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那一年的欧洲之旅(散文)
还是在20多年前,当时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为提高记者采访写作水平,扩大记者视野,不定期组织优秀记者赴国内外进行学习考察交流。
2005年6月1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给我所在的大连市国土资源部门发了封《协商函》,拟安排我参团出国考察学习。局里接到这个函件后,批示同意我参加考察学习。参加这次考察学习的中国国土资源报驻地记者有:驻新疆自治区记者站站长梅志刚、驻陕西地勘记者站站长陈金风、驻广东记者站副站长陈惠玲等。
我们8月19日8.50分于北京乘坐德国航空公司的客机,经过近10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到达德国西部城市杜塞尔多夫,然后沿着莱茵河乘车行驶160多公里,到达德国的金融首都黑森州首府法兰克福,这一晚便住在那里。第二天,在参观了美丽的莱茵河和勒默尔市政厅后,乘车来到了海德堡,参观了海德大学,欣赏了内卡河畔两岸的迷人风光,晚住宿于小镇阿伦。8月21日,我们乘车前往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关于慕尼黑这个名字,人们并不陌生,1938年希特勒曾与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这里签订了一项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主权的臭名昭彰的《慕尼黑协定》。而慕尼黑的啤酒也举世闻名,我们在那里特意喝了一些慕尼黑的啤酒。之后,我们便驱车来到了位于意大利北部,被阿尔卑斯雪山环抱着的茵斯布鲁克,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场等。第二天即8月22日,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水城中有10座教堂和200余座宫殿,它们建筑在约500平方公里的群岛上,群岛位于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湾底部,小城由118个岛屿和180余条运河连接而成,宽50余米长3000多米的大运河是水城的主要干道。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一种名为“贡多拉”的两头尖的小船,是游客们最喜欢的观光船。全城有几百座桥梁,因此又称为“桥城”。水城中的圣马可广场是世界最华美的广场之一。我们去时,正是雨季,水城中的一些房屋进了水,圣马可广场也被水淹了一部分。由于游客非常多,去一次卫生间都要花1至2欧元,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如厕费了。另据说,这个水城还在下沉,约200年后将消失,听来令人担忧。
8月24日,我们来到了意大利首都罗马,这个城市被称为“永恒之都”,原因是那里有座2000多年历史的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古罗马废墟、帝国大道等。从那虽残破但不失雄伟的景象中,人们看出了2000多年前这个帝国的发达、繁荣与强大,看出了古代西方文化的灿烂和辉煌。当日,还在那个国中之国梵蒂冈参观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那也是十分壮观的。之后,乘车前往意大利著名温泉城市蒙特卡蒂尼,途中参观了比萨斜塔。当晚住在蒙特卡蒂尼。
第二天,我们便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活动,穿越了阿尔卑斯山赶往瑞士。本来是要走隧道的,由于连日降大雨,隧道无法通行,只好翻越阿尔卑斯山脉。那山路险峻而漫长,这也倒好,让我们在长达四五个小时的翻山路程中,浏览了阿尔卑斯山的风光,当晚赶到苏黎世,待我们住进酒店,已经是晚上11时了,第二天我们来到瑞士名城卢塞恩时,城市一些街道都被大水淹没,果然水势不小,回国后,听说我们的中央电视台都转播了那次大水的情况。离开瑞士,便又回到德国的斯图加特,第二天进入法国,来到法国首都巴黎。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塞纳河穿城而过,为这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增添了迷人的风采。我们在巴黎住了三个晚上,在与相关部门进行一些新闻交流后,我们参观了法国国家艺术宝库现今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目睹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维娜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登上了埃菲尔铁塔,游览了协和广场,在凯旋门前留影,后乘船游览了塞纳河,并安排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号称“世界第一街”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散步、购物,体验欧洲生活情趣。8月23日,我们离开巴黎,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购了些特产巧克力,住了一夜,第二天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这里访问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扎达姆风车村、传统木鞋加工厂、钻石加工厂、奶酪加工厂。晚上大家浏览了阿姆斯特丹的夜景。9月1日15点30分,我们又来到德国的杜赛尔多夫,乘坐德国航空公司的航班于9月2日上午返回北京,结束了这次欧洲之旅。
此次欧洲之旅,是我第一次去西欧,主题是国土资源和国土资源新闻交流考察。应该说国土资源方面倒还是有些实实在在的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一踏上欧洲土地,那里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状况,便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所到之处,均感环境优美,土地利用科学合理。而在新闻方面,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国法律规定不同,有很多东西不可比较。回国以后,我将考察交流的体会感受写成9篇文章,主要有《从杜赛尔多夫到法兰克福》《巴黎的母亲河》《翻越阿尔卑斯山》《香气四溢的香榭丽舍大街》《鸟瞰贝加尔湖》《200年并不遥远》等,其中有几篇在《鸭绿江》《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刊登。这些文章后来被我收入2006年出版的散文集《三峡放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