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山坡甘蔗绿(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山坡甘蔗绿(散文)


作者:轩洁 童生,947.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发表时间:2025-07-17 09:06:41
摘要:甘蔗之所以甜,一生与光阴赛跑,狠狠地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奋力拔节前行。甘蔗将一生馈赠给人类,就如父母总想最好的东西给予我们一样。

积雪融化、溪水叮咚、土地松软……几卷夹带寒意的春风,几场缠缠绵绵的细雨,花儿朵儿悄悄爬上枝头,嫩芽举起拳头宣誓,要尽情演绎芳华,要等待一场花事,好迎接春天的故事。
   春,总在不经意间到来,山坡在眼皮子底下渐渐添绿。虽说我早已知晓山坡种的是甘蔗,但看到新苗长出的那一刻还是心生欢喜。
   一段段切碎的甘蔗茎,土壤偎依又孕育一冬,茎节处长出胖乎乎的芽,不紧不慢钻出地面,突破薄膜抽枝长叶,在期待中渐渐变绿,霸占一个个山坡。一抹抹新绿,总让人憧憬着对甘蔗林的幻想,最终遮住覆盖地表的白色膜衣,连土地的色泽一并吞噬。
   学校位于郊区,用我们王校长的话说是在山里,四面山坡环绕,远离人家,山坳里通一条路到校。周边甘蔗均不知晓冬天哪一日栽种,闯入眼帘便是白茫茫一片。凹凸不平,实在是不太平整规范。小土堆宛如用塑料袋装着泥土,均匀摆满地表,误以为人家如我弟弟一样放农药改良土壤。我每次看到都如此想着。一次同事问起时,我还如此回答。直到有一天,好奇心驱使下,晴朗的冬日午后,约同事带两颗探秘心亲临现场,发现周边丢有不曾栽种的甘蔗嫩茎,明白薄膜下、土壤里埋着的是什么。从那一刻起,我就期待着甘蔗长成片、长成林,让这个远离人家的学校更富有生机活力,让朗朗书声有倾听者,见证着学子们的努力与拼搏。
   幻想过无数次,栽种甘蔗的山坡变得郁郁葱葱的景象,我却忽略植物生长的习性和节奏。一株株小小幼苗要长成“森林”,需要四季轮回,需要光阴这位公平裁判。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贫如洗,每到过年前几天,家父都要两头摸黑去离家很远的地方扛回甘蔗,问及就告知远远的花山、健康,我一头雾水,摸摸头遗憾离开。即使多问几句,可我还是不懂,估量不了距离,也不会懂得甘蔗生长的模样。
   家父扛回家的甘蔗很粗、很高、很直,吃起来也很甜。我每次回想起来都会流口水,巴不得回到小时候,守在家父身边,做他的贴身小棉袄。我们家的人彼此牵挂,吃甘蔗都是统一时间,由长辈一段一段分好给我们选,我和弟弟总喜欢选靠近尖端那段。因为那段稍长,为存余粮,吃一半留一半,东藏藏,西挪挪。甚是有趣,让长辈们哭笑不得。俗话说,半大小娃半大鸡,大胃王的我们总食不果腹,家母外出有玉米秆季,总砍些回来给我们当甘蔗吃。她的背篼里总装有吃食,或地里现摘,或他人相送,有黄瓜、八月瓜、野葡萄,甚至是菜苔,满足着两双渴望吃饱的眼神。
   当我上下班看见白嫩嫩的芽,如雨后春笋般陆续钻出地面,拔节、长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次路过都要多看几眼,仿佛能为我解除疲劳,驱散一天的阴霾。
   机缘巧合,某天傍晚学校门口遇到一个知情人士告知,学校附近栽种的甘蔗,是一位大老板投资。说如今的糖是越来越贵,在周边试种成功,就大批量栽种。
   关于甘蔗,我过去是只小馋猫只知道吃,全然不知长相。村里人家养牛种象草,我看到后思索半晌,问家父是不是甘蔗。结果被笑话,多年以后家人还拿出来说笑打趣。就像我问他们,草果结在草果苗什么部位一样,结果被反问,我说出答案后,家人笑得前翻后仰。直到家父在门前院里种上几株草果,开花结果后,我才知道草果到底结在哪里。
   遇见甘蔗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家母让我跟着家父他们一起去看三七地。道路旁沿着山坡往上种植的全是甘蔗,从眼前铺展、四溢开来,我们的车子似乎被甘蔗林围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土坡多、弯道多,却殊不知路在脚下,只需毫不犹豫地继续往前,穿梭甘蔗林间便是。心想:转来转去,谁知已经到达种甘蔗的地方。百闻不如一见,终于如愿遇见甘蔗林间。这次我定要认真仔细观察,再不能把象草错认为甘蔗,让人贻笑大方。
   壮美的甘蔗园,远远望去好像绿色的海洋,一阵凉风吹过,惊起层层碧浪。那浪头先是贴着地皮席卷,如同千军万马奔腾呼啸,卷起万千甘蔗叶翻飞,如同浪尖激起的晶莹水花。紧接着,整片“海洋”都跟着舞动起来,彼此推搡、碰撞、起伏,发出低沉而浩荡的“沙——沙——”声。
   阳光在翻腾的绿浪上跳跃,碎金般闪烁不定,时而被抛上高高的浪头,时而又隐没在深深的波谷。风势稍歇时,那浪便渐渐平复,化作温柔涟漪,一波接一波,唱着欢歌奔向远方,消失在眼眸深处。只剩下空气中弥漫着的草木香,风中飘来的甘蔗甜,以及我心中的那份尊崇。
   走进甘蔗园中细瞧,眼中气势磅礴的“海洋”,瞬间化作无数“青玉柱”,它们笔直挺立。每一株甘蔗都像一位沉默的卫士,把根深深扎进泥土,裹着一身坚韧、泛着蜡质光泽的翠绿外衣。它们排列成行,秩序井然,却又在头顶交织出一片浓密的穹顶,将炽热的阳光筛成跃动的斑圈,零星地洒落茎秆与地面,将彼此生命延续。甘蔗林下的世界,可圈可点,将照进的光斑利用到极致,为微小生命带进一束束光芒。低处的微妙世界,不亚于波浪的壮美。
   伸出双手,触摸那光滑坚韧的甘蔗秆,指尖传来轻凉、硬实的触感。视线沿着秆身向上攀援,可见一道道深褐色的节环,如同精心篆刻的印章,记载着奋力拔节的疼痛历程。环节之间,饱满鼓胀的茎段,蕴藏着无尽甜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狭长而锋利的叶片,从节环处倾斜伸出,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顶部密集的甘蔗叶,在风中摩擦、碰撞,发出比远听时更清晰、更私密的“沙啦、沙啦”声,仿佛置身于一片低语着的绿色迷宫深处。
   置身这甘蔗密林中,我仿佛被这纯粹的绿意所包裹、所淹没。团结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密林中的每株甘蔗,就是一根蓄势待发的绿色箭矢,沉默地指向天空,只为待到成熟季节,将那份与大地、阳光共同谱写已久的甘甜,毫无保留地馈赠人间。团结的力量,用甘甜来传递,传递给那些五湖四海需要之人。
   我对走进心坎里的这片甘蔗园念念不忘,期待着再次相遇,再次被淹没,再次被折服……得知学校周边的山坡种满甘蔗,就已迫不及待想看海洋般壮阔壮、震撼的场面。于是,我每天上班、下班都细细打量,从芽冒出土,再到长叶,分蘖、拔节,卷曲的嫩黄新叶平展,到渐渐变成墨绿色,载着生命的厚度继续前进。
   走进盛夏七月,雨水多起来,天气炎热起来,复苏的万物迎来生长期,甘蔗苗也不例外,山坡已被陆续覆盖,把学校围起来绿油油的,抬头低头的瞬间凉爽惬意。工作的琐碎与疲劳,总能被一颗绿色浸泡过的欢喜心给霸占。从家父那得知,我要看到心中那种雄伟壮观的海洋景象,估计要到下年六七月份,布谷鸟声被蝉鸣声淹没时。
   关于甘蔗,家父懂得多,关于过去与现在,他都说得一清二楚。他曾告诉我,在我们边陲之地马关辖区内,因盛产甘蔗,蔗糖生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零星小作坊土榨(木榨),每年总产量可达两三百吨,销往周边县区,文山、西畴,远达蒙自等。因国家政策几经起落,种植面积增增减减、减减增增,到如今年产量保持在一千吨以上,销往全国各地。从刚开始只有红糖厂,到后来白糖厂并存,两种相差甚远的糖类,都来自甘蔗的那份甜。木榨红糖,焦红色,以碗为计重到位,一碗糖称一“扇”,两扇称一“盒”,一盒糖约500克重。当时秤少,加之糖笨重,携带不便,聪慧的制糖人如此计重,便于运输、做交易。
   随着甘蔗种植的扩宽,生产生活对蔗糖的需求发展,榨取方式也因经济发展,1972年由土榨改进为小铁机榨,发展到六个有小铁机榨的红糖厂。在1983年新建白糖厂,投入大批量生产设备。白砂糖,细如盐粒,晶莹洁白,大约500克一袋,便于储存、运输、售卖。此时生产的糖,除销往州内各县外,还远销江西、浙江等省和出口越南等地。1989年白糖厂与云南星火公司共同兴建云南莎白胜保鲜食品厂,研究生产脱水保鲜菠萝,产品远销武汉、浙江、四川、石家庄等地。
   融入机械生产,效率提升,年产红糖、白砂糖量上升,效益可观,带动机械事业的发展,创办农机厂,小铁机榨远销玉溪、楚雄等。糖厂、甘蔗种植,起起落落、停滞过、兴盛过。如今都还有楚雄人问我家普先生还有没有小铁机榨卖,想买一台回家自己榨糖。劳动人民的德智不容小觑,总能用双手满足着生产生活。
   家父是我生活的活页书,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他告诉我说,你们学校旁的甘蔗以及我们之前见到的成片甘蔗榨糖用,甜度倒是高,但吃起来硬。种来吃的品种粗高,生长过程中还要修剪叶片,露出茎节得以暴晒,茎才呈现紫红色,甜度够模样才好瞧。还要是瘦地种出来,半坡上更好,还要选节间长、表皮发亮、比较直的才最甜。我过去扛回家的就是样本,可惜如今……参照父亲说的买甘蔗,保准很甜很好吃。
   甘蔗之所以甜,一生与光阴赛跑,狠狠地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奋力拔节前行。甘蔗将一生馈赠给人类,就如父母总想最好的东西给予我们一样。每年随普先生回家过年,婆婆都要去地里砍甘蔗来吃,总要把中间段给我和女儿。说是这一段甜,还又不硬。老人就是这样,嘴上不说爱,而把爱演绎在行动里。据先生说从他记事起,家里每年都种点自家吃的甘蔗。村里人习俗,年年如此。田边地角丢点下去,管理庄稼顺便管理一下,年底总有嚼的,把甜一年又一年延续。曾经,大山深处,远离集市,日子过得清苦,甘蔗注入生活的甜美。如今物质丰盈,但还是习惯性种植,给小辈们的生活融入一丝丝甜美回忆。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啃甘蔗被划破嘴角的往事,弟弟因节约误食甘蔗渣肚子疼得满地打滚的事,每年入冬挖蕉芭芋换甘蔗吃的岁月,家人给我们甘蔗吃的时候……如今站在源头,才懂得这份甜美需要多少汗水的浇灌。
  

共 37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甘蔗的精彩散文。作者一方面,表达出对甘蔗生长的期待与赞美,甘蔗从埋入土壤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一过程充满生命力,作者目睹其变化,满心欢喜与期待,赋予甘蔗蓬勃向上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蕴含着对童年和家人的深深怀念。小时候家父扛甘蔗回家、分甘蔗吃以及吃玉米秆等回忆,体现出家人间浓浓的牵挂与爱意。此外,还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在上下班途中看到甘蔗嫩芽感到愉悦,遇见甘蔗林时充满好奇与兴奋。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生动,如对甘蔗萌芽、生长状态的描写,用词精准,画面感强。还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甘蔗比作“沉默的卫士”,赋予其人的特质。同时,以回忆穿插其中,丰富文本内容,增强情感深度。通过甘蔗这一载体,将自然、生活与情感紧密相连,使文章富有感染力。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7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7 09:16:04
  甘蔗在这段文本中不仅是农作物,更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成长的历程以及家庭的温暖与回忆。它见证了作者童年的欢乐、家人的牵挂,也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佳作,再次欣赏学习。感谢老师大力支持云水。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7 09:31:11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甘蔗园的壮美景象以及甘蔗林下的微妙世界,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让读者在欣赏甘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感谢轩洁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清凉一夏,开心不断,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阿巧        2025-07-17 18:14:28
  读了轩洁老师的美文,对甘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但外形长得笔直高大,而且味道甜美,是做糖的主要原料。文章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读着给人以美的享受。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8 07:22:24
  文章通过甘蔗这一意象,将自然观察、童年记忆与生命哲思融为一体,语言细腻而不失力量,情感真挚而不矫饰。甘蔗不仅是植物,更是家庭温情的载体、自然伟力的象征,以及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文章在个人记忆之外,具有更广泛的文化共鸣与生命启示。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8 07:23:47
  恭喜轩洁老师江山征文荣获精品!佳作再次品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乡笛        2025-07-18 10:45:32
  读此文后,感觉好像置身于甘蔗林中,正吃着甜甜的甘蔗。文章描写朴实,情感真实,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感人至深。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