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花溪连”壮士英魂归来(散文)
一
巍巍罗霄,滔滔禾水,天龙山麓,在江西永新县的青山环抱间,藏着一个有四百多户、名叫花溪的大村庄。这里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却涌动着比江河更炽热的血脉;没有巍峨雄伟的高山峻岭,却矗立着比山岳更不朽的精神丰碑。“花溪连”——这个以村庄命名的红军连队,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惊天一笔。
1933年的深秋,乌云压境。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苏维埃红军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湘赣省委所在地永新县城沦陷,任弼时率领省委机关撤至隐秘的花溪村。刘氏大祠堂里,油灯昏黄,省委领导们彻夜商讨着战局,而祠堂外,一场震撼人心的壮举正在酝酿。
1934年初,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部队减员严重,苏区面积不断缩小。危急时刻,花溪村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发出扩红号召。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却成为花溪村最不普通的记忆——120多名青壮年,一夜之间集体报名参军。消息传开,全村沸腾。老人们颤抖着双手,为儿子们收拾行囊;新婚妻子含泪将丈夫的衣衫叠了又叠;母亲们把唯一的儿子推向队伍,白发在寒风中飘动。据那些幸存的老红军回忆记载,花溪村当年先后参加红军的有287人。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踏上革命的道路。
当萧克师长走进花溪村,眼前的景象让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热泪盈眶:整个村庄的壮年男丁几乎倾巢而出,有的家庭兄弟同赴战场,有的老人送走了最后的依靠。他抚摸着乡亲们粗糙的手,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毅然决定:将这支由花溪村儿女组成的连队,命名为“花溪连”!
4月1日清晨,刘氏大祠堂左侧的操场上,军旗猎猎。“花溪连”正式成立,刘建周担任连长,刘智雄成为党代表。从那一刻起,花溪村的名字与革命紧紧相连。此后的日子里,花溪连战士们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领导的指挥下,边训练边作战。沙市阻击战的硝烟里,他们奋勇冲锋;松山保卫战的阵地上,他们寸土不让;钱市街、金华山的战斗中,他们血战到底、英勇无畏。
二
尽管“花溪连”在刚成立不久的几场战役中,刘卓立、刘页玉等几名年轻的红军战士用生命染红了土地,壮烈牺牲,却未能阻挡花溪村扩红的决心,当地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依旧高涨。
1934年7月,西征的号角吹响。离别那日,花溪村哭声与誓言交织。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媳妇,默默牵过丈夫的手,放在自己隆起的腹部。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嘱托——为了这个家,为了未出世的孩子,为了千千万万受苦的人,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可她知道,前方是九死一生的征程,而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
踏上长征路的花溪连战士,如同离弦之箭,再难回头。他们突破四道封锁线,转战湘、贵,行程5000余里,历经47次战斗。雪山皑皑,埋忠骨;草地茫茫,葬英魂。1935年,他们再次踏上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饮雪水,2万余里的征途,步步血泪。刘智雄、刘建周等200多名花溪连战士,永远倒在了长征路上、抗日战场。而回到故乡的,只有寥寥10余人。
留在村里的女人们,同样书写着可歌可泣的篇章。她们不是战士,却用另一种方式战斗。为游击队送粮、送药、送子弹,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传递情报。全村100多名年轻媳妇,守着对丈夫的思念,守着对革命的信仰,终生未改嫁,让花溪村成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寡妇村”。
1949年7月,永新籍张国华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解放永新,有二个连队的解放军追敌来到花溪村,当时村里传开了“当年的红军回了村”。日盼夜想红军回来的贺秋莲大妈,跟其他花溪连的亲属们一样,带着自己三个儿女站在居住的六家祠门前,盼望着丈夫卓生哥的到来。等啦,盼呀!三四天过去了,都不见卓生哥的人影。厚实纯朴的秋莲大妈那会知道,她心爱的丈夫早在1934年突围西征途经贵州时,带领全排战友冲锋杀敌时,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因流血过多而壮烈殉国。
1949年后当第一个从村里走出去而幸存的长征英雄回到花溪村时,他面对100多名烈士遗孀的花溪女人,他双膝跪地泣不成声。事后许多年直到临终他都把全村烈士遗孀当作自己最亲的亲人,传为佳话。
三
时光流转,历史从未忘记。1950年,烈士证书和光荣牌送到花溪村;《永新县志》、烈士纪念册上,镌刻着“花溪连”的英名;村头的烈士碑,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1991年,萧克师长重访故地,站在刘氏大祠堂前,久久伫立。他挥笔写下:“花溪连是花溪人民的骄傲。花溪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为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把花溪建设得更好!”
如今,漫步在岁月流淌的花溪村,百年光阴倏忽而逝,历经世纪变迁与沧海桑田,古朴的祠堂依然伫立在“花溪连”诞生的热土上。她宛如一位历经风雨磨难的母亲,用斑驳的砖瓦记录着往昔的峥嵘,仍在翘首盼望着从她身边奔赴山河山的孩子们归来。
在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与花溪村刘氏全族戮力同心、慷慨捐献下,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宗祠开启了重修的崭新篇章。待宗祠重修竣工之时,便是英魂重归故里之日。飞檐依旧灵动,似在重现昔日风采;斗角静静伫立,默默地诉说着悠悠过往。每当微风轻拂,仿佛又能听见当年激昂的军号声、铿锵的脚步声,还能看见那一张张年轻坚毅、充满信仰的面孔。
“花溪连”的故事,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化作永不息灭的精神火炬。它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后人,激励着人们传承先辈的英勇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