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送别谢家二表嫂(散文)
6号晚上10点,大哥在家庭群里突然发了条消息:谢家二表嫂昨晚摔倒去世,阴历十九日封殓出殡。
看到这消息,我心里猛地一紧,二表嫂走了?这咋可能!
二表嫂是九姓垅谢家大姑的二儿媳。去年我代母亲去谢家拜年,还见过她。那会儿她红光满面,身强体健,还和四表嫂搿伙,麻溜地煮了点心给我吃。
正月里二表哥去世,她虽神情悲痛,可整个人好好的,能说会动。可现在,她竟突然走了,人生咋这么脆弱,生命的无常实在让人措手不及。
二表嫂娘家离九姓垅谢家不远,在扒船塘大队王古塘村。听说她爹以前是木匠,在过去农村,有手艺的人家比光种田的家境要好些。但她家兄妹五个,吃饭的嘴一多,日子照样是苦。因此二表嫂6岁就被送到谢家做童养媳,那时二表哥也早过继给隔壁邻居家了。
算起来,二表嫂在谢家生活了整整80年。她辛辛苦苦,生养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表哥表嫂就靠种田养活一大家子。二表嫂身材不算高大,在平时日子和集体劳作中,身体上的劣势,肯定比别人吃了更多的苦,受了更多的委屈。但这对能忍的夫妻,没被生活重担压垮。他们不光把六个儿女拉扯大,帮着成家立业,还把继父母两位老人安稳送走,又先后盖了两栋房子,给家人遮风挡雨。这样顽强的生命,真是了不起!
但命运好像对二表嫂又特别苛刻。
对别人来说,上半年日子平平淡淡,岁月静好。可对于二表嫂,简直是残酷,事事不顺。
先说前两年,二表侄国松在北多公路突然出车祸没了,这对二表哥和二表嫂打击很大,白发人送黑发人,极其痛心!当年我和二哥去给表侄国松上香,二表嫂就趴在冰棺上痛哭,那一声声“肝肠长,肝肠短”的,好像还响在耳边。
本以为时间能慢慢治好丧子之痛,二表嫂夫妻也能慢慢从悲伤里走出来了。哪知道,刚过完年,八十八岁的二表哥在正月十三(阳历2月10日)夜里突然发病,天没亮就走了,啥话都没留下。
这突然的变故,又给二表嫂带来天大的伤痛。
更让人揪心的是,两个月后的4月12日,二表嫂嫁在红门楼赵家的小女儿,在城西大道区兴桥头出了车祸,当场走了。当今的社会,确实是车祸猛于虎啊,这一连串打击,实在让人受不了。
二表嫂的这个小女儿,我记得应该和我同年或者小一岁。小时候,正月初一她总会和她爹一起来给我奶奶拜年。在我印象里,她是她家三姊妹里最标致的一个。
因为嫁得最近,她对老娘照顾得特别周到。红门楼赵家在谢家去县城的路上,听说二表嫂经常去县城卖菜,大清早挑着两篮菜走路去菜市场,卖到中午,菜也卖得差不多,人又饿又乏,就收拾回家,总会先去女儿家歇会儿,吃碗女儿做的点心或者清粥,唠几句家常,等缓过劲,再让女儿用电瓶车驼她回谢家。这么多年,母女俩一直这样贴心过来的。
唉,只是这突然的祸从天降,小女儿的猝然离世,如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往日静好的岁月,让耄耋之年的二表嫂措手不及,再也享受不到小棉袄贴心的照顾了,确让人扼腕叹息。
7号晚上,我和大哥同去谢家,给二表嫂上完香,见到了身体很硬朗的三表哥和四表哥。两位表哥便围着桌子陪我们喝茶聊天,我们才知道二表嫂去世的详细情况。
自从二表哥正月走了,二表嫂就一个人住在小儿建松的一楼。她身体一直挺好,眼不花耳不聋,还能像以前一样下地干活。上半年,她一个人收了好几蛇皮袋油菜籽,都晒干堆在家里,还没来得及让儿孙帮忙拉去榨油。
本月3号傍晚,二表嫂看完村里几个妇女打牌收场后,就绕道去村前地头看看芋头的长势,然后回家准备做饭。饭盛上桌,她刚坐到椅子上,突然急发脑梗,人一下子从椅子上滑下来,还把椅子带翻压在身上。还好小儿建松及时赶到,赶忙呼人帮忙,把老母亲送到县医院抢救。在ICU抢救了两天两夜,花了8万多块,二表嫂还是没脱离危险,医生又让亲戚签字做开颅手术。一个86岁脑梗的老人,哪经得起开颅手术?就算做了手术,脑梗也不一定能治好。没办法,家人简单商量后,只能带她回家。当天二表嫂到家后,不久就走了。
13号(阴历十九)是二表嫂封殓的日子,我和大哥去吊唁。中午开席,坐首席的是二表嫂的哥哥。90岁的老爷子头发雪白,虽然背有点驼,耳有点聋,但看起来还挺硬朗,听说在家还能下地干活。由于和妹妹两家离得近,哥哥身体也还行,肯定没理由不来送妹妹一场。只是老爷子看起来很落寞,心里肯定满是对妹妹的不舍。
吃过酒席,就要举行乡俗“买水”的仪式,仪式上买来的水,是要留到逝者封殓时用来净身。
“买水”仪式以响鞭炮为信号,八仙在前面鸣锣开路,长孝子披着寿衣紧跟在后,然后依次是穿麻衣端遗像、端鞋子、端买水花瓶的孝子孝婿孝孙,再后面是孝侄孝外甥等等。大姑生了5个儿子,所以二表哥的所有子侄及子侄的儿女都会来送葬。我们这里乡下习俗,辈分不同,穿的孝服颜色也不一样,儿女侄儿辈穿麻衣,孙子外甥辈穿白衣,曾孙曾外孙穿黄衣,再小一辈的依次穿红衣、黑衣。孝子孝孙后面跟着乐队、亲朋好友和族人。
长长的买水队伍,排列在绿油油的田野上,一眼望不到头,场面可谓壮观。我捏着一支点着的香火,跟在队伍里慢慢移动。脑子里不禁盘点起九姓垅谢家的人口,大姑的后代竟占了一大半,心里满是感慨!
曾听父亲说,大姑父刚解放不久,就在鄱阳湖翻船去世,5个儿子全靠大姑一个人拉扯大,这得多不容易。看眼前大姑这么多后人,大姑吃的苦总算没白费。
虽说大姑去世30多年了,但谢家五个表兄对我父亲这个娘舅还是尊敬得很,感情也很是浓酽。
父亲晚年喜欢出去钓鱼,一钓就是大半天,身上带着馒头、红薯或者炒米粉当干粮,饿了就边钓边吃。九姓垅顶有口池塘,水好鱼肥,父亲每年都来这儿钓几回鱼。谢家表兄或表嫂要是看到父亲在池塘边钓鱼,不管是正在池塘洗衣服还是在旁边地头田尾干活,都会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回家,煮一碗勒实的点心招待父亲,到了饭点还会拉父亲回家吃饭。我们乡下说的点心,一般是指一碗煮好的面条。但端到父亲手里的这碗面条,里面总有三个荷包蛋,要是表哥家里有现成的肉或肉丸,也都会放在面条上,用这表达对舅舅的敬重。
每年正月初一上午,谢家表兄们都会按惯例来我家给父亲拜年。现在父亲走了八年整,但在世的谢家表兄们还是按老规矩,照例正月初一来给我母亲拜年。五表哥夫妻不在了,他儿子们自觉顶上,正月初一跟着伯父们一块儿过来拜年。
人生如白驹过隙,年华如水流。
我是70后里年纪最大的,没几年就奔花甲了,身边时不时有亲友离开。以前,都是父亲在前面送离世的亲友,像谢家的大表哥和五表哥,都是父亲去送别的。送着送着,父亲自己也走了。现在,轮到我送别逝去的亲友了。这,大概就是人生的轮回吧。
人生的轮回,就像一场传递接力棒的送别。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离别是偶然的,是别人故事里的一抹点缀。直到自己站到父辈曾经的位置,才明白那些转身背后的分量——既是和过去告别,也是对生命传承的担当和躬行。
岁月从不是匀速流淌的河,它在送别里悄悄加速,又在珍惜中缓缓沉淀。那些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把“送别”的接力棒交到手上时,也把“认真活过”的嘱托刻进了心里。
且活且珍惜吧!珍惜每一个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完稿于2025年7月14日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