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雨中登三叠泉(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雨中登三叠泉(散文)


作者:沉舟 白丁,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发表时间:2025-06-30 22:53:36

六月的雨丝如雾,将庐山染成一幅水墨画。当“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俗语在客栈檐角滴落的水声中响起时,我们望着窗外迷蒙的山径,终究按捺不住探访的冲动。
   早就在网上查找了游三叠泉的各种攻略,到达三叠泉观景平台有两种方式。考虑到同行的堂哥堂嫂年逾七旬,我们选择了从庐山东门登山的线路。要去登三叠泉了,心中不免忐忑,连日奔波于锦绣谷、石门涧、五老峰之间,体力几近透支,开车时双腿竟不自觉地微颤,能否成功登顶,实在是个未知数。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来了,还是有必要要挑战一下自我。
   观光车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停下时,林间腾起的水雾裹着凉意扑面而来。眼前的台阶像一条被雨浸透的灰绸带,斜斜坠入密林,每一级都沁着水,踩上去能听见鞋底与苔藓摩擦的“滋滋”声。才走了百来级,膝盖就开始抗议,昨日攀爬五老峰的酸痛从腿弯里渗出来,混着雨衣内蒸腾的热气,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观溪桥边的小卖部飘出烤玉米的香气,几位游客瘫坐在木凳上,裤脚沾满泥点。“上去一趟得俩小时呢,”一位大哥抹着汗朝我们喊道“刚下来的人说,第四座桥那边的台阶陡得狠!”话音未落,一阵山风卷着雨丝扑来,把他的话揉碎在潺潺的溪水里。
   不过我还是打定主意了,能走多远是多远,反正都要原路返回的,实在走不动,就找个地方歇脚。倏忽间,雨丝细密无声地飘落。穿行于林间,枝叶如伞,为我们挡去了大半雨滴,只有零星凉意悄然沾衣。然而,裹在密不透风的雨衣里,每一步都蒸腾着热气,汗水与微雨交织,闷热难当。行至半途,尚未到达作为途中标志的李白草堂,一个个都气喘吁吁的了。
   这时,有位轿夫走过来对堂哥堂嫂说,“你们俩这么大年纪了,爬上去很辛苦的,雨天路滑也很危险,坐轿子上去吧。”也许是刚刚走了十分之一的路程,还有体力,对继续登山也有信心,堂哥摆摆手,眼神里透着坚定:“谢谢好意,我们还能行!”他额角沁出汗珠,语气却不容置疑。山路旁,还有好些个同样黝黑精瘦的轿夫,或倚着轿杆小憩,或眼含期盼地望向络绎不绝却又步履匆匆的游人。雨丝打湿了他们单薄的衣衫。望着轿夫黝黑脸庞上深刻的皱纹和筋骨虬结的手臂,我心中五味杂陈。这份生计,全凭一副铁打的肩膀和脚板,在陡峭湿滑的山道上,承载着他人轻松登顶的愿望,也压着自家生活的重担。此情此景,令人心头微涩,竟萌生一丝帮衬的念头,旋即又被自己的初衷按下。
   我们就这样一路前行,到达玉川门时,雨势渐骤,山涧间轰隆之声愈发雄浑,如万马奔腾,激荡山谷。雨幕中的庐山,平添了几分苍茫与野性,想来那传说中的瀑布,此刻定是气势磅礴。一路上,我们夫妻俩都照顾着堂哥堂嫂,不停的问他们还有体力继续向上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堂哥眼神坚定地回应,“走慢点,还能坚持”堂嫂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坚持。望着两位七旬老人湿发贴在额前,呼吸虽重却眼神执拗,互相搀扶着未曾停歇的身影,我心头一热,暗自攥紧了拳头,将所有的疲惫强压下去。
   行至第四座横跨溪涧的石桥附近,有个供游人休息的亭子,我们在此稍事休息。看的出来,两位老人已经感觉很疲惫了,我让他们坐着多休息一会儿,自己查看了一下线路,估摸距离终点不远了。在亭中喘息片刻,眼见两位老人神色稍缓。雨势也识趣地收敛了几分。我脱下笨重的雨衣,顿觉清爽许多,便对堂哥堂嫂说:“我先往前探探路,你们慢慢来。”说罢,深吸一口山间雨后清冽的空气,独自向雨雾更深处走去。
   当那魂牵梦绕的三叠泉终于冲破雨幕,赫然悬于眼前时,所有疲惫瞬间被涤荡一空。雨丝织成的帘幕,赋予飞瀑一种朦胧而磅礴的壮美,水流轰鸣着砸入深潭,仿佛大地的心跳。回望来路,雨雾苍茫中蜿蜒的石阶,印证着我们每一步的坚持。此刻方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非虚言,它浸透在登顶时微凉的雨丝里,回响在震耳欲聋的瀑声中,更烙印在每一个跨越了自身极限的脚印里。
   目光掠过脚下湿滑的石阶,再望向山道旁那些静默等候的轿夫身影,心中蓦然一动。这蜿蜒的山路,何尝不是一幅众生的登临图?无论是凭借己力拾级而上的我们,还是以肩扛脚力换取生计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脊梁,回应着庐山烟雨的千年召唤,诠释着重压之下生命那份不肯匍匐、执意向上的倔强。

共 1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场六月的雨浸透了庐山石阶,也浸透了一段寻常登山路中的非凡心灵图景。作者以水墨氤氲的笔触,勾勒出山路湿滑、苔藓暗生的险阻,更以身体记忆的诚实记录——膝盖酸痛如刺、双腿颤抖似棉、汗水蒸腾如笼——将攀登的艰辛刻骨铭心地呈现。这不仅是足下的跋涉,更是生命与陡峭命运一次次无声的角力。文本最动人的震颤源于生命韧性的双重交响。当七旬老人湿发贴额,以不容置疑的坚定回绝轿夫的善意,他们浸透雨水的脊梁便成了尊严的图腾。而山道旁静默的轿夫群像,则构成另一曲深沉的和声——嶙峋肩臂上的轿杆,承载着游客的登顶梦,更压着全家生计的重量。这两股力量在烟雨中交汇,共同谱写出一曲负重攀登的命运交响,每一道皱纹都是岁月刻下的战歌。当飞瀑冲破雨幕,轰鸣着宣告旅程终点时,自然伟力带来灵魂的涤荡。此刻回望蜿蜒来路,雨雾中的足迹已然超越了地理意义的跋涉,化作生命韧性的具象铭文。作者最终以神来之笔揭示:无论是游人征服自我的脚步,还是轿夫丈量生存的肩膊,都在湿滑石阶上诠释着同一种不肯匍匐的倔强。这氤氲山径遂成为灵魂的显影液——每个向上跋涉的身影,都是人类对抗重力般命运时,那不屈脊梁的永恒缩影。佳作欣赏推荐共赏!【编辑 萍庭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萍庭鹤        2025-06-30 22:56:16
  佳作欣赏,推荐共赏,祝福万事如意
健康和谐、自由和平、耐心共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