格荡水湖里的那些冤魂怨鬼吗?”
   K笑笑,无语。
   末了,我握住他的手:“珍重,珍重。”
   K亦回道:“珍重珍重。”
  

共 48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落格荡水湖”为叙事核心,通过退休老人与旧友的相遇对话,串联起农场岁月的创伤记忆,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勾勒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悲剧与集体心理。文中反复提及的投湖事件(如1975年右派夫妇牵手投湖、1976年大队长溺亡、1988 年年轻干警自沉),并非孤立的灵异传说,而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运动、劳动改造)的产物。作者借“老愚”之口点明:“政治运动中鼓励相互检举”“人性底线被击穿”,将悲剧根源指向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压迫,落格荡水湖成为承载集体创伤的物理空间。K坚持“湖会招魂” 的说法,认为“冤魂怨鬼找替身”,这种看似迷信的叙事,实则是对无法言说的历史创伤的替代性解释。当官方话语将悲剧定义为“阶级斗争”时,民间传说成为人们私下消解痛苦、寻求心理慰藉的方式——如贺兰大姐跨越二十公里返乡投湖,其行为的“诡异”恰恰折射出个体对历史场域的深层依恋与绝望。总之,文章以“灵异传说”为表象,实则在解构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落格荡水湖的“招魂”,并非超自然力量的作祟,而是一代人对未被正视的历史创伤的集体呼唤——当个体悲剧被时代尘埃掩埋,民间叙事便成为打捞记忆的最后方式。结尾处K的哼唱与“珍重”的告别,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历史隐痛的无声叩问。【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30 15:05:36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5-06-30 16:33:52
  谢谢纪编老师鼓励!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30 15:06:08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30 15:06:33
  文章以“灵异传说”为表象,实则在解构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落格荡水湖的“招魂”,并非超自然力量的作祟,而是一代人对未被正视的历史创伤的集体呼唤——当个体悲剧被时代尘埃掩埋,民间叙事便成为打捞记忆的最后方式。结尾处K的哼唱与“珍重”的告别,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历史隐痛的无声叩问。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5-06-30 16:30:37
  感谢纪编老师的精心编辑与精道评语。敬茶敬茶!遥祝夏安!
5 楼        文友:老百        2025-07-03 08:28:3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5 楼        文友:无相愚公        2025-07-04 07:57:02
  谢谢老百社长鼓励!敬茶敬茶。遥祝夏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