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文璞】草原·母亲·风筝(散文)
一
盛夏,格根塔拉草原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以绿为背景色,一条条路像银色的飘带曲曲折折伸向远方,各种小花次第开放,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粉色的,随风摇曳,花香满径,导引你走向梦幻般的星空包。每一个蒙古包长得很相似,但又不尽相同。像天空洒落在绿地毯上的珍珠,格外灵动。一湖碧水倒映蓝天,白云,绿草。波光粼粼中芦苇摇曳。
山顶上的敖包,尽显神圣庄严。玄武岩层层叠叠,蕴藏着虔诚者的膜拜和祈福。各色经幡随风飘动,守护着这方风水宝地,徐徐诉说岁月的故事。
驼铃声声悦耳,一头骆驼缓缓走来,坐在驼峰间一路颠簸的人,像茶马古道的商旅,穿行在草原深处,穿越时空的隧道,演绎丝绸之路的艰辛与希望。套马杆紧握在牧马人的手中,刚劲有力,桀骜不驯的骏马腾空而起,尘土飞扬,溅起千朵乱花,万缕草香,荡漾牧人的浓浓爱意和刚勇的意志,这就是蒙古马精神。
牛羊成群,或咀嚼生活的味道,或眺望来来往往的游人,或凝视塔布河。塔布河,这条母亲的河,孕育了一方土地,滋养了万千生灵。远处的天际,飘浮几朵白云,还有风筝翻飞,像草原上的精灵。
草原的风携着草的清香掠过天际,金黄色的狼刷胡(狼针草)一浪一浪涌动,像极了秋天的田野。都贵玛老人弓着身子、踮起脚尖站在草原深处,像麦田的守望者。一袭紫色的袍子下的心灵,曾抚慰过28颗孤独的心灵,褪色的橘黄色头巾包裹着深深的爱和温暖,脸上的褶皱开出了岁月的花。她习惯性地把手搭在额头,向远方眺望……
二
一个小男孩挣脱奶奶的手,张开双臂,又蹦又跳呼喊着:“奶奶,快看风筝,我也要飞了,像风筝一样飞!”其其格带着儿子巴特尔和孙子布和一家子回来了,一切都是新的,气势宏伟的大门、城墙,气宇轩昂的雕塑,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舟飞船返回舱和直升机模型,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体验;仿佛又全是旧的,熟悉的草原的味道扑面而来,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今天是格根塔拉草原风筝节,其其格风尘仆仆,从上海回归草原。一路上的美景不断,她的心早已飞到了母亲身边。
在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其其格紧紧抓住那双柔软却坚韧的手,她端详那张面孔,看到皱纹里镌刻着人生的沧桑,眸子里写满岁月的故事。她哽咽着说:“阿妈,你还好吗?我想你了……”“其其格,我的好闺女,你可回来了。”母女俩紧紧相拥,就像三十年前离别时的场景……
格根塔拉景区道路两边的红色气球抓着宣传条幅排成两列,一会儿挺直腰板眺望远方,一会儿弓着身子欢迎游子归来。彩旗随着夏风猎猎作响,一派喜庆吉祥,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他们沿着格根塔拉景区的道路漫步,途经一泓碧水,七色的阳光投下万丈光芒,水面上波光粼粼,几只鸭子在水里悠闲自得,尽情享受草原的静谧和温柔,芦苇荡在风中摇曳,守护着这方净土。天上的风筝像无数的鸟儿,倒映在水中。他们看着眼前的风景,仿佛在画中行走。
一个由各色方块组成的圆锥形滚筒风筝,为了把七色阳光尽收囊中,它不停地飞速转动,转动,转动,在追逐光的路上,本身就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它更像一个梦幻的城堡,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去探寻神秘的宝藏和七彩的梦。
一只黑色的雄鹰风筝展翅逆风飞翔,像离弦的箭俯冲大地,忽又振翅直冲云霄,它向往自由,无惧风雨。
一条银鱼与橘红色的锦鲤风筝遥相呼应,像敦煌飞天,腰肢纤细,温柔妩媚,衣袂飘飘,美轮美奂,绽放人间绝色,舞出曼妙风姿。另一条红色的大鲤鱼风筝,耀眼夺目,占据群雄之首,头顶镶嵌着一双白色的大眼睛,深邃明亮,眺望茫茫无际的草原,它不疾不徐,以自己的节奏在人生的海洋里游弋,张开双臂拥抱蓝天白云,那种霸气和威武,不正是草原英雄的风格吗?
草原是神州的故乡,自然有着独特的韵味,草原的骏马、骆驼风筝也都飞起来了,骏马一副驰骋沙场保边疆的洒脱气概,骆驼缓慢而又温和,迈着大步前行,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打动了布和的心,他也要放风筝。布和拿着风筝,巴特尔不停地放线、收线,他们奔跑着,笑声飘荡在野花间、草丛里、湖水中、草原上。只见一只黑眼睛、绿尾巴的小燕子风筝,向遥远的天空飞去,它的尾巴像一条线,一会儿勾勒成笔直的长线,一会儿弯曲成自由的曲线,像人生的路,小燕子沿着自己人生的轨迹,越飞越高,直至变成了一个模糊的点……
不远处,其其格紧紧依偎在都贵玛母亲的身边,像一个孩子似的。她望着巴特尔与布和的背影,脸上绽出了幸福的笑靥。
三
悠扬的草原音乐飘过芦苇荡,融入草的馨香,夹杂着泥土的气息,飞上蓝天白云,与风筝伴舞。故乡是心灵永远的港湾,就像母亲的臂弯,无论何时总在为你展开,迎接你的归来。一曲《鸿雁》,荡气回肠,其其格的心被深深震撼。
风筝的线,牵引着其其格的思绪,回到了那时候。
那一年,一个端庄秀丽的姑娘——都贵玛,她才19岁,居然成了28个孩子的妈妈,她用平凡写下了不平凡,用大爱做小事,用草原特有的情怀,成功地演绎了一段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的人间大爱传奇故事。
那一夜,她一个挨着一个给孩子们掖被子时,发现其其格的脸涨得通红,她用眼睛贴近孩子的额头,感觉烫得厉害,试图叫醒孩子,可孩子始终闭着眼睛,嘴里却说起了胡话。她二话没说,给孩子穿好衣服,披上雨衣,背起孩子就走。外面漆黑一片,她知道距离卫生院有二十多里,白天也差不多得一个小时,但她要与时间赛跑,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儿,感觉自己的两只脚快飞起来了,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灌到了脖颈和肚皮上,原来,她根本没来得及穿外套和雨衣。雨像从天上往下倾倒似的,都贵玛背上更是沉甸甸的,她的脚像踏着两只船在水里游,呼吸也变得急促,可她知道,她其实是和时间赛跑,风嘶吼着,她似乎能听到其其格在呼唤:阿妈,救救我……
终于,她看到了卫生室的大门,那一刻,她像找到了救星一样,心都快迸出来了。敲开门,卫生室的张医生一脸惊愕,看着脸上、衣服上、鞋上全是泥巴,浑身湿透了的都贵玛。张医生瞪大眼睛说:“你疯了,这么大的雨,你穿着半袖,到底怎么回事?”她慢慢把孩子放下来,幸亏孩子包裹得严实,没被淋湿,她急忙用手揩去自己脸上的雨水和汗水,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张医生,快救救这个孩子,她突发高烧。”都贵玛的声音比手和脚都抖得厉害。张医生拿出体温计,发现其其格高烧41度,于是给孩子喝了退烧药,他说:“是病菌感染导致的,幸亏送得及时,否则会伤及性命的。”
同时,张医生又让都贵玛用酒精不停地擦拭孩子的腋下、额头和大腿根部。快黎明时分,其其格终于睁开了眼睛,都贵玛的眼里全是泪花,她知道,她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去换都可以。由于熬夜、劳累再加上淋雨,都贵玛病倒了,医生建议给她输液,她婉言谢绝了,她说只要孩子没事,她就是永远坚不可摧的城墙。其其格抱着母亲哭了,她却幸福地笑了,张医生被这一幕打湿了眼眶……
都贵玛老人抚养的孤儿,有一位叫苏和,他不善言辞,却颇有个性。他被一个家庭收入不错的牧民领养回去,由于不适应新环境,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偷跑回来了。炎炎夏日,被烧焦的大地裂开了缝隙,都贵玛正在为孩子们洗衣服,光着膀子的苏和从后背偷偷蒙上了她的眼睛,她伸手摸摸孩子细长的胳膊,瘦弱的身躯,忽然她摸到了后背上的一块胎记,她知道这是小苏和回来了。她一把将苏和拉到面前,并抱住他,撕心裂肺地哭着问:“孩子,你怎么跑回来了?”苏和哽咽着说:“阿妈,我想你了。”他说完后放声大哭。她用手轻轻摸着苏和的头,在他红扑扑的脸蛋上亲了一口。她的眼泪哗啦啦流下来,紧贴着苏和的脸说:“从你背影消失的那一刻,阿妈从未停止想你,想你会不会饿着,会不会伤心,会不会睡不好觉……”她抱紧了苏和,心里默默发誓:阿妈再也不允许你离开了,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离开我的怀抱。
四
夜幕徐徐降临,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其其格和阿妈坐在篝火旁,篝火映红了阿妈慈祥的脸,她听阿妈讲那过去的故事,讲28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阿妈抬头仰望星空,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草原永远是你们的家,阿妈在这里默默祝福你们,母亲是线,孩子就是风筝,总系着彼此的心。”
草原像一位宽厚的母亲,用乳汁般的水草养育着万物;都贵玛老人像草原的化身,用无私的爱滋养着每一个孩子。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看似无拘无束,却始终被线牵引着。这份羁绊,这份牵挂,是草原上最动人的风景。
都贵玛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母爱的真谛,她是草原的母亲,更是所有孩子心中永远的依靠。这份爱,如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流淌,生生不息;如同蓝天上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都有一根线牵引着回归的方向。而这片广袤的草原,就是爱的摇篮,孕育希望,传递温暖,见证永恒。
(原创首发)
草原是背景,更是母亲的肌理。风吹草低间,贵都玛的身影与大地相融,她的皱纹里盛着四季轮回,掌心的老茧是喂养牛羊的年轮。这片草原因她的存在而有了温度,既是儿女们奔跑的起点,也是他们回望时永远的坐标。
母亲是纽带,将草原的辽阔与风筝的轻盈系于一线。她目送风筝升空时的目光,藏着比草原更深的温柔——既渴望孩子如风筝般飞向远方,又默默攥紧手中的线,用牵挂抵御风的无常。那根线,是她未说出口的叮咛,是草原馈赠的韧性。
风筝是隐喻,是儿女们的化身。它飞得再高,影子也落在母亲守望的草原上;线轴握在母亲手中,无论漂泊多远,总有一份安稳的牵挂,让每一次回望都能看见草原上那抹温暖的身影。三者交织,写尽了草原母亲的爱——如草原般宽广,如风筝线般绵长。
枫社归来,出手不凡,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