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梦想】愁思之重(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梦想】愁思之重(赏析) ————读李清照《武陵春》


作者:吴需荣 举人,3968.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发表时间:2025-07-16 11:51:39

李清照的生活分为前后期,她的词作也分为前后期。相较而言,后期的词,凄凉氛围压满,哀婉悱恻动人,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也是因为这些词,她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她的《武陵春》,就是后期的代表作,表达了无尽的愁思和哀怨的人生。词的全文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首句,风停了,但是花也尽了,就是风已经将花全部刮落了。花落了,掉进尘土里,连尘土都有了香气。简简单单七个字,似乎就在平铺直叙,没有任何哀愁的语言,但这几个字不但将暮春时节的景色完美展示出来,更是给人以无尽的哀愁,让人不自禁想到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面对暮春时节,我一整天连头都懒得梳。词本为女子所唱,所以从古到今的词作中出现过太多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的日常生活无不是服饰、装扮、梳妆,可李清照却不想打扮了,为什么?女为悦己者容,很明显是因为自己的爱人已经不在了。这是一种悲哀:花依然在开,可是没人观赏,自己纵然盛世美颜,纵然打扮得再精致,可欣赏的人已经没有了。进一步,没有人欣赏自己的美貌,其实就是说再没有人关心自己了。还有个原因,女子出入社交场合,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既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也是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年轻时候的李清照,经常会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赌博,经常出入社交场合,所以也是一个热衷于打扮自己的梳妆高手。现在的倦梳头,是说自己现在一天到晚已经没有事干,就像现代的年轻人,平时太忙,难得一天在家休息,什么都不想干的时候,自然也没有梳妆的兴趣,甚至能叫份外卖,躺床上一整天,脸都懒得洗。但是,李清照不是忙里偷闲,她是整天无所事事,整天都处于这种慵懒的状态,因为她的愁绪让她干什么都提不起劲,也是因为她事实上的孤独。晚年她的生活是非常不幸的,丈夫早逝,孤身流落江南,远离了故里和儿时的玩伴,可以说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种情况下,她梳头又给谁看?悲伤和快乐其实是有马太效应的,你越是快乐,越乐意做一些事情,也就更能寻找到快乐;而越是悲伤,越什么都不想干,就越增加悲哀。李清照显然已经陷入了悲伤的海洋而不能自已了。第二句解释了自己悲伤的原因,就是物是人非,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但是人没有了,自己日夜相伴的心灵支柱不在了。更为凄惨的是,从她南渡开始,接二连三遇到不顺,首先丈夫走了,其次她想重新结婚开始新的生活,可是遇到的是渣男,耗尽了她对生活最后的一丝期盼;再次为了摆脱这个渣男,她毅然检举了他的违规行为,虽然成功摆脱婚姻,可自己也锒铛入狱。虽说有人相助,不久就出狱了,但高傲的她成了笑柄,自己也觉得心灰意冷了。所以她说事事休,就是诸事不顺,似乎老天和她作对,她再也找不到快乐的事,也不再有任何理由能够安慰自己获得快乐。人生沦落到此,其心中的愤恨委屈,一肚子的话当然需要倾诉,可欲语泪先流,两个原因:1、自己的心里实在太苦了,想到这些事,还没来得及说,就先开始掉眼泪;2、更为重要的是,丈夫已死,知心不再,自己的话可能都无人可说,满腹委屈无人关心无人过问,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只能眼睁睁看着愁思的海洋将自己埋葬而无可奈何。想到这些,恐怕也只有泪流不止了。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看着自己的毁灭而无能为力,李清照不就是这样吗?
   下片接着上片。困兽犹斗,更何况是才女李清照,自然想摆脱愁苦。李清照是很喜欢划船的,她听说了她居所附近的双溪是个风景绝佳的所在,也可以划船,当然想去排解下忧愁。然而,最深沉的痛苦到了,这只是她自己想象中的挣扎,因为她很快就意识到了,双溪的小船,是承载不了她的哀愁的,是无法排遣她的痛苦的。最后一句是名句,她首先将虚无的哀愁写实了,化虚为实,哀愁有了重量,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双溪的小船是承载不了的。古人写忧愁,大抵都是说愁思若水流,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但李清照更进一步,似乎哀愁就是实物,也是有重量的,而愁思之重,可达千钧,我带着如许的哀愁,还幻想什么划船!哀愁,宛如我身边的空气,将我整整包裹住了,密不透风。若水的愁思,只是连绵不绝,人会感到悲哀,会感到一阵阵的痛苦难受,但还是可以承受的;而如空气一样完全包裹住我的愁思,是一种重压,压得我透不过气,压得我时时刻刻感到难受,压得我无法逃避。在这种重达千钧的实实在在的愁思面前,小船当然是承载不了的,所以我没去划船,这是表面的意思,真实的意思是说,其实我就是那艘小船,我已经在愁思的重压之下了,甚至可以想象,我已经像一只小船一样被压扁、压翻,已经受不了了,就是说我已经被愁思折磨死了,现在存在的只有一具空壳,一具行尸走肉。愁思之盛,侵肠销腑,此之谓也。
   整首词,读来让人会感到非常压抑。一个美女,一个才女,一个有着高贵出身和幸福生活的女子,一个曾经收获美满爱情琴瑟和鸣的女子,晚年竟然如此悲催。她的愁思是如此的无所不在,将她紧紧包裹;她的愁思是如此的重达千钧,将她重重压垮。她想诉说,但无人可说;她想遣怀排解忧愁,但徒劳无功,甚至只是想想而已,尝试都不敢。她在痛苦的挣扎,努力争取在无边无际的愁思大网中能够撕开一丝缝隙,让自己畅快的舒缓一口气,可做不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用自己生命最后的倔强,用微弱的一丝气息在抵抗病魔的入侵,可病魔是如此强大,这一丝抗争只是给人徒增伤感,让人不忍卒观。李清照晚年的诗词,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这些诗词完全是用她的生命写就,完全就是她的血泪,正如南唐后主李煜。稍微不同的是,李煜已然认命,只是感伤,而李清照还在挣扎,可越是挣扎,越让人感到无尽的苦痛。文章憎命达,李清照晚年生活的痛苦,铸就了南宋词坛乃至整个中华文学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她的美丽,她的才华,她年少时的快乐和老年时的悲哀,永远定格在那一篇篇短小隽永的词作中,让人们无限的感慨和缅怀。读她和李煜的词,已经不是如饮美酒,而是有如饮下他们的眼泪,甚至是他们带血的眼泪。他们人生的不幸,是中华文学史的大幸,这正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悲哀而又无奈的想象。
   次韵一首《武陵春》,悼念易安居士:流水荷花托笑脸,快语在心头。赌句泼茶意未休,岁月枕边流。终老临安谁念否,舴艋是孤舟。只记明诚共渡舟,墓已远,剩哀愁。
   (原创首发)

共 25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后期的代表作,表达了无尽的愁思和哀怨的人生。词的全文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通过这首词作,看到李清照晚年生活充满了愁苦和哀怨,愁怨浓厚,如空气一样裹挟自己,让自己无法挣脱,无法抽身。那浓浓的愁绪是自己晚年生活的底色,使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凄凉,直至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李清照童年青年时候生活幸福美好,后嫁给赵明成又是琴瑟和谐的一对。中年以后遭受国破家亡丈夫离世,后有遇人不淑,满眼物是人非,再回不到从前。这种愁苦是能压垮人的,是再也托举不起的沉重。正如作者叙述的那样“读她的词,已经不是如饮美酒,而是有如饮下他们的眼泪,甚至是他们带血的眼泪。他们人生的不幸,是中华文学史的大幸,这正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悲哀而又无奈的想象。”阅读作者的赏析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原作,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感谢来稿,祝写作快乐!【浪花编辑:美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16 16:15:43
  浪花名言:忧愁为若水思绪,连绵不绝,美词如酒,带着血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