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杨配篯智御金钱会(散文) ——杨配篯智御金钱会
杨配篯智御金钱会
金钱会起义是浙江近代史上的一次大事件。咸丰八年八月,赵起等人在钱仓高举起义的旗帜,聚起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据平阳、围瑞安、攻温州、破福鼎,与官府和团练发生了数十次战役,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动荡之中,杨配篯领导的江南团练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措施来化解金钱会的危机,双方隔江而治,避免了正面交锋,使江南垟广大民众免遭战火之乱。
一、金钱会带来的灾难
咸丰十一年六月,由于太平军和金钱会的潜在威胁,翰林院侍读学士孙锵鸣奉旨召集瑞平二县的绅士,在瑞安隆山寺创立了浙南团练总局,即“白布会”。平阳张家堡的杨配篯、雷渎的温和钧兄弟、瑞安林垟的陈安澜等数十处团练纷纷响应。
六月二十六日,金钱会头领朱秀三率领会众数千人,纵火烧毁了瑞安林垟陈安澜的大院。随后,孙锵鸣、陈安澜等人组织力量,与雷渎温氏团练协同作战,从水路和陆路同时进发,夹击钱仓,焚毁了赵起的房屋以及钱仓城内外数十家民居。
同年九月廿三日,为了报复白布会焚烧家园之仇,赵起等人利用内线情报,夜袭江西垟雷渎,一夜之间,造成了雷渎团练六十多人伤亡的惨剧。同一天,瑞安荆谷金钱会首领潘英也率领会众千余人突袭廿五都潘埭孙家,一把大火将孙锵鸣的老宅安义堡化为灰烬,孙衣言的长子孙诒谷也在这场战乱中不幸遇难。
此后八个多月里,金钱会更是肆无忌惮地进攻平阳、瑞安、温州、福鼎等地。官府和各地团练与金钱会的战争频繁,规模庞大,双方死伤人数惊人。这场战争不仅让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当地的百姓深陷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据胡珠生先生所著的《温州近代史》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温州”记载,从咸丰十一年十月至咸丰十二年六月的8个多月时间里,明确记载的金钱会战事就达到了52次,其中死亡人数以千计的事件就有9起。书中还记载了25起焚烧抢掠事件,其中损失严重的就有5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消逝和家园的毁灭。
二、杨配篯智御金钱会
杨配篯出身于乡绅世家,乐善好施,侠义为怀,他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诸如为廉吏黎应南修坟立碑、修建堤塘防洪、捐助育婴堂、捐建“文成会”以兴教育、修建校士馆等,他还在家乡打造张家堡十景、奉旨建造双牌坊,这些善举让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面对金钱会的不断扩大,如何避免与其直接冲突,做到隔江而治,是江南团练总董杨配篯心中思考的重要议题。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巧妙应对,实现无战而胜的呢?
杨配篯是个智慧的商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事先他关注钱仓金钱会的动态,预测金钱会即将起事,于是选择吉日,邀请江南垟乡绅共聚一堂。会上,他坦诚地揭示了金钱会的动向,并指出官府已无力约束,金钱会迟早会挥师攻打江南垟。
因此,杨配篯呼吁大家组建民团以自保。面对部分富户对办团练所需资金的担忧,他胸有成竹地说:“办团练虽需投入巨资,但若能以此免除祸害,钱财又算何物?现在大家紧守钱财,一旦盗贼来袭,还不是任其掠夺!”他的这番话让众人如梦初醒,宜山陈际中、夏八美夏成瑚、郑家楼郑观岳等乡绅富户纷纷响应。杨配篯凭借自身威望和组织才能,成功地组建了民团,与瑞安孙氏兄弟的白布会相互呼应,共同防御金钱会。
接着杨配篯推出了减租惠民、壮大团练的举措。他率先垂范,联合各地乡绅主动给佃农减免租金,让佃农真正得到实惠。特别是那些加入金钱会的人们,在享受到减租的实惠后纷纷主动退出金钱会,转而投身江南团练,从而有效削弱了金钱会在江南垟地区的势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江南团练的防御能力,使金钱会对江南心生畏惧,杨配篯马上组织修建了堤塘战壕等防御工事,购置了船只以备不时之需。他日常派遣骨干沿江巡逻,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隔江防线。
在许多关于金钱会起义的文章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关江南团练与金钱会直接冲突的记录。唯一的记录也是一则虚假情报,民国《福鼎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十月十九,金钱会闻杨配篯江南团练欲偷袭江西垟根据地,于是撤出福鼎县城回援……十月二十四,金钱会在回援途中得知杨配篯并未进攻江西垟,于是又重返福鼎县城。这是金钱会第二次攻占福鼎城。”
三、杨配篯与赵起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对杨配篯历史资料的细致挖掘,我偶然间发现了他与赵起之间的一条特殊纽带。他们都敬仰着一位生活在宋末元初的英雄人物,这种信仰成为了他们人生旅途中的指引灯塔和行为准则,也为两地之间的和平共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一线索还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验证。
据明弘治《温州府志》之“防寇”中记载:“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春,处州詹老鹞犯瑞安、平阳境,宣慰使哈刺䚟元帅征之,不血刃而寇溃。冬复集,由瑞安嘉屿、义翔侵归仁、崇政二乡,与尤山野等剽掠前仓、江南等处。县申路,调王千户行军招讨,山野就戮,老鹞尚屯梅溪。前仓张巡检导王千户军前驱,阵陷,张巡检以智出之。明年正月薄县境西山,冈岭五里、南荆溪十里、北半塘十里乡民逃溺[匿],邑大恐,令佐率弓(兵)、率义民拒之,乃退。谋复进,寻王千户申饰士卒,与处、越兵合,会高参政领(兵)至,南北来[夹]攻,斩首数百级,蜕其皮以询,悉平。”
张家堡《金斗河杨氏族谱》中有一则康熙年间撰写的“文六公行实”,详细记载了宋末元初张家堡杨氏二世祖杨文六勇斗山寇,壮烈牺牲的故事:
“十六世祖文六公,宋节烈士也,胸罗韬略,□□孙吴。时有山寇谋叛,蚕食都里,相从者日益众,直抵钱仓。官兵莫能拒。群黎惶惧,逃窜靡宁。
公聚乡兵百余人,与寇交锋,败其前师,余皆弃甲而走。越数日,寇大至,声势雄甚。寡难敌众,堕计被执,戮于钱仓渡口。见者莫不惊叹。公尸立而不仆,任潮汐盈涸不能没其肢体,十余夜以阴兵往震贼营,金鼓喧天。寇率卒伍出战,杳无踪迹,遂骇而退。
公子思古公方具棺往殡,葬于李陀桥园墩之内。……”
杨文六,名次有,张家堡杨氏二世祖。他是南宋时期驸马都尉杨正臣(1190-1930)的曾孙,同时也是进士陈懋钦(1223-1279)的外孙,大约出生于1255年至1265年之间,为保护乡民与山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终壮烈牺牲,他的生平和事迹在历史资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且都合乎逻辑。
为了纪念这位英勇无畏的英雄,前仓的乡民们联名上书朝廷,请求在他牺牲的地点——上埠码道(前仓城东门外15米处)修建一座“巡海土地庙”。同时,他们还将杨文六牺牲的日子定为“土地庙会”,以此来缅怀他的英勇忠烈事迹。而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杨文六的子孙们更是将自己的坟墓选在了祖先牺牲的地方,以此来表达敬仰和怀念。如今,“巡海土地庙”依然屹立在钱仓铜钱岩北边。
杨配篯,作为杨文六的十一世孙,深知祖先的英勇事迹和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并在钱仓立庙祭拜了几百年,先人的墓茔也大多葬在钱仓。因此,当面临金钱会起义的局势时,他不得不深思熟虑。如果他配合官府和白布会镇压金钱会,不仅会给两岸乡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会让他无颜面对自己的祖先。
面对这样的局势,杨配篯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尽管他加入了浙南团练总局,但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与赵起针锋相对。无论是瑞平团练对钱仓的进攻,还是金钱会对雷渎的侵袭,杨配篯始终坚持中立立场。当双方陷入僵持时,他主动致信瑞安白布会,表达了愿意居中调解、促进双方和解的意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双方之间的矛盾过于尖锐,这一努力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对于金钱会骨干李南琴等人,杨配篯同样展现了仁慈与宽容。他深知,这些来自江南垟的金钱会骨干,同样不希望看到家乡陷入战争而遭受破坏。在咸丰十二年六月的金钱会瑞安之战中,众多首领不幸捐躯,而李南琴则凭借一身好武艺侥幸逃脱出来。乡团练得知其行踪后,准备将其捉拿归案。此时,族长李博斋挺身而出,向江南团练的继任团董杨佩芝(杨配篯的侄子)求情。杨叹服李南琴武艺高超,同意保释。此后,李南琴选择隐居在鲸头山的庵基堂。
赵起的铁匠铺与他母亲经营的餐馆,就坐落在距离杨文六牺牲的上埠码头仅十几米远的地方。自幼怀揣英雄梦想的赵起,很可能是在杨文六的英雄事迹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于这位被誉为“巡海土地爷”的英雄,赵起心中无疑充满了深深的敬仰。因此,在面对攻打江南团练这一决策时,他表现得极为谨慎,因为他深知这一行动可能会玷污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同时,赵起对杨配篯的为人也极为钦佩。
尽管赵起统领的金钱会发动了多次战役,但他从未试图渡过青龙江去侵犯江南地区。与此同时,杨配篯领导的江南团练也严格遵循着隔江而治的策略。双方均坚守着这一底线,从而确保了青龙江两岸的数十万民众能够免于战火的荼毒和生命的摧残。
杨配篯,这位平阳的传奇人物,深受乡亲们的敬仰与爱戴。在大家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乐善好施、慷慨大度的慈善家,更是一位智勇兼备、令人钦佩的乡绅。一百多年来,江南垟还一直流传着一句佳话:“做佛要做杨老爷,做人要做杨配篯”。这不仅彰显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也体现了人们对善良、勇敢和担当精神的崇尚与追求。
对杨配篯与赵起共同敬仰杨文六的挖掘,为双方克制寻得深层动因,让历史人物更具温度。“做佛要做杨老爷” 的民谚,恰是其功绩的生动注脚。全文史料扎实,叙事晓畅,为地方史研究添一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