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金麦王(小说)
金麦王
回乡务农的大学生罗宁,运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了一种矮秆穗大的多穗小麦,能将产量提高一倍。消息一经传出,立即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其实,罗宁的祖父就曾培育出过这种多穗小麦,只不过后来失传了。
那一年初夏,小麦成熟的时节,罗宁的祖父偶而在地里发现了一棵特殊的小麦,那小麦的麦穗比一般小麦的麦穗都要粗大。仔细一看,原来那小麦的穗子底部分叉,生出了几个小穗,因而看去显得格外粗大。祖父细数了一下,那麦穗里的麦粒,足足比一般的麦穗多十几粒。祖父大喜,立即在那里做了一个记号,从此每天要跑几趟地去看那棵小麦。待到收割时,把它单独割下,留作种子。
当年秋天,祖父把那些种子播在门前,精心护理,第二年夏天果然收获了几十棵像那棵小麦一样的多穗小麦。当年秋天,祖父又把这些种子播种下去,精心护理,到第三年竟收获了一千多粒这种麦子。祖父把这种小麦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金麦王。当年,再播种这一批种子的时候,祖父高兴地对大家说:“明年,我们家的土地可以全部种上这种小麦了。后年就可以把一部分种子兑换给大家,让村里的人也都种上一些这种小麦了。”
然而就是在那一年,日本鬼子占领了县城。没有多久,又派了一支军队到了村里。鬼子的军队虽然只在村里待了一天,但却烧了两间房子,杀了五个人,抢走了家家户户家里的存粮。他们家虽然也被抢走了许多粮食,但更大的损失还是祖父精心种植在门前地里的那一片多穗小麦,竟被鬼子的马匹吃了个干干净净,连一棵麦苗也没有留下。
祖父气得大病一场。病好之后像是换了一个人,整日萎靡不振的,毫无精神。只有在每年初夏小麦成熟的季节,才会提起神来,不停地去地里转悠,希望能重新找到一棵那样的多穗小麦。
祖父死后,父亲亲遵照祖父的嘱咐,每到初夏小麦成熟的季节,也要不停地去地里转悠,看看能不能重新找到一棵那样的多穗小麦。
几十年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
直到罗宁长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农业大学,情形才有所改变。
罗宁进入农大后的第二年初夏,在学校的实验园里发现了一片特殊的小麦。那小麦的穗子特别粗大,每一个穗上都分叉出几个小穗。罗宁吃了一惊,这不就是祖父培育出来过的多穗小麦吗?
实验老师告诉他说:“这是早年从苏联引进来的分支小麦。它的特点是每个穗上都会分叉生出几个小穗,因此它的麦粒要比一般的小麦的麦穗多许多。”
“这么好的品种,为什么不推广呢?”罗宁问。
“因为它也有缺点。”实验老师指点着那些麦苗向罗宁解释说,“你看,它的植株比一般的小麦要高大许多,在同一面积里,它的植株数自然就要比一般的小麦少许多,因此,它的单位面积产量并不比一般的小麦高许多。另外,它还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个高,不抗风,容易倒伏,所以不适合在本地区种植。”
听了实验老师的话,罗宁心里再也平静不下来。他想:这么好的麦种,实在可惜了。是否能有办法克服它的缺点,让它适合本地区的种植呢?
他反反复复地思考了许多天,最后终于从杂交水稻的培育得到启发。杂交水稻是用一种野生不育稻种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来的,个矮穗大,产量远远高于普通的水稻。他是否也能用一个矮个的小麦品种与分支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一种既有分叉的小穗的麦穗,又个矮不倒伏的杂交多穗小麦呢?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支持他,鼓励他去进行实践。
但要使用杂交手段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连三年,做了许多杂交试验,但杂交出来的小麦,不是像分支小麦那样又高又大,就是像普通小麦那样没有分叉,只有一根单穗……
大学毕业以后,罗宁回到了家乡,一边带领村里的人进行科学种养,一边继续他的杂交试验。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失败以后,他终于成功地用一个当地的小麦品种与分支小麦进行杂交,培育出了一个适合当地种植的矮个多穗的小麦品种,把小麦的产量提高了一倍。
为了纪念他的祖父,更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那一段惨痛的经历,他也把这个小麦品种命名为金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