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走进千年盐都黑井古镇(散文)
一
据史料记载,被誉为“失落的盐都、明清建筑的活化石”之称的云南黑井古镇,始于石器时代,兴于元明,鼎盛于清朝,衰落于解放以前,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季的一个双休日,我们一行八人满怀期待的心情,乘坐绿皮火车踏上前往黑井古镇的旅程。
我们到达黑井古镇已经是中午,中午的阳光给这座古镇增添了积分神秘色彩,下了火车以后换乘小马车赶往黑井古镇。伴随着马车的颠簸,只见道路两旁农田里的石榴树和枣树已经枝黄叶落,间或有几棵柿子树上还稀落地挂着几粒果实,两面的山坡上长满了灌木野草,时而可见有几棵剑麻或仙人掌点缀其间;耳边传来马蹄踏在石板上“嘚嘚”清脆的声音,不时夹杂着赶车人的几声吆喝;凉爽宜人的秋风迎面吹来,送来一阵阵泥土、青草的味道,还掺杂着一丝马粪特殊的气息。
忽然一堵红赫色的古城墙横在面前,城墙全部由红砂石砌成,坚固而雄伟,城门上方雕刻着的“黑井”二字苍劲有力。到达此处,马车均停滞不前,游人纷纷下车购票,又步行几分钟,前方又有马车等候,问赶车人为何马车不能直接进入黑井古镇,赶车人回答是自古相传的规矩:城内的马车不得出城;城外的马车不得进城。
我们乘坐城内的马车又行了约十几分钟,才见厅台楼阁跃然眼前。直到此时,我们才算真正走进了这个仰慕以久的千年古镇。放眼望去只见此处建筑多用石头、木头和泥土修建而成,石雕、古塔、石牌坊随处可见,幽幽古巷、木雕的窗花、斑驳的梁柱、墙上的青苔无不在诉说着古镇的古朴久远。街道上铺的都是红赫色的石块,就连河堤两岸、河中的卵石都呈现出红赫色。街上的行人或衣着简朴、神态安详,或衣着光鲜、脚步匆匆。衣着简朴、神态安详者是本地居民,衣着光鲜、脚步匆匆者为外来游客。虽然街上的人摩肩接踵,但是井然有序,竟然不闻人声嘈杂。街边虽然摆满了小摊,街道两面的店铺也是全部顾客盈门,却不见主人在街边招揽生意,也不闻讨价还价之声。
二
我们恍然是进入了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下车之处正是黑井古镇的五马桥桥头,驻足细看只见五马桥横跨在龙川江上,东西走向,桥全长约五六十米,桥面宽六米左右,六墩五孔。黑井古镇就坐落山谷之中,分建于龙川江两岸,五马桥是连接黑井镇两岸的唯一通道。
步行走过五马桥再前行十几步,一座高大宏伟的石牌坊矗立在面前,牌坊为四柱三间结构,全部是红砂石材质,高约六米,额枋上镶嵌着的石板镌刻着“节孝总坊”四个字。据记载节孝总坊是黑井镇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为表彰黑井、琅井、元永井等地的“贞妇烈女”建造的。在节孝总坊的侧面墙上有人题诗一首:“黑井古镇二千年,只国倾倒自视瞻;激情蠢蠢诱人动,教我题诗墙上边。”引得来往游人纷纷品评观看。
中午,我们匆匆品尝了黑井古镇的盐焖鸡、牛干巴、石榴花等风味佳肴,一结账才一百多元,真正称得上物美价廉。我们一行八人赶紧来到黑井古镇的接待中心,在导游的带领下,与几十位游客一起开始了黑井古镇之旅。
我们随着导游穿过几条曲折幽深的窄巷,就到达了第一个景点—黑牛广场。黑牛广场有黑牛盐井、卤池和黑牛塑像。黑牛盐井入口为石砌洞门,门前有栅栏,游客只能站在栅栏前观望。据导游介绍:这盐井深达百米,石阶路左弯右拐,可供两人擦肩而过。由于盐井多年不用,水位上升,若入洞门,顺石阶而下,几米深处便见卤水(浓度极高的盐水)。洞前是一个废弃的卤池,深有数丈。在卤池一侧的台基之上建有一俯首奋蹄的黑牛塑像。导游介绍: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后人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今简称为“黑井”。
参观完黑牛广场后,沿山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第二个景点——大龙祠。在龙祠内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为清雍正皇帝御笔亲书。大殿内塑有三座雕像,据导游介绍:中为龙王像;其左为一女性龙王像,据说是为纪念李阿召而建;其右塑神明大士像。大殿对面是戏台,南北为厢房。
游完祠堂继续前行,便来到武家大院。武家大院坐西向东,大门向北正对着对面山上的一座风水塔。站在大院南厢房的三楼,可鸟瞰黑井古镇全貌。武家大院以红砂石为地基,主体建筑以木材为主,大院的屋檐和瓦上绘有山水、花鸟、戏曲任务等。据导游介绍:武家大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大门上悬挂的咸丰皇帝亲赐“画狄芳徽”的匾额、精致小巧的家庭戏台、院外的亭台楼榭无不显示着主人身份的尊贵和曾经的奢侈生活。
游完这三个景点,游客随导游下山,乘坐马车来到第四个景点—古法制盐作坊。古法制盐作坊有晒盐场、盐文化展厅和制盐作坊供游客游览,到此一游的小孩子都要花上几元钱,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一阵烟熏火燎后,亲手制作一块约一斤重的盐带回家。
至此,有导游带领的古镇游到此就结束了。
三
我们乘坐马车原路返回古镇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刻,我们品尝了古镇别具风味的清真菜肴以后,等我们赶到黑牛广场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广场中间燃着熊熊的篝火,上百位游客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围着篝火、伴随着乐曲纵情地跳着欢快的舞蹈!
夜晚,我们躺在干净舒适的床上,赞叹着建筑的宏伟、回味着美味佳肴、品评着古镇的兴衰、听着江水鸣唱、伴着不时传来的几声犬吠、还有蛙叫、虫鸣、蟋蟀声,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我们迎着朝阳、踏着露水,我们开始了黑井古镇自助游。
此处有“未入黑井镇,先睹飞来寺”之说。在山脚下就可以就看见在险峻陡峭的绝壁上有一座寺庙,“飞来寺”三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晰可见。我们沿崎岖蜿蜒的石阶攀登了大概有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飞来寺。一番游览之后,才知道:据传说飞来寺因它居于绝壁高处,态势欲飞而得名。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这座寺庙原来龙川江对岸的玉壁山上,却在一夜之间矗立于对岸的危崖峭壁之端,故为寺庙取名“飞来寺”。原来的飞来寺在文革期间遭到毁坏,现在的飞来寺是在文革以后由当地群众齐心合力重建而成。我们在赞叹飞来寺肃穆庄严的同时,又不禁发自内心的赞叹初建者全凭肩扛、手抬将如此众多的建筑材料运上峭壁的不易,敬佩重建者的恒心和毅力。
从飞来寺的后山沿山路而下,一路上还有莲峰寺等三、四寺庙,因山路险峻等原因,我们没有一一进去游览。后山游人稀少、山路崎岖,体力不佳的游人最好从原路返回,以免出现意外。
尽管我们知道黑井古镇还有庆安堤、万春山寺僧人墓、文庙等美景引人入胜,还有“八八”宴席、佛教素宴、“八碗四碟”家宴引人垂涎欲滴,还有小灶酒、干豆豉、干巴牛肉等特产独具特色,但是终因假期有限,还是在恋恋不舍之间挥手告别了黑井古镇,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黑井古镇以古老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和美味的特色美食,给我们的这次旅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相信,这座失落的盐都,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