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最美】小事(杂文随笔)

  【丁香·最美】小事(杂文随笔)


作者:小罗先生 童生,67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发表时间:2025-07-06 17:39:42

(一)
   一走进陈仓图书馆,便被里面一架又一架的书籍所吸引。
   外面天热,里面空调开着,凉爽舒服。旁边有几个人在看书,大人还是娃娃,我也没注意看,不过都没有发出声音,静悄悄的。所有人在书籍和知识的海洋里荡漾,仿佛连开口说话都成了对知识和文化的不敬。
   我和妻进去后,她给我说,给我推荐两本书看看,我也要看书哩!推荐啥呀,我也不知道你想看啥书,啥书能看得进去么?家里的书有很多,能看的、耐看的、好看的也有不少。我只顾着找自己想看的书了,她跟着我一本一本目不转睛盯着看。
   给我推荐两本书撒,光顾着自己看!她说。
   刚好到了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区,《主角》便映入了眼帘。
   那一段时间,离家不远的陈仓区剧院,每天人山人海。早上六点多送孩子的时候,人就立满了,排着长队,争先恐后的挤着,旁边一辆厢货上挂着一排又一排衣服。据说是在拍《主角》,张嘉译、秦海璐主演。那些日子,剧院门口每天停着很多车,有厢货,有小车,还有一辆模样特殊的房车,我们猜测这是张嘉译的座驾。这些人是来当群演的,群演的工资并不高,据说一天80元,或许他们并不为挣钱,而是为了过一下演员瘾,见一下大明星。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些日子,他们有没有见到明星,不得而知,只是狭窄的街道堵车堵了好些天。拍的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也不清楚。很多人不知道《主角》是什么,但却知道张嘉译。这么大的明星来到了虢镇城,真是令虢镇城蓬荜生辉,不过后来据说群演进门手机就被收走了,而且群演也是见不上明星的,好多桥段是剪辑的。那辆扎眼的房车在街上停了一段时间,最后不见了。小小的陈仓剧院恢复了平静,小小的虢镇城也恢复了安宁,不知道《主角》什么时候上映?
   关于这部小说,我也只知道他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是陈彦老师。这些年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唯一知道的是电视剧《装台》,小说是他写的,电视剧根据小说改编。
   我从书架上拿了上下两册,递给妻,她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去看了,我继续选我想看的书。
   过了一会,我问她,书好看不?她说好着,作家用的是陕西方言写的。我说是啊,陈彦是商洛镇安人,用方言写出来的作品亲切。另外,你的老乡写的好多小说用的都是方言么!他也曾说过:"普遍话是普通人说的,说方言的都不是普通人么!"
   书拿回去,大女儿一放学,便从沙发上拿来抢着看。她们娘母两个你看几页,我看几页。看着看着便开始讨论,讨论易招弟怎么样被他在县剧团敲鼓的舅舅胡三元领到县剧团,被他舅把土里土气的名字易招弟改成易青娥。后来在县剧团里摸爬滚打,经历了成长、学习,成家、成名等的过程。听她们聊得起劲,我也忍不住偷偷把书拿来看。总没有她们看得快。那几天,一回家就开始易青娥、忆秦娥、胡三元、胡彩香等的闲聊。女主人公从招弟变成了青娥,这是一次巨大的身份转变,从青娥又变成了易秦娥,这又是一次更巨大的身份转变。
   不过我看了八十多页,却不想看了。说心里话,我感觉这部茅奖作品,无论从文学、还是从写作水平来说,比起《平凡的世界》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与《白鹿原》相比,差得更远。与贾平凹老师的作品不论是《秦腔》、《老生》、还是《暂座》、《河山传》等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文学艺术类的作品,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好,不人说不好,道可,道非,常道,这都是正常的事情。回想起来正在虢镇陈仓剧院拍的剧,张嘉译不管是从形象,还是从气质等各方面,不是很适合演书中胡三元这个人形象。胡三元的形象在我心中应该是有些能耐和本事,又有女人缘,但脾气又生冷硬倔,不合群,也不服务领导和规章制度的管理。张嘉译的性格和胡三元比起来,有一定的差异。倒是秦海璐,比较适合演那个泼辣疯颠的胡彩香。
   不过这是一部陕西作家写的作品,不管个人感觉如何,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去读,影视剧上线以后,希望更多的人去看。
   (二)
   货拉拉从西安城出发时,已经傍晚六点多了。
   老板打来电话,郑重其事的交待:从西安拉回来的是名贵字画,估计到公司就晚上九点多了,你把人要安排好,一定要多找几个人,小心轻搬轻放,字画很值钱,不能有半点马虎。
   好的好的,我一边接电话一边答应着。
   领导交待的事情,要用心去办,还得尽力办好。
   晚上八点一过,我就往公司赶了。
   九点多,司机把车停好,后门拉开。
   我带着两个同事,两个女同事,一个30多岁,一个女孩还不到20岁。我们上手去抬,一副方形的字,一对竖着的楹联。“并不重么?而且看起来旧兮兮的,还这么兴师动重!”碎女孩嘟囔了几句。我抬着望了她一眼,司机在现场,我便再没有说啥。
   东西放好后,一副字的一角,玻璃都烂了,另一个女同事质问他,司机急忙说:"这可不是我路上损坏的,装的时候就坏着了,这字是从人家墙上取下来的,取下来就烂了,不信你问你老板!"
   司机生怕担责任拿不到运费,不停的解释,同事向老板求证后,果然司机所言不虚。
   “你们谁把运费付一下,360元。”司机说。
   “就这么点东西运费这么贵,而且不但陈旧,还坏着了。”年纪小的女同事说。
   “你别看这么点东西,可值钱了,从西安拉到宝鸡,这运费不高啊!都是提前说好的。”司机说。
   没有时间和他磨牙,另一个女同事给付了运费。我们又把字细细检查了一遍。
   小女孩显得有点不太相信,这字,又旧又看不懂,玻璃还坏了,值啥钱哩?
   她还在嘟囔。
   我说,孩子,你来看这个落款。这副字我也有几个不认识,但这落款,你看——
   她顺着我的手指念下去——于右任!
   知道于右任吗?我问她。
   她摇头。
   于右任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元老,也是非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很珍贵啊!
   另一副字不大,四四方方,我指着落款,又问她,这三个字你看——
   贾——平——凹(āo),她说。
   这个字念wā,这么著名的作家你怎么能念错名字呢?呵呵。
   就念āo,我们老师说的,就念āo。她说。
   你们老师说错了,以后再不能念āo。
   她眨了几下眼睛,沉默了一会。
   我还是相信我们老师说的。她说。
   好吧!我也没有义务再去纠正,况且指出别人的错误是不成熟的行为,还是不言传了好。
   回到家里,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妻子和孩子们听,孩子们呵呵直笑。我问大女儿,于右任,你听说过没?
   这个人很熟悉,我们学校有他写的字呢,他写的啥,我想想,我想想——。
   快想,超过三分钟,就说明你平时不用心。
   三分钟过去,她没有想出来。
   于右任的字你们一天能见好几遍,你居然记不住。你记不住,你们同学多数也就记不住。可见,于时经常能看见的东西,如果不经历一些特殊的事情,就算经常在眼前晃,不走到心里去,也是没用的啊!
   校门口墙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这几个字,是不是他写的?
   哦,对对对,是是是,我就说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大女儿自语道。

共 28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两件事。一是作者在陈仓图书馆给妻子推荐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该书作者陈彦是陕西人,用陕西方言写作,妻子和女儿看得入迷并讨论书中易青娥的成长故事,作者觉得此书文学水平比《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差,还认为张嘉译不适合演书中胡三元,秦海璐适合演胡彩香,但仍希望更多人读这部陕西作家的作品。二是傍晚货拉拉从西安拉回名贵字画,同事觉得字画旧且玻璃烂,运费360元贵,作者指出落款是于右任和贾平凹(作者纠正读音为wā,同事女儿坚持老师教的读āo),并感慨常见事物若不用心记也会被忽略。【丁香编辑 陈俊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俊义        2025-07-06 17:41:35
  文章借评《主角》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见解,由字画事件引发对知识认知与日常观察的思考 。
平生耽韵事,兀坐墨生香。 笔底龙蛇走,诗田种玉忙。
2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7-07 09:14:19
  为小罗先生一家热爱书,喜欢看书,家里的书香气息浓郁点赞!
3 楼        文友:敬超        2025-07-08 16:37:18
  娓娓道来,自然流畅。点赞!文章取名《小事》素是素了点,却也贴切。两件小事,看起来不相关,实则联系紧密。读书嘛,长见识。不知道于右任,不知道贾平凹(娃)连教书先生都读成(ao)不是与读书有关的么。作者颇具匠运。期间对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褒贬,虽不敢苟同,但层次分明,亦颇具匠心。一并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