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春山】老眼光和新眼光(微小说)
“去吧,去下个通知,明天,整个小镇的餐馆食堂停业。”
杨书记对小李说。
“啊?这……”小李面有难色,这可不是个好做的活。
“怎么?有困难?”
“杨书记,您知道咱们镇上的餐馆有什么特点吗?”
杨书记抬头看了小李一眼:“你小子,我虽然刚来,但还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就下手。”
“那些清真餐馆,可都是回民。”
“回民怎么啦,也是咱们管辖的范围,我们不能因为工作棘手就不做,更不能因为是少数民族就放开口子,餐馆饮食,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小李点了点头,道理他都明白,可是他实在是心里发怯……
五年前,因为一个回民和汉民发生矛盾,一条街的回民都出动了,当时小李就在现场,派出所的警车开过去好几辆。
那时候还是刘书记在,刘书记挤到双方冲突的第一线,被推搡了几下,好不容易才爬到一辆汽车上边,用大喇叭喊话,既晓之以情又动之以理,双方却都听不进去,尤其是那些戴白帽子的,一个一个像是红了眼。刘书记最后气得喘不过气来,脸憋得青紫,从衣服里掏出速效救心丸吃了好几粒。好在还是汉族这边懂得厉害,一看刘书记的状态,恐怕会出大事,方才做出了让步,一场械斗得以终止。
人群中的小李鞋子被踩掉,衣服被扯烂,脸上也挨了几爪子,至今他都忘不了那种恐惧。
隔不几天,小李到一个回民家里调查情况,本来就心里忐忑,不想几句话惹恼了那家的女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连推带搡地赶出了门外。
“什么干部?干部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么?问你啥都不知道,你怎么服务?”
小李快委屈死了,我只是个干部,不是个万事通,你问什么桃花哪里开得最好,这几天适合往哪里玩,我真的不知道啊!
后来小李还是受到了批评,领导说他工作方法和态度不对。小李觉得自己都快成窦娥了。
再后来,只要是涉及回民的事务,小李都是能推就推,让自己的同事顶上了。
可是这次,小李看看办公室,老王不在,小张不在……还真是只有自己。
“那,那我去?”小李转身往外走。
“你去哪?”
“我这不是去通知么?”
杨书记伸出手点了点小李:“看来,你这工作很滞后啊小同志。”
小李有点懵,“杨书记,我也就是出差了几天,好像也没耽误什么事吧?”
杨书记掏出手机点了几下。又示意小李打开微信。
小李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民族一家亲的微信群。
“这个群是刚建的,除了咱们工作组成员,就是咱们镇上的回民代表。你想好措辞,发个通知。”
小李赶忙点头。说起微信群,小李忽然想起以前小镇还有一个大的居民群。疫情期间,为了方便通知,社区牵头建了一个大的社区居民群,工作组成员也都在里面,以便及时发现情况处理问题。
没想到,那个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断发生“火灾”,工作组成员只能不断灭火,汉族和回族居民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宅在家里,物资开始短缺。
一天晚上,寒风呼啸着从窗户的缝隙往里钻,发出呜呜的悲鸣。
11点半左右,有人在群里求助。
“有退烧药么?家里孩子烧到38度,怎么办?求求大家了。”这是一个回族兄弟发出来的。
一社区工作人员回复:“附近药店都关门了,你们先想办法给孩子物理降温。”
半小时后:“降不下来,孩子都快迷糊了,我们要出去看病。”
“这会儿出去那医院也找不到地方看哪,听说人都满了。”
“是啊,再说,出去也增加危险啊。”
“不让出去,孩子出了问题谁负责?感情不是你们家孩子?”
一阵沉默之后,终于有人回复:“我这里有退烧药,不多,你们先给孩子用上吧。”
“好,我这就过去拿,别担心,我会做好消毒。”社区值班员回复。
“风大,注意保暖。”群内有人叮嘱。
社区工作者顶着寒风拿到了药,又给患者送过去,终于,快1点的时候,群里又有了信息,
“烧退了,谢谢好邻居。”
那时候,竟然还有不少人没有睡。
“太好了。”
“希望我们平安度过这场灾难。”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
之后,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群真的成了互助群,不管是汉族还是回族,都参与进来了。
一个又一个温暖小故事开始上映。
当社区征选志愿者的时候,不少回族兄弟也报了名。
疫情过后,各个片区组建了小群,便于精细管理,那个大群就解散了。
小李虽然当时很感动,但过去以后仍然不愿意管回族这摊子事,他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回族血脉里的那种彪悍不会消失。
今天,看来是推不过了。这个民族一家亲群,看来是新建的。看看里面的名字,
纳义勒,努哈,哈桑……还真有几个认识的,都是小李印象中的刺头。
这些人当代表?能把工作做好?
小李再三斟酌,终于把通知发出去了,确定十分委婉十分得体。
“李同志会不会发通知?咋说那么多无用的话?”
“就是,直接说,别拐弯行不?”
“就是不如小张,经常和咱们打交道,都了解咱们的性格。”
小李的脸红得像螃蟹,一股子气堵在心头,也就是没有螃蟹的钳子,要是有,哼哼,这些回民,可真是……
杨书记点点小李,刚要回复。
就见有人说;“行啦,新同志新方法,咱们这点包容都没有?按要求做。”
看来这人很有影响力,接着下面就是各种回复收到。
杨书记又在群里回复:“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尽快完成检查,没有问题的,尽快让大家恢复营业。”
“杨书记放心吧,既然出了问题,咱就查,查到谁整谁。”
“啊,不能说整,得说帮助整改,整改。哈哈。”
小李不由有些呆了,这么好说话?
第二天,是个大热天。小李和老王小张一起,还汇合了消防和安检,开始对小镇餐馆进行大检查。
这次检查,主要源于临镇的一个食品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小镇先下手了。
走了几家,没查出什么问题,小李几人已经汗流浃背了。
“来来,几位同志喝点水。蓝莓水,又凉又甜。”这是一个回族大汉。忙不迭地又打开了店内的大风扇,拉着小李几个坐下来歇会儿。
态度太热情,一定有鬼。小李暗自揣度,给老王和小张使了个眼色。不料,老王和小张和那汉子聊得火热,看上去很是熟悉。
哼,这两人可不要给熟人开什么后门!
小李憋了口气,跟着消防和安检转悠,嘿,到最后愣是没有发现问题。
转悠出来,小张和老王还在和那人聊天。
“你俩就知道没问题?”
“可不是么?别家不敢说,这家可是模范!当时就是他家的小女孩发烧生病,还记得不?那一次之后,他就成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纽带,干啥事都跑在前头。昨天群里回复的那个让照着做的,就是他。他现在是咱们镇上回民自治的小组长。”
“是这样啊。我很久不管这块,真的是不了解了。”
“你呀,还拿老眼光看人呢,逢着少数民族的事都推,咱们镇上啊,开展了不少民族一家亲的活动,帮助回族兄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也让他们很好地融入到咱们的大家庭中了。”
“明天算我一个。”就听那汉子大声说。
“明天干啥?”小李有些好奇。
“志愿者协会,去看孤寡老人,回回人家都参与,捐钱捐物,或者是亲自去。”
“啊,哦,好。”小李不知道怎么反应好了,最后,向那个汉子竖起了大拇指。
又向老王和小李竖起了大拇指。他想,该用新眼光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