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下跪的骆驼(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下跪的骆驼(散文)


作者:蒋文斌 布衣,15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发表时间:2025-07-08 11:26:45
摘要:它流露出的乞求眼神或许是它骨子里的无奈,眼角渗出的泪花是它落群的孤单;偶尔的低头鞠躬,是它的生存技巧,高高抬起的头颅是它必然的生存意志。

【宁静】下跪的骆驼(散文) 秋天的夜色早早地包裹了永州城,但永州城还远远没有入睡。在最繁华的零陵北路商业街,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依稀看见一只下跪的骆驼抬头注视着行人。
   在这样一个夜晚,在这样一条街道,骆驼的出现,除了有些新鲜,就是有些突兀。
   明明应在沙漠里的骆驼,怎么突然出现在城市的街巷?
   快步走近,骆驼把乞求的目光马上转向我。它的目光浑浊而坚定,疲惫又专注。四肢弯曲,高大的身躯匍匐在地上,本该高耸的驼峰却无力地坠了下来。黄褐色的毛稀疏凌乱,唯有头顶那高高竖起的鬃毛似乎才足以证明它往日行进在沙漠的雄姿。它突然把嘴轻轻往我手背一碰,穿过它鼻侧的缰绳晃动了一下,拉着缰绳的年轻人忽然回过头来看我,可能是灰尘太厚的缘故,他本已很褴褛的衣服成了土灰色,那乞求的眼神,那枯黄蓬松的头发,那下跪的姿势与骆驼何其相似!
   我方醒悟,立马往他面前的纸箱投去几枚硬币。年轻人感激地向我三鞠躬,谁知那骆驼高高抬起的头颅也连向我三鞠躬。我心头一热,从它的头顶往下轻抚它的皮毛,它很顺从地接受,同时作为感激或感恩,低下头,又连向我鞠躬。接着我欲顺势把它坠下的驼峰扶正,哪知年轻人示意我不能。或许,在他看来,我的这番好意是对它的伤害。不难看出,他(它)们早相依为命。可以想象,烈日炎炎时,它为他遮阴;狂风肆虐时,它为他遮风挡石;冰天雪地时,他(它)们互相取暖……
   骆驼是他,他是骆驼。
   透过它近乎裸露的黄褐色的皮毛,我似乎看到了广袤的沙漠,看到了它在起伏的沙丘上艰难跋涉的身影。不错,它,本应该生活在浩瀚的沙漠。烈日沐浴它奔走的岁月,狂风梳理它稀疏的皮毛,狂沙竖起它下坠的驼峰。不错,就算忍辱负重,响彻在心底的驼铃也能让它释怀。不错,就算它骑乘、拉车、犁地、驮运,累倒在戈壁,哪怕化作一缕荒漠孤烟,不得也不能为了别人施舍的几十元、几元,甚至几毛钱而低下高傲的头颅。或许它以前是桀骜不驯的,但现实的风沙磨光了它的锐气。也许它真的老了,在某一个瞬间,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它只能静静地跪在那里,默默地卧在那里,任无视的、漠视的、不屑一顾的或自私的、高傲的、冷酷的人来去无数,但它却始终注视着前方的骆驼刺、马兰花或白杨树。而时至今日,为了生存,它跟随它的主人成了街头的流浪者、乞讨者。
   说它是乞讨者,另一层意义上讲却又不算完全的乞讨者,至少,除了真正的乞讨,还带给路人新鲜和愉悦的观感;但他(它)们又是与众不同的乞讨者,无言的乞讨者——没有任何官方或人为的“乞讨证”,没有可怜巴巴的乞讨语言。自始至终,任何人问他任何话,他都没有回答,大多用眼神交流,特殊时用手语。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哑巴,我也无从知道,他是不是故意为之或有什么难言之隐,我更不知道他是否认为这是保护自己和骆驼的最佳方法。
   因此,便感到他(它)们有些神秘,有像我们对大漠不解的神秘:从小到大他是不是一直是它的主人?是因他身体的残疾还是它年岁大了,再也驮不动货物了,才背井离乡,被主人牵着来到这里乞讨?或者,它原本就是一头野骆驼,被他驯服后被强行拉到这里?或者根本不是,它是被牲口贩子买来,几经血腥暴力抽打,险些被屠刀杀戮?甚或几易其主,最终被他收购?等等。但不管它的出身和遭遇怎样,现在它毕竟有幸安全地卧在这里,温顺地看着路人,守护着它的主人——它天生就对人有善意,吃苦耐劳,隐忍克制,卑微却不卑贱,真诚而不虚伪,在它心中永远没有背叛两个字。
   它流露出的乞求眼神或许是它骨子里的无奈,眼角渗出的泪花是它落群的孤单;偶尔的低头鞠躬,是它的生存技巧,高高抬起的头颅是它必然的生存意志。
   骆驼忠实于它的主人,我们忠实于我们的信仰(可进可退的生存观)。所以,我们很多人,面对险恶的人性、恶劣的生存环境,不管顺与不顺,富与不富,很诗意的把自己比做乞丐,在乡野院落,在城市森林,在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地方蹒跚前行,乞讨生活。其实,芸芸众生,我们何尝不是在乞讨?像骆驼般的乞讨?
   此刻,正在乞讨的他(它)们,因为有了好心人、热心人、看新鲜看热闹的人驻足,周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和骆驼,面对一个个施舍者,仿佛成了两尊积满了风沙尘土的雕像,只会作揖的雕像。或许在它心中,顶礼膜拜的,不是施舍者,而是荒漠中千年不倒的白杨。
   见年轻人周围的“人气越来越旺”,旁边一位摆地摊的老人不慌不忙打起了快板,瞬间,他指间就像放飞了一只只快乐鸣叫的小鸟。
   而在此时的夜空,我好像听到那一阵阵快板声化成了一串串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驼铃声……
   这让我仿佛看到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平定西域骑着骆驼东奔西走、征战沙场的身影。
   骆驼,是西域当时贸易与军事行动的主要工具,它连接生命线的两头。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骑乘骆驼,历经热浪滚滚、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为开辟丝绸之路、融合中原与西域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疑,这些沙漠之舟同样功不可没。
   211年以后的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带领一支队伍,骑着骆驼,攻击伊吾(新疆巴里坤湖),大捷。后又数次骑着忠心不二、生命顽强的骆驼,他凭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识和超人的谋略,亲历天山南北一千多里,东西六千余里,经过三十一年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屡建奇功,终于让西域五十五国全部归顺汉朝,完成了民族的融合,也完成了他一统西域的伟大宏愿。可以说,骆驼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征战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起到了人不可及的作用。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英雄垂暮,终日思念故土,体弱多病,就像离开沙漠既病也老但又铁骨铮铮从不下跪的骆驼……
  

共 2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城市街头一只下跪乞讨的骆驼及其主人,引发作者的关注,并以犀利的描写展开核心思考:一是生存的隐喻,骆驼从沙漠英雄沦为街头乞讨者,象征个体在现实压迫下的尊严与妥协。二是人与动物的共生关系,互为镜像,展现底层群体在苦难中相互依存的生命力。三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结尾引入张骞、班超的骆驼意象,对比昔日"沙漠之舟"的荣光与今日的落魄,惋惜文明进步中某些精神的消亡。散文较好地运用象征与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骆驼壮烈史诗与现代骆驼的卑微乞讨,强化主题深度。描写细腻,刻画细致,如"浑浊而坚定"的目光、"稀疏凌乱的毛"与"高高竖起的鬃毛",以及主人"褴褛的土灰色衣服",通过这些细节传递其精神矛盾,凸显人与动物的情感纽带。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8 11:28:05
  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散文的抒情性,又有杂文的批判性,节奏感强烈。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8 11:28:31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