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刺梅花开(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刺梅花开(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322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发表时间:2025-07-03 15:41:38

五月,刺梅花开了。这花说起来很不起眼也并不名贵,或许在有些人的眼中,大约连“花”也算不上,不过是路边一丛丛带刺的灌木,偶尔开出几朵红艳艳的小花罢了。然而在那年,我们一家住在东北老屋,它却是极好的东西。
   我家的那株刺梅还是邻家王婆送的,栽在了老屋的院墙外,已有很多年头。据她说刺梅花“能辟邪”奶奶便信以为真了。所以当王婆拿花来我家时,奶奶高兴地连声道谢,便欢欢喜喜地收下了它。其实那天王婆手里拿来的只是一截枯枝似的树杈,插在土里,浇些水,竟也活了。头两年不见动静,第三年上,忽地窜出几根新枝,青灰色的皮上密布着尖刺,像刺猬似的,看着就不咋让人喜欢
   “这,这秃了吧唧的,能开花吗?受那累干嘛呀?”大爷眯着眼睛站在一边抽着烟,看着瘦弱的刺梅说道。
   “王婆说了,三年开花,五年结果。”奶奶提着水桶走过来,把水桶递到大爷手里道:“别站着了,去,打井水!”大爷听说让他去打井水不乐意了嘟囔着说道:“家里不是已经接了自来水了吗?干嘛要打井水呀?”奶奶对大爷喊道:“让你打井水就去打得了,哪那么多的废话!”奶奶随后又说了:“记得多打两桶呀!也顺便给王婆家的刺梅浇两桶!”
   奶奶知道王婆之所以送我家刺梅花,那是因为王婆一直念及奶奶对她的好。王婆年轻的时候长得漂亮,她曾嫁过两个男人,一个是银行职员,一个是学校老师。结果都是结婚没过半年,得暴病去世的。因此,村里人就风言风语传开了说王婆是克夫命。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算卦先生,给王婆算了一卦说她是刺梅带刺命,凡是在她身边的人她都会克。家里父母兄弟怕受牵连,就都先后搬出了村里。村里人听说了,更是都吓得远离她。
   奶奶那年正担任村支书,她硬着胆子说:“什么这命那命的!这就是迷信!咱们要破除迷信。”其实说实话,奶奶也很迷信,只是她作为村支书她不能和村里人一样讲迷信吧。于是,她主动带头和王婆来往,并号召村里人也这么做。王婆人长得弱不禁风很娇弱的样子,村里没安自来水时,每家都会打井水。每天家里人去打井水,奶奶都会让给她打两水缸水。那年大爷和大娘整了一个大棚,各种菜长势喜人,每天大爷和大娘去集上卖菜,奶奶都会挑选一些青菜给王婆送去。只要家里做点好吃的,她都会让母亲给送一些。其实奶奶对王婆好也是了解王婆人善良,她的两任男人死后,给她留了一些钱。她一分不要全部捐给了附近的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们。她说:“我孤身一个人,要那么多钱干嘛?我还不如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后来,她还从福利院领回一个叫大满的孤儿。大满是个唐氏综合症的患者,王婆视大满为亲生女儿,七岁那年还让大满上了学,每天把大满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为了养活大满让她吃好穿好,她还和我母亲一起去了工地干苦力活。王婆领养了大满之后,她为了让大满健康成长,她不知听谁说,养刺梅能辟邪,对自己身边的人好。她就开始专门养刺梅,满院子里都是这种花……
   大爷被奶奶的一嗓子喊没了话说,他去打水了,打回水,奶奶用葫芦瓢一瓢瓢舀着,小心翼翼地浇灌着它们并对大爷说道:“你可不许碰它,上面的刺儿多着呢。”
   大爷哼了一声,起身拍拍裤子上的土,走了。他说他向来对这些花花草草不感兴趣,庄稼人么,眼里只有能吃的作物。
   谁知到了五月,那刺梅竟真的开了花。花朵不大,红得却极正,五片花瓣微微外翻,露出里头金黄的花蕊。一簇簇开在枝头,远看像跳动的火苗。奶奶高兴得很,逢人便说:“王婆给我拿的刺梅秧还真活了,竟然开花了!”奶奶还领来几个邻居妇人,过来看花儿。
   “哟,真开花了呀!”李家婶子伸手想摸,被刺扎了一下,忙缩回手。
   “可不,比玫瑰还扎人。”奶奶得意地说,仿佛那刺是什么宝贝似的。
   刺梅花期不长,十来天就谢了。花落之后,枝头结出青绿的小果子,到了秋天转成红色,像一粒粒红宝石嵌在枝桠间。奶奶摘了些泡酒,说是能治风湿。爷爷嗤之以鼻,却也在某个冬天的夜晚,偷偷倒了一小杯喝。
   后来我们一家来到承德,每年五月,爷爷总在电话里告诉奶奶说:“王婆送你的刺梅又开花了。”奶奶听后哈哈笑道:“我就知道,家乡的夏天来了。”
   随后奶奶会问一些王婆的生活情况,大满还上不上学呀?乡亲们对王婆好不好呀?当爷爷告诉奶奶王婆现在不再去上班,乡亲们也不再嫌弃她。大满上了初中就跟不上了,也不再上学了。政府部门还会每月发给王婆一些困难补助,她用这些钱在大娘的帮助下支起了一个大棚,大棚里的青菜除了自己吃,她还会和大满一起去集上卖,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后来几次,我们一家回东北,发现我家老屋院墙边的刺梅已经长成一大丛,枝干有小孩胳膊粗,尖刺也更硬更密了。每次回去,奶奶都会第一时间去看她的刺梅,高兴地给它们一水瓢一水瓢浇水。王婆每次听说奶奶回来了,都会领着大满,提着她种的菜来家里看奶奶。
   每次王婆来,奶奶会兴奋地指着花儿对她说:“这株刺梅花你给我拿来时还是一枯枝,如今遍布院里院外了。刺梅花皮实好呀!”
   确实,刺梅花红艳艳的花朵比前几年更多,几乎盖住了绿叶。村里先前没有几家种刺梅的,但他们喜欢刺梅花的香,经常来我家围观,有的人忍不住会用手摘。后来,他们看我家的刺梅花开得花天花海的,也都开始在自己家里院里院外学着种了起来。
   大爷每次看我们回去,都会勤奋地不停歇地挑井水,帮奶奶浇她的花。然后还会炫耀地吹嘘这些花之所以开得艳丽,其实无外乎是他经常浇水的功劳。即使他从不喜欢花儿,他也忘不了奶奶嘱咐过的事。另外他还会特意提一嗓子说,他每次浇花都会先给王婆家的花浇足水。从他的言语中,我能看出他其实也是喜欢花的,有许多次我看见他站在刺梅前,借着月光数那些花苞。
   那年五月将尽时,爷爷打来电话告诉奶奶一个不幸消息,王婆去世了。据说有天早晨,大爷去给她的刺梅浇水,她忽然说头晕,还没等大爷去请村医,她就倒在了刺梅丛旁。等大爷把她抱进屋,她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眼睛一直望着窗外的方向——那里,刺梅的残花在风中轻轻摇晃。
   王婆走后,大满哭成了泪人,她每天早早起床,去打井水,回来就眼睛盯着刺梅发呆。
   村里人怕大满想不开,就都主张把那刺梅,要不要砍了?有人试探着问她,因为怕她看见那些刺梅花,总会想起王婆。
   大满猛地抬头,眼神凶得吓人:“不砍!我妈在天看着呢,她喜欢。”
   村里人这才明白,那丛刺梅于她,是她母亲留下的唯一活物了。
   今年五月,我特意请假回了趟东北,去看了大满。王婆家的刺梅依旧开花,红得耀眼。大满拎着一桶水,佝偻着身子给它们浇水,动作笨拙却认真。见我回来,她只说了一句:“开花了。”便不再言语。
   据爷爷说,其实王婆去世前就安排好了大满以后的生活,她把她生前挣得一些钱都给大满存起来了,也足够她花一阵了。而且她也教会了大满怎么经营大棚。即使她不在了,大满也不至于饿死了。
   五月的风吹过,刺梅花轻轻摇曳。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王婆微笑着,站在花丛那边。

共 27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刺梅为线索,串起一段藏在东北老院里的温情往事。从王婆送的枯枝扦插成活,到五月枝头绽放的“火苗”,刺梅的每一寸生长,都映照着人心的温度。奶奶破除迷信善待王婆,王婆领养大满、捐钱助人,平凡人的善意如刺梅的根须,在岁月里默默蔓延。刺梅的尖刺下,是奶奶的执拗、王婆的坚韧、大满的守护,更是人性的柔软 ,那些被流言伤害的灵魂,因彼此的照拂而重获温暖。当大满喊出“不砍!我妈在天看着呢”,刺梅早已超越“辟邪”的寓意,成为生命的延续与念想。五月的风里,红艳艳的花朵仍在摇曳,仿佛在诉说:善良从不会因偏见凋零,正如刺梅,哪怕生在贫瘠处,也能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把日子开成火焰的模样。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3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3 15:44:24
  刺梅花开里藏着多少温暖善意!读罢心头温热,问候作者,愿您常遇这般人间真情,岁岁安康,万事顺意!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3 15:44:42
  王婆与刺梅的故事太动人,平凡里见伟大。问作者好,盼您笔下常现这般暖人心的故事,生活如刺梅般红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