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猛雨来袭(散文)
心心念念期盼已久的雨,终于在仲夏之际突然降临,此刻,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激动之余,充满欢喜。
从春节到现在,雨水节气没下雨,谷雨、芒种时节也未见雨的踪迹。雨就像一位矜持的佳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始终不肯展露真容。虽然微信朋友圈不断传来防暴雨来袭的消息,但我看了却毫不在意,只当是日常天气播报。
猛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暴雨,一个带着几分粗犷与不羁的称谓。它来势凶猛,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体量庞大,破坏力惊人。“大风伴闪电,四下皆水滩。”在我的印象中,它总是与大风、闪电相生相伴。面对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防范之心,一刻也不得松懈。
今天这场大猛雨,再次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磅礴威力。午后去学校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间变得阴沉,我匆忙转身回去取伞,已来不及,瓢泼大雨如天河决堤般倾泻而下,瞬间将我淋成了落汤鸡。当我一口气跑到家时,换了身衣服,撑起伞,准备再次钻入雨幕之中。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生畏惧。只见倾天而下的雨幕如瀑布飘落,脚下已是一片汪洋。此刻若贸然冲入雨中,定会全身湿透,即便手中撑着雨伞,也无济于事。然而,有课在身,时间紧迫,容不得我半点犹豫。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窜入了雨帘之中。冰冷的雨水如针般刺在身上,让我倍感无奈与无助。脚下水流湍急,已足有半尺来深,行走艰难,更分不清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我只看到不远处有人和我一样,在奋力前行。
离学校还不到一半路程,雨伞已形同虚设,全身再次湿透。大雨如注,让我无暇顾及这难得一见的雨景,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卷入这汹涌的洪流之中。平日里路边那看似稳固的下水道盖子,此刻已不见了踪影,仿佛被眼前的暴雨吞噬一般。路上有大树倒在水中呻吟,也有亮着灯光的汽车在拼命地按着喇叭,可我根本没时间去理会这些,只想快点赶到学校。
学校的大门口,此刻已成了壶口瀑布的缩小版,从大操场上奔来水流汹涌而出,让人见了有点头晕目眩,但值班老师仍穿着雨衣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此刻,偌大的校园里,除了树和建筑物,其余全是水的海洋。我只能沿人行道旁露出的零星花草蹒跚前行。洪流刚没过膝盖,只觉得脚下滑得厉害。终于一步一步挪到了办公室,我迅速拧干上衣和裤腿,擦干头。此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可我担心学生们的到校情况。打开已淋湿的手机,班级群里跳出了几个请假学生名单。我迅速去教室清点了人数,除那几个请假之外,还有3名学生未到。在忐忑不安中,我终于见他们请假的消息,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这些年,我们进教室上课,首要任务就是清点学生人数。安全工作始终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开始朗读课文,但读书声远小于窗外的雨声,仿佛被这暴雨的喧嚣所淹没。我心里想,与这届学生相处的日子所剩无几,学生将会在期末考试后升入新学校,下学期再教他们的可能性不大,朗读声如此这般,有可能也和我一样,好久没遇上这么大的雨了,心中不免有些新奇与激动。我想侧耳倾听,想隔窗看看这难得一见的雨景,我知道观察也是一种学习,但不能因一时的贪玩而耽误了正事。于是,我在黑板上迅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阅读不读一日空,少年不学误一生,青春不止步,学习无止境。谁耽误了时光,谁将会被时间无情抛弃!”
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我身上的衣服还干透,贴在身上,凉飕飕的。在办公室里,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多了许多有关暴雨的消息,如雪片般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如某单位的围墙塌了,房子漏雨了,路边停的车子被大雨冲入了沟中……各种消息让人触目惊心。幸运的是,猛雨尚未带来重大的灾难,这或许得益于人们在暴雨预警提示下提前做了充分的防范,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尽管猛雨气势已经减弱,但校园里的积水似乎还在上涨。我望着眼前雨景,心想:这下老家的庄稼可不渴了,菜地里的菜也将不旱了吧。
顽皮的孩子们真不怕被雨淋着,尽管在课堂上已反复强调了不准私自窜入雨中,结果还是有不少笑着跑入雨中,旋即又返回,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快乐的笑容。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只有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兴奋,仿佛这暴雨也成了他们快乐的源泉。看着这动人的场景,我此刻也深深陶醉其中。
记得那些年,勤劳的父亲总在每一场大猛雨过后打来电话,说西十亩地怎么了、东河坡地怎么了,长延壕地怎么了,总之一句话就是这些地的堤堰没能经住猛雨的洗礼,雨水漫过地堰冲出了大豁子!一听这些坏消息。我就知道,父亲在雨后的第一时间察看了他心爱的大田。如果不能及时地回填筑堰,即把冲出的大豁子填平加高,那再经历一场猛雨之后,地将会水土不保,“地将不地”了。故乡多山地,保持水土流失是重中之重。夏秋季节猛雨多,往往一下就是三场。古言道:“猛雨三场,龙行旧道儿。”就是说,夏季的雷阵雨经常会连续出现,而龙卷风则往往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一场猛雨过后,农民对土地担心程度会加大,因为土地就是他们的全部希望与寄托。常记得父亲在每一场猛雨过后,不顾年迈的身体和我一起去地里填猛雨冲刷出的大豁子。我们从地中间挖土,担土,一箩筐一箩筐地填豁子。当时我很想等到天晴时,找一个铲车把豁子给填了,可当看到地里亭亭玉立的玉米苗和绿油油的豆子时,我便知道,这活只能靠人力,机械填豁子对正在生长的庄稼是一种破坏。种地人不容易,庄稼在父母的心中,和土地一样重要,父母对他们对的挚爱远胜过爱自己,“民以食为天”,土地不保,庄稼毁了,何谈颗粒归仓!
那时每挑一担土,都要走百十米远,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可这活还得努力干,只有这样做才能及时堵住那个豁子。记得小时候,我们每每去学校,父母都会说:“不好好学习,那就回来种一辈子的地。”在学校,老师也说:“不好好学,回去修一辈子的地球。”我和父亲在一起担土填地堰时,深刻体会这些话的内涵。父母在世时,勤劳务实,最忌讳夸夸其谈,投机取巧,让我们从小学会吃苦。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在现在来看,我要深深地感激父母,正是他们吃苦耐劳和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
后来,为彻底消除隐患,那些常被大雨冲跨的地段,我们用现代化工具将其加牢固,从此以后,很少出现大雨冲出大豁口的情形。
如今,望着校园里因猛雨而涨起的积水,我仿佛看到了故乡那片被雨水滋润的土地。那些在雨中嬉戏的孩子们,就像故乡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庄稼,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雨一直在下,不一会儿班上学生来报告:"老师!李某某同学刚才冲进雨里,回来时脚底一滑整个人栽进水坑,现在浑身湿得像落汤鸡!"我一听,吃了一惊,担心学生感冒,赶紧给家长打电话。不到半个小时,那位同学的父亲裤脚裹满泥浆,雨水正顺着他鬓角往下流淌,怀里装着孩子的备用衣物。此情此景,像极了当年母亲给我送伞。 母亲也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洼赶来,她发梢滴着水珠,竹骨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却把唯一干燥的衣角裹在我肩头。
父母用一生的辛劳守护着土地,而我,也在这教育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着,守护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这难得一遇的猛雨,是上天的馈赠,也是生活的考验,它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与孩子们相伴的每一刻。愿这猛雨带来的不仅是滋润,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愿家乡的土地更加肥沃,收获满满,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明天,未来更加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