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读书(散文)
龙沙公园的草坪上,有一尊少女读书的雕塑。每次我从那里走过,都要多看上几眼。我喜欢那种专注读书的样子。
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一个女子在窗下或者案前读书的剪影,微微俯下前身,专心致致地阅读的姿势给人一种特别恬淡、优雅的美感。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一本书把我带进一个崭新的又有些神秘的世界,给我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我会随着书中的主人公同悲喜共欢乐,似乎我就是那个主人公。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正读小学四五年纪,也是我开始读书的起始阶段。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暑假,我去大舅家玩儿,在舅妈的烟笸箩里,我发现了一本厚厚的书,前后都被舅妈撕掉卷烟抽了。我看到书脊上有《青春之歌》四个字,翻开残缺不全的书,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林道静,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子,在北戴河的沙滩上,在温和的月光下,穿着月白色的旗袍,还带着一个白色的丝巾,她徘徊者,憧憬着。这是我第一次读小说,第一次通过文字去了解外边的世界:大海、沙滩、月光,还有淡淡的幽怨,这些都融入了我的心灵,那么神奇,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青春之歌》不仅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我喜欢文学的启蒙。
太喜欢这本书了,我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惊喜。对舅妈说:“舅妈,我太喜欢这本书了,用我的作业本、练习本换您这本书吧!”舅妈笑着说:“换啥啊,你大舅单位仓库里好多这样的书呢,你喜欢就拿去看吧!”大舅在县政府基地做会计,政府阅览室换一批新书,就把多年陈旧的书运到了基地的仓库里。那时候识字的人不多,这些旧书就被大舅带回来给舅妈做了卷烟纸,在我看来,真是太可惜了。
从那以后,我从大舅家带回了好几本书,除了《青春之歌》,还有《红岩》《太行风云》《苦菜花》《红旗谱》《百炼成钢》等等小说。
《红岩》这本书也是前后没有了页数,没头没尾,可是我却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要看上一会儿,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总想知道渣滓洞这些革命者最后是否有逃出来的,他们的命运如何?可以说是如醉如痴。于是,我萌生了自己买书的想法。
我开始攒钱,每次母亲让我去买酱油醋,都会多给我几分钱,我就一点儿一点儿攒起来,准备买一本《红岩》。1964年暑期,我考入泰来一中读书,成为了一名初中生,读书的愿望越来越紧迫。当我攒够一元多钱的时候,我就到书店买了我心仪已久的《红岩》。我把书放到书包里,回家的路上心里反复思忖,怎么和母亲说我买书的事儿。因为那时候一元钱是个不小的数目,一领苇席在市场上才卖三元五角钱,一元钱能买好多菜呢。回到家里,我的动作有些不自然,把书包挂在墙上,不敢离开。母亲正在编苇席,看到我不自然的样子,就问:“咋地了?有啥事儿啊?”我支支吾吾地,不敢说。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我吞吞吐吐地说:“妈,我自己攒钱买了一本书。”母亲一听,忙说:“哎呀,我以为你遇到啥事儿了呢,自己攒钱买书是好事儿啊!”我这才如释重负地,赶紧把那本书从书包里拿出来,递给母亲看。母亲不识字,却最爱听我给她读小说。母亲看到书的封面一片红色还有挺立的岩石和松树,就笑着说:“这书真好看,晚上念给我听。”我高兴地答应了,从心里感谢母亲对我的支持。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自己买书,我特别珍惜它,这本书也教给了我好多人生的道理,书中的主人公也成为我心中的偶像,激励我如何做人。《红岩》影响了一代人,教育了一代人。
自己买书,在我家的经济条件来说,不太现实。到了1965年,我家就八口人了,除了父亲上班外,母亲以编苇席为主,我和二妹也学会了编苇席,放学之后帮助母亲编苇席。我想看书,就得借书看,那时候,家里有藏书的非常少。而且我家四周居住的都是贫民百姓,借书都无处去借。一天,邻居家和我一般大小的一个男生借到一本《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的),他和我显摆,说这本书如何如何好看,我也知道这本书特别火,就央求他借给我看看。他说:“我还没看完呢,得赶紧还给人家呢!”我说:“你快点看,借给我一天就行!”他说:“你一天保证能看完吗?”我说:“一定能!”他看我这么诚心要看这本书,就把书借给了我,还反复嘱咐我,别弄脏了,别弄坏了,必须一天之后还给他。我接过书,激动的不得了,赶紧看了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压缩到最短,放下饭碗就看书,起早贪黑地看,母亲看到我这么投入地读书心里很高兴,她认为我这就是学习呢,特别支持我。
1966年暑期,我们都处在一个十分迷茫的状态,我经常到同学王丽伟家玩,她家住在干部大院,家里生活条件好,父亲是国家干部,母亲商业职工,家里孩子也少,是我们特别羡慕的。我发现她家有个书柜,里面有好多书籍。我看到那些小说,都是我没有看到过的。几次想开口,又不好意思。每次去她家,我就往书柜里看,特别专注。王丽伟发现我很喜欢那些书,就说:“淑琴,如果你想看书,我借给你,你可以先拿回去几本,看完后再换几本看。”我一听她这么说太高兴了,我就先借了两本书,我记得是小说《风雷》上下册,是陈登科创作的长篇小说,1964年出版的新书。从那以后,我先后从王丽伟家借来了《红旗谱》《艳阳天》《小城春秋》等长篇小说。这段时间是我大半生以来读小说最多、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我喜爱文学更深入的时期。非常感谢王丽伟同学的无私支持和帮助,让我享受了读书的快乐,也吸取了丰富的文学素养,收获颇丰,影响甚远。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大学及各省市电视大学开始创建,为我们这代想读大学却没有机会上大学的知青们,补上了大学课。这期间,我已经到县直机关工作,各方面条件有所改善,虽然工资不高,我也节省下来买书,除了订阅有关电大学习的辅导资料外,我还购买了各种唐诗、宋词,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简爱》《红与黑》《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等小说。每次出差、开会都会带上一本书,坐火车或者在驻地,只要有空就读上几页,读书成为了一个习惯。即使到了现在,我也会在午睡前后读几页杂志和书籍,看到网上有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是忍不住购买。
如今,一部手机,阅读天下。我还是喜欢打开一本书,仔细阅读,那种独有的墨香,那种轻轻翻过书页的悉索声,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思,似乎我又回到了青年时代,通过文字与崭新的世界接触,与主人公同行。那种踏实、笃诚的感觉是网络小说不可比拟的。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