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瞬息万变(随笔)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事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化着,冲击着你的感官,颠覆着你的想象。
这是个智能化时代。
现代科技,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买车,要科技含量、自动化程度高的。如今,衣食住行,很多领域都智能化。无人飞机,运用到快递业;机器人,运用到酒店、家政等服务业;不久的将来,遍地都将是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分析、计算、运用,精准神速……
这是个多媒体时代。
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方便、舒适、快捷。平台转移,向着更简单高效的方式接近。一个电子商务,把传统门市打得七零八落;原来玩得好好的网易、新浪、百度、搜狐等博客如今被手机微信、微博、快播等平台搞得人气骤减,以致我每次写博客总好像有点孤军奋战的感觉,离开有点舍不得,不离开,几乎没人看,唉!想想以前的网易博客,那真是热闹无比……原来使用频率很高的电脑,如今几乎被手机替代——人们吃饭、走路,甚至上厕所都离不开手机。
这是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大小家电、家居用品、服装、康养、文旅等等变化无穷,举不胜举。
且说家居照明,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宏观政策,已由最初的白炽灯演变为较节能的电子荧光灯,接着发展为换代LED、贴片灯具,说实话,我是对以前的电子节能灯具很有感情的,毕竟做了近二十年,加之本人怀旧,所以丢掉前面的这个破饭碗还真有点舍不得。但是产品总在不断改朝换代的,不接受也得接受。
这是个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时代。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突飞猛进,真有点让人难适应。
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由部分人带动,后来大规模、浩浩荡荡的进城务工大军演绎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农村到城市的人类大迁徙的壮举。
这期间,人们为了理想、摆脱贫困,他们抛家舍子,背井离乡、夜以继日,甚至呕心沥血地奋战。在获得一定的回报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产能的过剩,另外,城市工业化进程遇到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和阻力……由此,节能减排,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就成为了不得已的必然和阵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预感到,原先炙手可热的城市,现今的发展空间似乎比不上曾经贫穷落后的农村。
有人说过,城市经济其实是很脆弱的。它不仅依赖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再牛逼的城市,经济发展的绝大部分是靠外地人拉动的。一旦某个城市没有吸引力,人口大量外流,那这个城市就瘫痪了。试想,一个春节短短的十来二十天假,就造成大城市的万人空巷,如果时间一长,那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局面,政府早就考虑得到,当然不会出现。
三十年后的今天,面对又一次的大变局、大洗牌,人们或许又将进行一次城市到农村的大规模的迁徙,也叫返乡潮。这次返乡潮不同以往的诸如春节等重大的传统节日的返乡潮,他们回来了,就意味就再也不要出去了,在家安居乐业——种养加工等,利用现有的资金、技术、经验,从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一体化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其实这一战略,网络媒体早就有所报导: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家纺、文旅、休闲度假、康养、绿色食品行业等绿色环保型经济。
对此,我有位房地产朋友,明察秋毫,早些年发现房地产不好搞,马上回到农村老家,承包了千多亩荒山,搞起了绿色循环经济,建了别墅,当了村支部书记。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村里的老支书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别出去打工了,还是在家好好干吧,他指了指自己坐着的椅子,示意只要我不走,以后他那把椅子就是我的。可是,对于当时一心想离开农村步入城市欲干一番“伟业”而有些走火入魔的我来说,那把椅子,分毫不值。
穷则思变——树挪死,人挪活嘛,我毫无余地的一口谢绝了老支书的好意,背起个破麻袋就义无反顾地往梦寐以求的城市进军。
然而,在城里呆了二十多年后,当看到活蹦乱跳的鱼或满地鲜嫩欲滴的蔬菜,那种想养鱼、种菜的欲望瞬间被点燃——农民情结一直伴随着我。
十年前,听农业局的朋友说,国家有好政策,我们周围同一些人承包了成千上万亩山林、田地、水库等,享受国家的扶持、补贴,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我当时好像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但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痛失的感觉。
有些机会,错过了就错过了,只怪自己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日后要有前车之鉴,看准了就别犹豫,马上付诸行动。
最近,我去过几个朋友承包的地方。他们除了利用原有的荒山种茶油树、果树、药材等之外,还利用水库养鸭养鱼……当年的穷小子,如今都变成了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老板了。
在他们带动下,现有越来越多的老板和在城务工人员加入到他们投资、创业的队伍(其中还有大学生、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等)。
想想还真有意思,当初人们都一个个不顾一切由农村往城市挤,如今,一个个又由城市往农村赶。有人把人比喻成浮萍,哪里有营养、有生存空间,它就游过去,吸附在哪里……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这些候鸟,改革的建设者、创造者、奋斗者,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又必将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随着农村城镇化,城市社区化发展的进行,农村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此不仅又是一个变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适应、不改变航向,就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