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青海湖的黄昏(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星月】青海湖的黄昏(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42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发表时间:2025-07-10 16:36:59
摘要:原创游记

【江山·见证】【星月】青海湖的黄昏(散文) 我们是在2023年7月25日17:30到达青海湖的,这是我第二次来青海湖了。
   第一次是2015年的8月初,从甘肃的张掖市,翻越祁连山脉,过卓尔山,到达海北,然后绕道海西,近距离亲近了青海湖。这一次从格尔木方向来,过茶卡盐湖,由海南经海东,投奔西宁。两次合起来,几乎绕青海湖一周。环游青海湖本来就是一件极其浪漫的事情,我居然用去了八年的时间。当然了,这八年里我并没有专做这一件事,而是从那一年开始,便真正开始了自驾旅行,也从此爱上了自驾游。“黔之旅”南下贵州,“找北去”北上黑龙江,“游新疆”跨越天山南北,“环海南”两渡琼州海峡,“向云端”奔赴彩云之南,目前正筹划着“向海行”,准备到科尔沁草原的向海湿地,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下脚步,在家乡河北,走“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过“张北草原天路”,弥补“贵远贱近”的缺憾。这一次“川进青出”赴西藏,走过了世间最难走的路,G318、G218、G109,也是中国最美的路,一路跋涉,返程经过青海湖,我们即将从这里离开青藏高原,结束“川进青出”的全部行程,为此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安排下住宿,重新驱车青海湖环湖公路,已是下午的6:30,我们要趁着高原的阳光已经不再热烈的傍晚,看一看黄昏中的青海湖。青藏高原午后的时间很长,太阳落山的时间尚早,我们不想浪费掉在高原上的每一分钟。
   青海湖面积广阔,为4400平方公里,周长将近400公里,海拔3260米,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先民的传统观念里,我们脚下的土地被海水环绕,这些海水按方位分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其中的东海、南海基本上还是现在的东南沿海,而西海、北海却都不是海,而是面积广阔的湖泊。北海,即现在的贝加尔湖,春秋战国时期的《齐谐》和《庄子·逍遥游》里记载的“北冥有鱼”的“北冥”就是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汉书》“苏武牧羊北海边”的北海,也是贝加尔湖。可惜,到了清朝初期,一纸《中俄尼布楚条约》将我们的“北海”连同3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割让给了俄罗斯。
   西海就是青海湖。起初青海湖不叫湖,叫海,其藏语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简称青海。至今,青海省的行政区划,依然保留着海东市和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称谓。我们的先民将广阔的水域称作海,青海湖足够广阔,据说,它的面积相当于4个上海市、4个香港特别行政区、超过58个杭州西湖。
   行驶在环青海湖公路上,青海湖就在身边,然而,举目所见,却是金黄的油菜花海,还有油油绿绿的、闪着金色光芒的青稞田。油菜花我们见得多了,大江南北都有种植,盛花时节,花朵嫩黄,茎叶青绿,一望无际,蔚为壮观。而青稞却只能在青藏高原才能见到。这种专属于高原的物种,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人民的主要食粮,每天都要吃的青稞米、糌粑,节日庆典必备的青稞酒,都要仰仗这种农作物了。
   天边云层很厚,但并没有完全铺满天空,阳光从云层薄弱的缝隙斜射下来,给细长的青稞芒镀一层银粉金光,也如云雾一般。我们无心欣赏这些,心急火燎地奔着二郎剑景区对面的小山而来。这座山叫做鄂拉山,登上海拔3740米的洛合垭口,便可以俯瞰青海湖,尤其要强调的是,这个制高点不收费。
   不过,得爬山,这里的盘山路比较狭窄,而且曲折回环,坡度又很大,会车时得小心谨慎,有一定的驾驶难度,好在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险的“山路十八弯”和“怒江七十二道拐”,这点小山坡自然不在话下。登上洛合垭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7点钟了。太阳依然躲藏在云层后面,而阳光却在我们的脚下,幽深的山谷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让我们一眼就望见了那一片蔚蓝的水域——青色的海——青海湖。
   青色的海果然名不虚传。首先说它的浩渺广大,一眼望不到尽头,天水连接处,是是隐隐约约的山峦,是迷迷茫茫的云彩,是更加广阔高远的天空——那的确就是海啊!再说它的色彩,没有阳光的直射,也没有阴云的覆盖,蔚蓝的天空,轻描淡写几片薄薄的白云,正好,将蓝天碧水融作一体,而湖畔的油菜花海、青稞田,或铺成片,或分作块,镶嵌在碧水的边缘;二郎剑景区的那些建筑,红的、黄的,如小孩子们玩积木,随意堆积的几处方块儿;脚下的山坡,迎着阳光的,绿草与裸露的黄土相映,背阴处,昏暗幽深,偶尔有几张纸片,反射出星星点点的白光。——那是藏族姑娘洒向天空的隆达。
   隆达是印有经文的小纸片,也称作风马纸,藏语称风为“隆”,叫马为“达”,将这些纸片撒向空中,纸片随风飘散,以此祭祀天神、山神,祈求全家平安、外出顺利和吉祥如意,是藏族同胞一种特有的祭祀仪式。
   这位姑娘白衣紫裙,身材高挑,身背双肩小包,登到山顶,旁若无人,也不看景。她先面向青海湖方向,奋力将一叠隆达跑向头顶,那些纸片便纷纷扬扬,如雪花般随风而去;而后向右转身,再抛出一叠;再向右,再抛;再向右……一圈。姑娘戴着口罩,山顶上的风又很大,不知道她是否一直念念有词,但她的专注与虔诚,在黄昏的鄂拉山顶,又是一道风景。其实,就在她的身后,青海湖远远地划出一道柔美的弧线,那是一个海湾吗?
   下午7:50,天色暗淡下来,我们从洛合垭口下来,再一次经过油菜花海、青稞田,返回驻地,油菜花更黄,青稞田更青了。

共 2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青海湖为核心,将旅途记忆、地理知识与现场见闻巧妙融合,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与感染力,以“两次探访青海湖”为时间主线,串联起八年自驾游的经历,从2015年的初遇到2023年的重逢,既展现了青海湖的恒久,也暗含着时光流转中对自驾旅行的热爱。既直观展现特点,也暗含对高原独特性的赞叹。对黄昏光影的描写(“阳光从云层薄弱的缝隙斜射下来,给细长的青稞芒镀一层银粉金光”)、洛合垭口俯瞰的全景(“蔚蓝的水域、金黄花海、红黄色建筑”),调动视觉感官,让人如临其境。整体而言,文章既有旅途的随性与抒情,又有知识的严谨与厚重,在“行走”中串联起自然、历史与人文,让青海湖不仅是风景,更成为承载记忆与感悟的精神符号。全文叙述清晰,主题明确,语言生动,好文共赏! 【编辑:乡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鹤        2025-07-10 16:39:31
  是一篇游记和抒情的散文佳作,倾情推荐,好文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10 18:20:33
  谢谢乡鹤老师,还请多指教!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10 18:19:51
  这么快就发出来了,并且概括精准,发现到位,有点有面,思路清晰。谢谢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