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丹江蜡石(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柳岸】丹江蜡石(散文)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榜眼,27208.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发表时间:2025-07-16 14:01:50

十多年前,我还生活在丹江流域,那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捡石头,一有闲空就到丹江河道淘宝,有时候是独来独往,有时候是和志同道合者一路同行。
   不去丹江河道不知道,一到那里才领会到井底之蛙的真正含义。身处旷野之中,仿佛自己就是一只蚂蚁,抬头看,浩瀚无垠,放眼看,无边无际。和我一样痴迷于捡石头的不乏其人,但人再多,也只是碧波荡漾的丹江河流里的小小浪花。
   我到丹江河道捡石头其实是一种盲目,我对研究石头是门外汉,到这里来纯粹是一种消遣和放松,更有一份眷恋。
   丹江河道的鹅卵石滩随处可见,捡石头的人追寻的目标是黄蜡石。黄蜡石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瑰宝。山上的石矿经过无数年风雨的洗礼,裂变成形态各异的石块,山洪来时,呼朋引伴随流而下,来到了丹江河床上,又经过无数年的丹江水的冲洗,变成了表面光滑,蜡质感足,密度高,油性大的石块,摸上去滑腻、润柔,就像抚摸幼儿的肌肤一样,看上去匀称、养眼,就像是观赏清明过后嫩芽一样。觅得这样的石块,除了把玩外,那就是给它整容。这种石头玉化好,稳定性强,适合雕、琢、镂、钻、磨,雕出来的吊坠、石镯等饰品纯正、有色泽,丝毫不逊色于玉雕品,难怪有那么多玩石者对其垂爱无比。
   把玩这样的石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享受,不停地抚摸,其实是手掌和石头之间相互按摩,手掌按摩石头,石头的光泽和润滑度就越高;石头按摩手掌,手掌就越灵活,越让人觉得石头有灵性,有情趣。玩之愈久,兴趣愈发高涨,养成习惯,欲罢不能。
   除了黄蜡石,虎睛石、丹江红也是石君子们猎取的目标,虎睛石和丹江红也以色柔质润而受人垂爱。
   有人说,密度大的石头放到家里能镇宅,若不然,过去人们建房为啥都要埋上一块奠基石?所以,到丹江河道捡石头的人各有初衷:有的为了把玩和观赏;有的为了琢件或雕刻;有的为了镇宅;有的为了炫耀;更多的人兼而有之,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女人们也来凑热闹,丹江河道的人们喜欢渥酸菜,渥酸菜离不开压菜石,她们捡石头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渥酸菜,大小、形状、色泽找她们的最爱。
   我甄别不出来丹江鹅卵石的档次,见哪块顺眼就捡起来用手抚摸,自我感觉良好时就把它装进捡石头的袋子里,越捡越多,越捡越上瘾,拎不动了就找地方存起来,做上记号。一天下来,大大小小弄个上百块,这么多的“宝贝”用我小小的两轮电瓶车肯定带不回去,就集中到丹江河边,用水洗净,一个一个进行比较,忍痛割爱淘汰一些,直到自己力所能及事,才得意洋洋地满载而归。
   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捡的少了,自己也感到灰心丧气,但抱怨之后,仍不放弃,有朋友戏称我走火入魔。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孤芳自赏觉得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乐趣。
   记得那年春夏之交,我和一位石友一时性起,决定到丹江对岸去碰运气,然而当时摆渡的上下间隔有五六里地,步行去找船划不来,于是我们就大胆地做出决定,徒步趟河。我们慢慢试探着,水流冲击着我们的下身,河面打着旋儿,给人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我们不得不扎稳脚跟,小心翼翼,心想,即使到河对岸捡不来黄蜡石,也能创造出徒步过丹江的奇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上岸了。
   上了岸才知道,我们也成了哥伦布,也发现了新大陆,我们千难万险越过的只不过是丹江的一个岔流。丹江弯弯曲曲,岔流很多,我们过了这个岔流上岸,仿佛就是到了一个岛上,这个岛是往年丹江水暴涨,丹江河流分流改道形成的。放眼望去,我们眼睛一亮,苍天啊,大地啊,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岛上暴露出来这么多好东西,鹅卵石滩上裸露的、半裸露的石头多不胜数,而且一个比一个大,那大的足有几百斤。往年汛期石流随丹江水流滚滚而下,丹江退洪,它们却在这里扎根落户,群居共生。
   我们欣喜若狂,一块块石头在心头上熠熠生辉,心潮澎湃之余便是望石兴叹,这么多的宝贝,运过河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发呆,石友发愁,南水北调开始以后,丹江河储水,这些让人眼红的石头都将永远栖息在河底,多可惜呀。
   “怎么办?”石友问。
   “得找人生办法弄一些有特色的运过去。”我当机立断。
   回家以后我们就找志同道合者看了现场,集思广益,终于设计出了一条用滑轮、倒链、筏子、绳索、编织袋的运输通道,在岔流两岸固定好绳索,将心仪的石头从泥沙中开挖出来,用编织袋衬底,然后在松软的沙滩上采用拖、推、拉等笨办法,再通过倒链上筏,在绳子和滑轮的作用下,越河而过。
   第一天主要是固定设备,所以收效不太乐观,但还是运送了五六个来回,争取来日再接再厉,天知道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丹江河道又开始涨水了,退水以后再去看,哪里还有“河之洲”的影子,连倒链也不知流浪到了何方。
   积攒的石头放在院子里成了一堆,我知足了,有事没事总爱站在石堆前自我陶醉一阵子。那块最大的,圆鼓鼓的,温润脂滑,冰凝色柔,颇有气质;那块梅花纹的石头,醇厚沉重,梅花点点,颇有情调;别看那块黑石头表面纹理粗糙,落地时声音清脆有余音;那块红色的石头,沉聚肌理,富有韵味,尽显雅致……出神地观赏这些石头,一切烦恼早已置之脑后。
   这些奇珍异宝的形状、石质、花纹、色泽令我陶醉,但我的欣赏范围超出了它们的本身,我曾经的劳动、艰辛、探险令我回味,更让我展开丰富想象的是它们是丹江石——丹江河底的黄蜡石。
   我和石头不离不弃,相依相随。邻人笑我痴,这事儿传到了地方电视台,电视台来人到我家录像,录我的石头,录我对捡石头的看法。我的看法很单纯,那就是我的个人爱好。后来这些录像是怎样处理的,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爱人却对我的爱好嗤之以鼻,很多事情上我和她都能达成默契,唯独在我这个爱好上,我们没有共同语言。爱人是个整洁人,见石堆越来越大,石头缝隙里的落叶清理起来很麻烦,就抱怨道:“你看看你,弄这么多无用的东西放家里,吃又不能吃,喝又不能喝,自己不干家务,还额外制造麻烦,你图的什么呀?”
   我说:“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在即,丹江河里的石头、石滩都将永远沉入水底,到时候想弄也弄不来。”
   爱人奚落道:“你咋不把丹江河滩搬到家里?”
   我有些生气,抢白道:“我真要有那么大的神通,就真的把丹江河搬到移民新区去!”
   时间在吵吵咧咧中擦肩而过,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开始了,每一家都分得一辆运输车,能带的东西都让你装车。
   别人家的东西都是大柜子、小柜子,体积大重量小,我家却不同,却要装石头,体积小重量大。那么大一堆石头都带上,恐怕一汽车也拉不下,更别说所要带的生活必备品了。没办法,只好再次优中选优。装袋的小石头和中等石头好对付,几块特别出眼的大石头却让人费尽了周折,只好利用杠杆、高低落差等手段,让它们平稳过渡,每上一块都让人喘息不已。
   到了移民新区,我再次遭到很多朋友的嘲笑:“你自作自受,带这些死沉死沉的东西有什么用?浪费功夫不说,经济账你算过没有?给电瓶车充电、倒来倒去运输、工具磨损等等,这总不能说是零投入吧?”
   我真也说不上来石头有什么用,这些石头使用价值不大,经济价值也无法衡量,挪动一次很费功夫,还占空间,很显然,弊大于利。但从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去衡量,时间愈久,就越发珍贵。中国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灵渠、都江堰水底里的石头能少吗,现在谁有这个能耐去捞一块上来?就说近代,红旗渠落成,让你弄一块红旗渠渠底的石头,你有把握吗?
   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已有十多个年头了,搬迁走的移民又回老家的恒河沙数,他们也想回老家觅得一块能够引以自豪的丹江石,但站在河岸上看,拓宽了数十倍的丹江碧波荡漾,丹江河底的鹅卵石数不胜数,没有那一块愿意跃出水面,飞入他的怀中。
   路边早年间搞建筑遗弃过沙石,里面的鹅卵石也很多,有很多人想到这些地方碰运气,哪里还有比较上档次的石块?
   有人开始觊觎我的宝贝了,上门求石者还真不是少数。有要丹江石压菜的,有要装饰充门面的,有要镇店的。开始时我大方一点,送出去一两块,后来变吝啬了,我把石头集中到屋子一角,婉拒了很多邻居和朋友。
   我很庆幸我当时的睿智,虽然艰辛一点,却拥有了不可复得的精神财富。
   话也不能绝对,近几年,我认识了一位同事,她是一位刚出道的小女孩,热情、大方、开朗,对年长者关爱有加,人格魅力不亚于上档次的黄蜡石的品质,我们相处时间不长,由于年龄原因,我要离开我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工作岗位了。面对这样一位忘年交,我作为一个叔字辈的人,不能无动于衷,我得送她一样东西,但又不能明送,于是我送了她一桶酸菜。酸菜对于从丹江河道走出来的人来说不足为奇,但对不对别人的口味就不得而知了。我送她酸菜时并没说玄机,若明说,她肯定不要。事后我才告诉她,放在酸菜上面的那块不起眼的压菜石是一块能称得上档次的丹江黄蜡石,希望这块石头能让好人一生平安。
   站在我的宝贝前,凝神定气,浮想联翩。它们一块块安逸地躺在那里,我感到满足,也往往出神,仿佛我看到了丹江波涛汹涌的气势,看到了移民大搬迁的火热场面,看到了如诗如画的老家,看到了令我神魂颠倒的初恋……
  

共 36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了十年前,生活在丹江流域,最大的爱好就是捡石头,只要有空就去“淘宝”去了丹江河感觉自己就如井底之蛙。抬眼望去浩瀚无垠,无边无际,那些痴迷于捡石的人就像小小浪花。捡石人感觉那些漂亮石头给人带来心情愉悦,抚摸着虎睛石和丹江红也以色柔质润而受人垂爱。那年春夏之交,竟然大胆淌水过河去捡石,到了对岸那琳琅满目的石头令人欣喜若狂,可又拿不来多少。移民大搬迁,捡回来成堆的石头搬家成了难题,于是只能忍痛割爱,加以精减。妻子唠叨‘不能当饭吃,不能卖钱,要这些有何用’最终还是保存不少。有人压酸菜和我要,大方的送给与他。后来认识一位同事,她是一位刚出道的小女孩,对长者关爱有加,于是送给她一桶酸菜,酸菜不足为奇,而是压在酸菜上的那块黄蜡石,愿这块石头给她带来好运。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对丹江的深爱,对人的大度,对生活的热爱。文笔风格独特,欣赏拜读佳作,引人共鸣!【编辑:公效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07-16 14:19:45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装点柳岸,展示您的才华!
2 楼        文友:老百        2025-07-16 16:48:43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