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回忆外教老师毛莉(散文)
上大学时,教我们《英语听说》课的老师是一名美国女士,叫毛莉(Molly)。毛莉是美国俄勒冈州人,个子矮矮的,刀条脸,小眼睛,眼窝深陷,一头红发,臀部宽大,上身和下身显得很不协调;她穿衣很随意,裤子总是那种肥大的牛仔裤。
毛莉时年有三十多岁,未婚。大家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叫TeacherMolly,那是中式英语,不地道也不规范;于是,有的便叫她MissMolly,她则摇头连声说no,说未婚女士应该叫Mz。
毛莉不懂汉语,怕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便要求每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我选的是Andrew。
毛莉上课不拘泥于课本,常常要求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深刻理解语言的精髓。
她认为,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毛莉批改作业非常认真。在一次作业中,她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意外的作文。我写的是我旅途的一次遭遇。原来,我在沈阳站坐的车都是慢车,可当我再次乘坐的时候,慢车变成了快车,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当然地把快车写成了fasttrain,结果当作业返回来的时候,我发现毛莉在fasttrain下面用红笔划了一道,同时标上了express。我找字典一查,才知道快车的英文正确表达是express,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的fasttrain。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语言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想象和推测,而是要注重实际的用法和规范。
毛莉考口试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她不采用传统的那种设置考点,发给学生考题,然后再提问的口试方式,而是把学生叫到她家里,由自己选择喜欢的话题,与她当面谈论,这样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发挥自己的水平。我对历史话题很感兴趣,考试时我选择的是中途岛战役的相关话题,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毛莉听过,连连点头。
毛莉最看中的是圣诞节。为了迎接圣诞节,毛莉提前一个多月便开始筹备圣诞晚会。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她家去学外文歌曲,发给大家英文歌本,有《白色的圣诞节》《铃儿响叮当》等等,要求大家把歌词背熟,领大家演唱,直到大家能熟练地演唱为止。
平安夜那天晚上,学生们都齐聚在毛莉家。她家摆上了一棵圣诞树,圣诞树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礼物;长桌上摆放着小糕点和水果,彩灯四溢,室内幽暗,大家尽兴地唱着,跳着,不知不觉中,圣诞老人悄悄地进来了,原来是外教凯文(Kevin)扮演的,他给大家分发小礼物,真好像从烟囱中钻进来似的。
快到十二点钟了,毛莉领着学生们踩着皑皑白雪,一路唱着,走到了东门外,齐声唱起了圣诞歌曲。
此时此刻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少熟睡的居民被歌声震醒了,披衣起来,隔窗观看,那时圣诞节在国内远未普及,毛莉此举可谓是开了先河。
毕业的时候,毛莉给学生们每人送了一本英文原版书。
有人问她,这之后又要去哪里教书?她说可能会去广东的某个大学。
不过再没有人见过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