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最小的猫头鹰——东方角鸮(散文)
这只长着一对明亮的大眼睛的家伙叫东方角鸮,是鸱鸮(chīxiāo)科、角鸮属的一个鸟种,也是最常见的品种,因而,也叫普通鸮,是角鸮里个头最小的,体长不足20公分,比鸽子、斑鸠还要小一点。
说鸱鸮估计大家没有印象,也许还不太认得这两个字,但俗称猫头鹰,那肯定是路人皆知了。我们老家有句俗语:“呱呱呦子串房檐儿——不是什么好鸟。”这里说的“呱呱呦子”是根据猫头鹰的叫声命名的,它通常在夜间活动,常常躲在树枝树叶后面,隔着树叶,瞪着大眼珠子,观察人间的一举一动。它平时的叫声“咕儿,咕儿”,轻声细语的,还算动听,一旦急促起来,就成了“咕咕呦儿,咕咕呦儿”,像人的笑声,在宁静的暗夜传得很远,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老辈子人说,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有人要去世了,因而,又有谚语说:“不怕猫头鹰叫,就怕猫头鹰笑。”反正,人们一般认为,猫头鹰不是什么好鸟。
其实,猫头鹰发出叫声,主要是想与其同类交流或捕食定位的,跟人的生死并没有什么关联,可不知怎么,人们主观认为它可能嗅到了濒临死亡的人的某种气息,故来向人们预报死亡信息的,于是,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人们不免会想到死亡,因而担惊受怕,也因此将猫头鹰视作“报丧鸟”。
这就跟谚语里说的“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一样,人们开始喜欢喜鹊,常说“一大早就听到树上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贵客来了”,却从而讨厌乌鸦,认为乌鸦不是什么好鸟了,恨不得让它永远“闭上乌鸦嘴”。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乌鸦的品性是非常优秀的。乌鸦以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为主要食物,对林木与庄稼生长非常有益,而且还喜欢吃腐食,经常啄食农业垃圾,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作用,绝对的好鸟。还有,我们从小就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可知,乌鸦是异常聪明的鸟种;还有,乌鸦施行一夫一妻制,忠贞不二;还有,我们还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乌鸦懂得感恩等等。人们不喜欢乌鸦,大概也是因为它的叫声与长相不入人眼的原因,也因而编排出一系列不利于它们形象的故事、传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之前我曾经说过杜鹃“借窝下蛋”的事,杜鹃鸟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不惜扼杀别个小鸟幼崽的卑劣行径,与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里的悲情形象大相径庭,原来它们才是别的小鸟悲剧的真正制造者,于是,杜鹃鸟一切的美好从此荡然无存了。
但,我要说,这并不是我的意愿。鸟类一直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为自己的生计,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都是它们的自然生存之道,是自然而然的,人类没有必要干预,也无需人类干预的。当然,人类更没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好恶,或者是根据自己的一时好恶,将情感强加于其它物种身上,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因而,给其它物种造成了不必要的形象的歪曲,甚而至于是故意的曲解,让它们的形象扭曲,从而造成了在认知层面的混乱,岂不悲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方角鸮又是一个受害者。东方角鸮长得不怎么好看,除了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以外,剩下的就乏善可陈了。灰不溜秋的羽毛上遍布黑色斑纹,几乎看不到的短尾巴,覆盖在翅膀尖下,圆圆的脑壳像小猫一样,转动灵活,却看不到脖子,头顶两侧各有一撮羽毛,像猫的耳朵,这是它名字里“角”的特征。嘴呢?正面的那个大嘴一样的横纹,其实是它能够灵活转动的脖子的羽毛,待它侧过身来,你才能看到菱角的尖角一样的、角质的鹰钩嘴,短而尖利,向脖腔内佝偻着,藏在一样像猫的胡须一般的羽毛之间。——这模样叫它猫头鹰倒是非常形象的。
7月6日下午将近5时,我到达石家庄石太公园,东方角鸮就在西北端荷花池上的小土山上,走上木栈道,到达土坡顶,其上有几株高大的毛白杨树,遮天蔽日,每一株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据影友说,东方角鸮的窝就在杨树的树洞里,距离地面七八米高的样子。高大的杨树旁边还有高大的水杉,其下是浓密的小乔木和低矮的灌木,枝繁叶茂,光线昏暗,这是东方角鸮理想的生活环境。
影友介绍,前几天东方角鸮幼鸟出窝,还不能像它们的父母那样善于在繁枝密叶间穿梭飞行,结果落在了毛白杨下面低矮的小乔木的树枝上,飞不回去了,它们的父母不得不在大白天守护和喂养它们,这才让经过的影友应有发现了。昼伏夜出动物都善于伪装自己,倘若它们趴在树杈上一动不动,跟杨树皮上的树疤一模一样,真的很难发现。我也是在影友的帮助下,费了很大得劲才找到它的位置的。
这是一只成鸟,据说,三只有幼鸟就在附近睡觉,我们四处搜寻而不得见。临近黄昏,这只东方角鸮开始活动,它先是抖搂抖搂身上的羽毛,而后“咕儿,咕儿”叫了一阵子。可我并没有等到雏鸟,天就黑了下来,照相机里的形象也渐趋模糊,荷花池边的蚊虫便向我们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脖子、胳膊、脚踝一切裸露的部位无不遭受攻击,奇痒难耐,我们不得不撤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