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电大的回味(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电大的回味(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856.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发表时间:2025-07-05 14:38:42

如果不是一个电话,我还真想不起来写此文。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个女的,开口就让我猜她是谁?我有些懵,自己亲朋好友多了,这怎么猜?于是让她直接说,她这才“咯咯”一笑后自报家门,原来她竟是我读电大时候的同学大姚。自从那年上海世博会见面后,都25年没联系了,她居然还记得我,真难得。彼此寒暄一番后,我问她有啥事情?她说,上海电大(现改名开放大学),现在有“专升本”的招生计划,问我想不想参加?我当场给笑喷了,回答她,我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了,哪还有这种兴趣?可她说,她想报名,反正呆在家里也没啥事情,想弥补一下当年的缺憾。其实,跟她通电话时,我就想对她说,电大“专升本”报名年年有,如果想报名,我早就报了,何必要等到今天?可又一想,人家是好心来问你,干吗要泼冷水?
   大姚,我这位当年的电大同学,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都叫她大姚。她今年73岁,年龄比我大2岁,曾经是上海大连中学69届初中毕业生,担任过上海某纺织配件厂的副厂长。她今天这番“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着实让我佩服,但也让我有些担心,因为我太了解她这个人了。
   我原先与大姚并不认识,虽说当年同属市纺织局,但不是一个系统的。我记得1988年9月在电大总校上课,有一回,她是在第2节课结束后才赶来的,坐在我旁边,手捧一盒臭豆腐吃着,那臭豆腐的气味让我难忍,于是捏着鼻子对她说,你就不能到外面去吃吗?她笑笑说,这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可香呢!要不来一块?还没等我回答,她就将一块臭豆腐硬塞进了我的嘴里,就这样,通过臭豆腐这个“中介”,我们认识了。在我眼里,大姚可是个读书很不用心的人,因为经常迟到,有时候还旷课,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字“忙”,工作忙,家务忙,来上课是挤时间的。电大上课,有半工半读和全业余两种,我和她上的是全业余性质。虽然是全业余,但电大也有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学生都要签到,如果缺勤达到规定的课时,学校就会取消你的学籍。为此,大姚经常打电话到我单位,让我给她下一次上课签到。看在同属纺织局的面子上,也看在她确实忙的原因上,我也就时常帮她这个忙,后来,学校发现了这个问题,采取上课点名的办法,她才规矩了很多。电大是学分制,3年达到规定学分正常毕业,学分7年有效。我是4年达到全部学分,她是最后一年才达到全部学分。在200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我恰巧又遇见了她,彼此谈起读电大的事情,她大谈苦经,说,如果当时不是为了一官半职,她才不会去读书呢!太辛苦了。如今她退休在家,无所事事,又想去读电大的“专升本”,岂不是有点滑稽?
   不过,大姚说的也没错,当年我们读电大,确实有这个原因。我记得1987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单位党总支副书记老刘找我谈话,说,让我抽空去补一下学历,说是上级公司的要求,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达不到规定的学历要求,就不能作为第3梯队干部培养,即使在职的干部,也要换下来。我当时对什么梯队说法有所耳闻,但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工作忙,自己又忙着要结婚,所以对老刘说的话,全抛在了脑后。过了一年,老刘又问起我补学历的事,我对他说,我对补学历没兴趣,也没空去补,随便你们怎么办。听我这么一说,老刘光火了,当场狠狠批评了我一顿,说我是猪脑子,不会往深处去想想?尽管老刘没有挑明,但我不糊涂,明白他说的是啥意思?无非就是在工资待遇上会更好些。但我真不想再去补这个文凭?因为在这之前,我用了两年业余时间,才在虹口教师培训中心,拿了个高中文凭,想就此打住。再说我们服装厂,是个忙得让人难以喘气的行业,外贸生产单子多得不得了,一张接着一张,天天延迟下班,周六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再去读书补学历,岂不是“叫花子要黄连”自讨苦吃?何况那年,我还担任着缝纫车间主任一职,平时忙得跟猴一样。
   下班回家,我将被老刘批评的事,无意中跟妻子说了,妻子顿时光起火来,骂我确实是个猪脑子,说,领导为啥不叫其他人去补,偏要让你去补?这不是明摆着要培养你吗?你咋这么不识抬举呢?我说,我工作太累,不想再去读书,妻子斥责我,你再累能有我累吗?我每天挺着个大肚子上班,回家还要做家务,难道不比你累?我警告你,你再累,也必须给我将电大文凭拿下来。妻子跟我说话的时候,已经怀孕6个多月,我不想让她多生气,寻思自己平时也爱看点书,于是勉强同意去读电大。
   读书补学历,说说容易,做起来真难,时间不是最大阻碍,最大阻碍来自自己。虽说我当时已经取得了高中文凭,但肚里跟清汤寡水一样,没有一点货,面对汉语言专业的十几门功课常常发愁,尤其是古汉语和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考试,其他同学都是一次就通过,我却是考了两次才勉强及格。在古汉语考试上,我更是考了3次都没及格。由于古汉语是必修课,如果不及格,就不能拿文凭。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这门必修课,只剩下最后一次的补考机会,自己却没有一点把握,我急得寝食难安。正没方向时,有一天晚上,我在厂里值班,无意中在工人日报上看见,中央电大有古汉语练习题出售的消息,我顿时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就跟学校联系,然而学校老师却说,这是中央电大搞的练习题,我们这儿没有。我只得又写信跟中央电大联系,想让他们邮寄给我,可信寄出后就没了下文,打长途电话也联系不上。这时候,我妻子给我出了个主意,说,要不请假几天,专门到北京去一趟?我有些踌躇不定,一方面是舍不得钱,这来去一趟花费肯定不少,一套练习题能值几个钱?太不划算了。另方面,专为这事请假,领导能同意吗?妻子看出了我的心思,斥责我说,你在单位大小还是个干部,做事这么婆婆妈妈的,将来怎么有出息?在她的逼迫下,我不得不向厂长请假,在得到厂长同意,妥善安排好工作后,去了趟北京,顺利地买到了这套练习题。
   那时候,我白天工作,晚上读书,确实很辛苦,但再辛苦,也没有我妻子辛苦,她既要上班、又要回家带孩子做家务,还得利用空隙时间,去参加厂里新纺技术培训。由于当时住房条件差,我除了去电大上课外,作业和毕业论文,都是下班后去图书馆完成的。那时候的区图书馆,成了所有在职职工唯一能安静读书的地方,成人阅览室天天爆满,连少儿阅览室都被占用了。我怕中午到外面吃饭,被别人抢了位子,就经常带些面包饼干充饥。妻子担心我营养跟不上,每周六周日两天,还送饭菜到图书馆,让我在走廊里吃,她给我看着位子,等我吃完后,她再将饭盒带回去。前年有一回,她整理物品时,翻出了我那本电大文凭,调侃我说,如果不是当年我这个牧羊人,用鞭子不断赶你,你这头懒山羊(我属羊),恐怕不是掉队了,就是被狼吃了。
   虽然说那年代上班族读书,不少人包括我在内,都是被动的“要我读”,但也有很多人,是主动的“我要读”。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企事业单位,不仅需要大量的文化人才,更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于是,这些人边工作,边参加电大职大等各类成人教育。拿文凭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方面,上海当时就涌现出像包起帆、李斌这样杰出的工人楷模。包起帆先生原先初中毕业,曾经是上海港务局的一名码头装卸工,后又做了几年的机械修理工。在做机械修理工中,他发现码头木材的装卸,全靠工人下舱人力捆扎起吊,险象环生,安全事故不断。为此,他下定决心,要研制一只抓运木材的械具,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于是,他参加了业余大学的学习,通过业余大学的学习,和自己不断的钻研和实践,终于制造出一只安全抓斗。在这之后,包起帆又搞出了很多重大发明,多次获得国际金奖。包起帆不仅成为著名的全国劳模,而且又被任命为上港集团总裁,即使退休后,他也被上海市政府聘为高参。
   随着高教的蓬勃发展,电大职大之类的成人学历,早已被淹没在全日制大学学历的长江之中。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曾经的电大经历,让我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总有一股别样的滋味。是的,我很庆幸自己生在那个年代,也得感谢我那位“牧羊人”,否则,像我这样的懒山羊,如果当年不是被逼着啃点书,搁今天,恐怕连草都没得啃。

共 32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一通电话为引,串联起电大求学的时代记忆与人生况味。作者与大姚的同窗往事,折射出改革开放浪潮下,无数上班族“补学历”的被动与坚持—。作者为通过古汉语考试远赴北京购题,妻子全力支持的细节,更将个人奋斗与家庭温情交织,勾勒出平凡岁月里的坚韧与爱意。文中包起帆等工人楷模的故事,则展现出“我要读”的主动进取精神,他们以知识为舟,在时代洪流中破浪前行。如今,成人学历虽被时代更迭,但那段挑灯夜读、图书馆占位的时光,那些汗水与坚持交织的日子,早已沉淀为一代人独特的精神财富,见证着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71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5 14:40:07
  读罢满是岁月的温度!电大学历背后的奋斗与温情太动人。问候作者,愿您常忆美好,生活顺遂,笔耕不辍!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05 16:41:10
  多谢汪帅哥的辛苦编辑,夏天多注意休息,敬茶。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5 14:40:42
  被文中的电大故事深深吸引,从被动苦读到时代奋进,皆是情怀。问作者好,盼您续写更多温暖篇章,平安喜乐!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05 16:41:30
  再谢!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7-05 22:34:29
  补学业,那个年代更多就是在放羊补文凭。像老师这样扎扎实实,学知识,甚至还专为辅导题跑北京的老学子,真就是凤毛麟角。本人也经历过那个年代,稀里糊涂地混来了好使的文凭,可扪心自问,却一直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初中还少上了一年的初中水平。往事不堪回首。特殊年代耽误了一大批人。老师的文章真好啊!喜欢!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06 06:23:34
  谢谢老师的光临并留言,小文仅是对当年读电大的一种回味,不值一提,敬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