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九一八抗战纪念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九一八抗战纪念馆(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17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发表时间:2025-07-15 15:00:53
摘要:【原创首发】沿着纪念馆的展示导览标识前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曲悲怆跌宕的凄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锥心刺骨的史书,他们用不同的声音讲述着过往的峥嵘,他们更有不堪的遭遇倾诉着丑陋的罪行,他们都是历史的讲述者,或沉默不语,或振聋发聩,无一不在倾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穿越波澜壮阔的抗战史,感悟永恒不朽的民族魂。九一八事变不是历史的句号,而是刻在骨血里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遗忘等于背叛。 走出展馆,骄阳如织烈焰似火,仿佛每一个蒸腾不息地气浪都在向我们诉说:“铭记历史不等于延续仇恨,牢记历史不等于杀戮战争,而是教育人们珍爱和平,缅怀先烈,避免悲剧重演,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该永远牢记!”

站在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和北海街路口的柳条湖立交桥,眼望着霓虹闪烁的繁华街区和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新时代现代都市气息氤氲弥布,仿佛置身于千年不衰的太平盛世。车船的喧嚣在耳边振聋发聩,都在用最雄浑的惊天震响诉说新时代的传奇。轻柔的微风在半空中飘荡,吹散了游走的祥云,吹走了燥热的烦闷,吹去了惠风和畅。入眼随心的曼妙美丽让人愣神发呆,又让身舒爽惬意,不由自主地在心神迟滞中静观车龙游走中的那抹玄幻。
   淡去残存的记忆,擦拭胸腔的凄苦,这座静谧典雅的城市确实很美丽,高高的立交桥连接着城市的繁华,长长的柏油路诉说着现代的文明,嗖嗖的“子弹头”复兴号传唱着速度实力,火火的红灯笼展示着生活的幸福,仿佛世界本就这样绚烂多姿,幸福真就这么美好惬意。
   但,回眸凝望桥北空旷地域矗立的“九一八”事件残历碑,胸腔刚有的舒爽冁然刹那间影踪全无,倾压塞阻的泣血翻涌顿然间淤积满布,像座云山雾雨笼罩心际,又似一把尖刀,刺破平静的现实,将心绪拖拽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凄惨岁月。
   这座砖石水泥构筑的空心体墓碑像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将这片屹立在白山黑水中浸透不屈与抗争的热土勾勒出清晰逼真的轮廓;18米的凌空巨高立体地呈现在眼前,给人一种满满地时空压迫感和浓浓地历史厚重感,与右侧撕裂台历上醒目刻字“1931年9月18日”遥相呼应,共同锁定惊世骇俗且惨绝人寰的“九一八”侵华事件。那象征碑体“灵魂坐标”的记忆“锚点”,让我们清楚地记忆着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嫁祸中国军队,进而炮轰北大营,拉开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的创巨痛深的事件。30米穹碑载岳的宽度仿佛在昭示国土沦陷的广度,警示我们守护山河责无旁贷;11米的恢宏“厚”重,是历史深沉的记录,更是屈辱细节的深度,寸寸山河尸首遍野,滴滴泣血救赎华夏,要求我们不忘国耻,铭记历史,永远牢记每一个具体的时间、每一个牺牲的生命、每一块不容沦丧的土地。
   碑体左侧镌刻的由著名书法家杨仁凯先生题写的碑文简洁醒目令人震惊,将“九一八”事件中的日军阴谋、侵略事实、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恶果,以及人民自发抗击的壮举一一呈现。“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拜读着泣血如柱的碑文,我们仿佛看到日本侵略者罪恶滔天的罄竹难书和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掠夺本质。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开始,日本明治政府便恣意发动战争,妄图通过掠夺资源、扩充版图、霸占财富等方式转移1929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的严重冲击,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社会矛盾激化等压力。他们先是侵占台湾及澎湖列岛,获得巨额赔款,为进一步扩张积累了资本。后又通过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如南满铁路经营权、旅顺大连租借权等),逐步将东北纳入势力范围,为后续大规模侵略奠定了基础。
   国弱虎狼环伺,国贫列强掠虏。刚刚结束清王朝腐朽昏庸的无能统治,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又迎来军阀割据的四分五裂局面,国内军阀遍布势力盘踞,各为其主各行其是,完全不顾广大群众的安危冷暖;执政的国民政府与地方军阀矛盾突出,互不信任难以团结,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力量。新生的共产主义正在经受国民党势力的“围剿”清算,多面作战腹背受敌,这也给关东军侵略创造有利契机。危难之际,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再一次给日本关东军入侵创造有利战机。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随即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因未进行有效抵抗,仅数小时后即造成象征东北军大本营的北大营失守;19日凌晨,日军轻松占领沈阳城,东北边防军司令部、辽宁省政府等重要机构被侵占。日军以沈阳为起点,分兵向吉林、黑龙江等地推进,4个月时间,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日本殖民地。
   这些屈辱的历史事件在残历碑前萦绕回响,那些惨烈的悲壮场景在纪念馆上空激荡,像是在告诉国人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又像是在警醒后人牢记使命振兴中华。
   走近这座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的泣血之作,胸腔激荡的国殇悲悯丛生漫布,厚重的历史和屈辱的岁月像是刀刻斧凿般在心神间留下清晰的印迹,让人睹物生悲,思史心痛,忆苦泪奔。
   为掩盖罪证,美化侵略历史,当年日本关东军在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爆破地点立起的水泥碑被作为侵略罪证,用玻璃幕墙圈拦在残历碑旁侧,见证着谎言,揭露着罪恶,伸张着正义,将侵略者的谎言死死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座巍峨耸立的残历碑像个魔幻悬疑的五指山,把幸福满满地禁锢在垒石之下,将凄苦深深地嵌刻在砖缝之间,给灾难重重地烙上邪恶的欲念;山河倾覆天地同悲,燻染成灰渲染成泪,让3500万名华夏同胞冤屈难表悲情震天,这就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走向胜利时刻遭逢的血雨腥风劫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
   在外攘门旁侧有一口身形硕大的铜钟,油黑发亮中古朴庄严,寒光微绽中警示钻心,上面镶刻的“勿忘国耻”四个楷体大字端庄秀丽,苍劲中浸透着力量,它告诫着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殇;据导游讲,每年9月18日,这座4.5吨重的警示钟就会被拉响14次,每一声都承载着14年抗战的艰辛艰苦,更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沿着广场一块块平整的方砖,心中再一次涌现起历史的跌宕,眼看着九一八事变的关键性地标“外攘门”肃穆静寂,曾经激战厮杀的场景再一次浮现;这座始建于天聪五年的雄伟壮观建筑,曾被沈阳人民亲切地称为“小西门”,它坐落东顺城街和中街路的交会处,与内治门对仗呼应,长方形棱台基座建有三层、三开间带有围廊的歇山单檐式门楼,黄色琉璃瓦楼顶见证着昔日的辉煌。门楼外设大炮一尊,楼内设石桌案一套。门外均修有凹字形状的瓮城,以加强防御能力,是盛京守护的重要屏障,蕴含着上承天佑、下感地载、内修文治、外攘兵患等美好寓意。
   可谁能想象得到1931年9月18日凌晨,这里却沦为日军暴行毕现的罪恶现场,日军在外攘门上疯狂地向中国军队射击,密集的枪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撕开了中国那段屈辱卓绝的历史口子。
   进入展厅,左边的火炮醒目显眼,古铜色的炮管直冲天际,低矮的车辙满布着恐怖,它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野战部队的侵略装备,在14年凄苦壮美的抗日战争中被缴获,而随后调转炮口反击日本侵略者,1949年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它又作为新中国的庆典礼炮鸣响了新时代的华章;1999年它也从军事博物馆来到“九一八”事件纪念馆现场,静静地陈列,讲述着那段坎坷悲壮的烽火岁月。
   看着砖缝中展露的日军731部队用活人做细菌试验的场景,心中陡增血腥恐怖,灰暗的灯光下,一位位头戴工作帽身穿白大褂的试验人员在身着土黄色棉布制式军服的日本陆军军官指挥下,正对中国平民进行活体试验,这些试验活体又被称为“马路大”,日语翻译为材料的意思,他们被强制捆绑在特制床板上扭曲着颅表现出无法承受的痛苦和狰狞。
   为了检测试验的准确性,试验者会不带任何麻醉地对他们进行各种活体解剖,锋利的手术刀划开皮肤和肌肉时,鲜血瞬间涌出,染红床板和周围地面,受害者因剧痛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响彻实验室,却被试验人员冷漠无视。他们会活生生摘取内脏,观察器官在体外的活动状态,受害者在极度痛苦中缓慢死去,眼神中充满了恐惧、绝望与对生命的渴望。
   站在展区示区前,望着那些呲牙咧嘴的无助同胞心中充满了愤慨,我实在无法想象,那些站在手术台上惨无人道的“刽子手”,他们是多么的冷血残酷,如果说战场上烧杀抢掠的日军是土匪,那试验室里惨无人道的731部队就是披着人皮的畜牲。
   通过展示区陈列的滚地笼、钢签、老虎凳、铁榔头、绞刑架及脚镣与手铐,我们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炼狱般的凶狠残忍,他们的反人类罪行累尸成山,凄苦无助的中国军民不知造成多少无法言语的灾难。
   战争虽然残酷,形势虽然严峻,抗争虽然卓绝,但14年来英勇的中国人民在艰苦艰难的环境中斗争始终不曾停止,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顾生死安危,穿插迂回在白山黑水之间,带领顽强抵抗的中国军民进行殊死斗争,用凛然不屈的正义和生死度外的壮怀接续奋斗,赓续传承,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沿着纪念馆的展示导览标识前行,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曲悲怆跌宕的凄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锥心刺骨的史书,他们用不同的声音讲述着过往的峥嵘,他们更有不堪的遭遇倾诉着丑陋的罪行,他们都是历史的讲述者,或沉默不语,或振聋发聩,无一不在倾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穿越波澜壮阔的抗战史,感悟永恒不朽的民族魂。九一八事变不是历史的句号,而是刻在骨血里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遗忘等于背叛。
   走出展馆,骄阳如炽烈焰似火,仿佛每一个蒸腾不息地气浪都在向我们诉说:“铭记历史不等于延续仇恨,牢记历史不等于杀戮战争,而是教育人们珍爱和平,缅怀先烈,避免悲剧重演,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该永远牢记!”
  

共 37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怀旧的散文,作者用灵动的笔触,深情的语言将心中的感触一一道来,牵引着读者的视线,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文章以沈阳柳条湖立交桥周边的今昔对比为切入点,在繁华都市景象与“九一八”历史遗迹的强烈碰撞中,回顾了那屈辱与抗争相交织的岁月。作者细致描摹“九一八”事变残历碑的形制与内涵,解读碑文背后的历史真相,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尤其是731部队的反人类行径,字字泣血,令人震撼。同时,对外攘门、警示钟等历史地标意义的阐释,让“九一八”这一事件的记忆更加具象。文章在今昔对照中,展现了当下的和平幸福。更强调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抗争精神。读罢让人深切感受到:历史从未远去,它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警示,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不忘国耻,砥砺前行。【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5:02:03
  拜读佳作,为你的勤奋和多产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5 15:28:23
  感谢老师的费心编辑,您辛苦啦,再次致谢老师!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5:02:53
  又是一篇佳作,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5 15:30:37
  谢谢老师的夸赞鼓励,向老师学习,九一八抗战纪念馆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景点,那里的红色经典让人泪奔。那是一个国人都应该去观光瞻仰的地方,那里有祖辈先烈们的牺牲奉献。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5:03:21
  期待精彩继续,多出精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15 15:31:33
  感谢老师,只要时间允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加倍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