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她的笑留在了人间(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她的笑留在了人间(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65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发表时间:2025-07-14 14:33:43
摘要:她的微信头像,是一个背着双肩包,双手比心的红衣女孩,女孩儿笑得很甜,竟和她有几分神似。她的微信名是“若~只如初见”,或许取意于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人都像初次相遇那般,只有开始没有秋风至的离别,没有凄凉的孤寂与悲伤该有多好。奈何世事无常,哪能事事遂人愿。 我不会删掉她的微信,这样,她的笑会永留于人间。

“哎呀,我到现在都跟做梦似的,我不敢相信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你说,这病怎么就落在了我头上?”
   这是我去看望晓营姐时,她一直重复说的一句话。说这话时,她还是面带笑意。要不是她整体看上去有些憔悴,虚弱,我很难把她跟淋巴癌联系在一起。
   晓营姐是我一位客户。模样虽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她的笑绝对是最治愈人的,让人过目不忘。
   至今,偶尔想起她,她依旧背着一个黑色的背包,笑着走进店里。她脸上自始至终带着笑意,嘴角始终扬着,带着一丝羞涩。她不管和谁聊天,都是笑着说话,我很少见一个人始终在笑,她算一个。
   人们常说,爱笑的人是幸运的,但晓营姐算个例外。
   有段时间,她来店里常给我说,自己肠胃不是太好,包里一直备着药。我劝她,赶紧查一查,不要老拖着。
   她笑着说“嗯,等班上不忙了就去查一查。”
   就这样,有一段时间我没见她,以为她厂里忙。后来看她朋友圈更新停留在了“2020年4月2号”是一则文字消息“因孩子学习,手机一直不带,不能及时回复亲们的信息请谅解。”我也没有多想。
   直到有一天,她的同事兼闺蜜杨艳独自来到店里,并一脸凝重。我有些疑惑,她俩可是形影不离的好姐妹。杨艳姐是晓营姐给我介绍的客户,也是个爱笑的人。
   我问她,你怎么自己来了?做伴的呢?
   “你还不知道吗?你晓营姐查出毛病来了,而且还很严重,现在家里人都闷着她。”杨艳姐语气低沉地说道。
   我怔住了。怎么会呢?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么爱笑的一个人,这么善良的一个人。
   和晓营姐结识,不单是因为客户关系。她儿子和我儿子在幼儿园是同学,两人很合缘,关系一直不错。上小学后,两个人是同学,现在上初中还是同班同学。
   我和晓营姐初次见面,就看她很面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头。直到有一天,我偶尔说起初中英语老师的名字。晓营姐说“晓云是我大姐”,此时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似曾相识。晓云老师虽不及晓营姐爱笑,但在我印象里,她很少生气,从不和人争论。和人说话很害羞,微带笑意,常常因学生一句玩笑话而脸红。
   整个初一,我虽英语学得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晓云老师教课真得很卖力,很认真,很负责任。她极其认真地读一个英语单词,一个音标发音。她站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读。至今记得,我当时坐在前两排仰视她。当她嘴巴有些夸张地读出一个单词,竟让我有些恍惚,感觉她好漂亮。其实晓云老师本身也很漂亮。毕业后,再没见过她,虽已过去多年,但晓云老师上课的形象依旧清晰地萦绕在我脑海。
   这也就能解释,当我看到晓营姐的时候,从她的笑,从她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始终觉得很亲切,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客户的情感。
   算起来,晓营已去世五个年头。时间对活着人来说很快,对死去的人来说也很快。四五年的时间,仿佛就在昨天刚发生一般。
   我至今还留着她的微信。有人说“人都没了,还留她微信干什么?”从她去世的那一刻,我就没想过删除。我一直觉得她还在,我偶尔会看一下微信,对话记录永远停留在“2020年6月13日”,看着这几年来的空白,我只把她当做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
   死去的人,让人想起来总有些害怕。但我从没怕过晓营姐。一个生前那么爱笑的人,那么善良的人,即使去了另一个世界,她也不会让他的亲人和朋友害怕她。她的离去让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感到惋惜。她婆婆每次来我这里说起她,总会几度哽咽,泪流满面。她生前和丈夫恩爱有加,感情很好,得病的,丈夫更是倾尽家财,从县医院到市医院再到省城医院,一直陪着她奔波在看病的路上。无奈淋巴癌是最要命的病,无力回天。在所有人的不舍中,晓姐在女儿中考结束后,带着牵挂与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起初,家里人怕影响治疗效果,怕她接受不了,善意隐瞒了她的病情。后来她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怕影响女儿中考,对女儿善意隐瞒了自己病情。她受尽病痛折磨,坚持到女儿中考后才离去。
   她被葬在村东头的地里,能看到家人来来回回。我每次路过也会望一眼,但我没参加她的葬礼,更没参加过她的祭祀期数,我不是舍不得随礼,也不是在乎关系没到那里。我只是在某种意义上不愿接受她离去的现实。我有时会抱怨上天的不公,为什么让这么年轻,这么爱笑,这么阳光的一个人,带着对孩子家人的牵挂与不舍憾然离场。
   当年,我知道她重病后,一直想去探望,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后来杨艳姐说,她每次去省城治疗回来,都很痛苦,也不愿让人打扰,更不愿见外人。直到后来,她病情有些好转,能站能走,状态很好时。借此机会,我赶忙和杨艳姐商量,一定要去看一看,仿佛不看她一次,我会心里不安。
   2020年6月9号早上,杨艳姐下班后在村口等我们。碰头后,朝村里走去。刚停下车,晓营姐的老公杰哥就迎出胡同,说着一些客气的话。我们走进院子,晓营姐竟在屋门口迎接。她穿着睡衣,拖鞋,人明显消瘦了很多。但她脸上的笑始终没变。她说了几句客气话,由于身子虚弱便坐在沙发上。
   我们没有过多谈论她的病情,只问她吃饭怎么样?她说“最近吃饭可以。”随后,她笑着一遍遍给我们说“我到现在都跟做梦似的,不敢相信自己得这种病。你说,这种病怎么会落在我头上?”她语气里有诸多不甘。无法给爹娘养老送终,未尽到儿女孝心。没把孩子养大成人,未尽到母亲的责任。不能陪丈夫慢慢变老,未尽到妻子的责任。她每说一遍,依旧会笑,但她的笑,第一次让我感到不舒服,难受,心酸。
   我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我劝她,想开一些,好好治疗,吉人天相,好人好报,等一些我自己都不信的话。我能说什么呢?虽然我知道自己劝慰是苍白无力的,但我还是祈祷奇迹能发生到她身上。
   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也算不上是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是客户与店主间的供需关系。或许两家孩子们是同学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她和我的老师是亲姐妹,也或许因为她的笑容,更或许我们比较合缘。我从心里,期盼着奇迹出现。
   为避免影响她休息,我们起身告别。她起身想要送我们出屋门,被我们婉拒,示意让她不必起身。她最后还是走到屋门口,并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唉,你看,还得让你们跑一趟。”我说“跑一趟有什么,这都是应该的,你抓紧好起来,到时我们再来看你。”说完这句话,我内心有些惶恐“再来,是啊,我希望能够再来看她。”
   走到院子里,我回头对着晓营姐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说了一句“加油,晓营姐!争取早日康复。”她笑着点点头。没成想,这竟成了我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次见面也成了最后一面。不久后,她病情恶化,住在省城医院,直到离去。
   那天,我正在店外和邻居聊天,杨艳姐下班回来路过。她眼圈有些红肿,告诉我“你晓营姐没了。”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中,但心口还是像被针扎了一下。我不敢想象她躺在水晶棺里的样子,更不敢想她不笑的样子。
   她的微信头像,是一个背着双肩包,双手比心的红衣女孩,女孩儿笑得很甜,竟和她有几分神似。她的微信名是“若~只如初见”,或许取意于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人都像初次相遇那般,只有开始没有秋风至的离别,没有凄凉的孤寂与悲伤该有多好。奈何世事无常,哪能事事遂人愿。
   我不会删掉她的微信,这样,她的笑会永留于人间。

共 29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生动的文字写出一位爱笑女性的生命剪影,通过日常对话与微小细节,将晓营姐的温暖形象与残酷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记录下从初识、病发到永别的过程,克制的情感中暗涌着对生命无常的诘问。微信头像与昵称成为叙事的关键符号,既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记忆,也隐喻着人间最朴素的愿望。文章在平实叙述中触及生死议题,不煽情却令人动容,那些未删的聊天记录、路过的坟茔一瞥,都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独特方式。最终,文字超越了悼念,成为对"笑"这一生命韧性的致敬。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7-14 14:34:0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7-14 14:34:20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7-14 19:32:24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再谢留墨添香,敬茶远握,遥问安好。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7-14 15:36:01
  爱笑的女孩得了不治之症,怎么上天这么不公平?但愿她在天堂里依然阳光爱笑。死着一去,活着的人多多保重!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7-14 19:33:31
  才三十几岁,一儿一女,公公婆婆也好,老公也好,善良爱笑,但没福气,为之惋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