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童年,光阴里的水墨画(散文)
流年似水,悄无声息。透过岁月尘封的画卷,我看到了曾经年少时的自己,在风中奔跑,跑着跑着就长大了……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生活条件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两间土坯房子,住着一家六口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主外,负责赚钱养家,贤慧的母亲主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房子小拥挤不堪,哥哥姐姐的打闹声响彻屋顶,但是老屋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小时的我,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女孩。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妹妹没有出生之前,我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我甚是疼爱,哥哥姐姐事事都让着我,我是在爱中长大的。我脑子里有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常常问母亲: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说我是她在田里打坷垃时拾的。我对此一直充满疑惑。又因为我从小口齿伶俐,性格开朗活泼,特别讨人喜欢,我就少了很多烦恼。我想,我上辈子应该是个南方人,姐姐说我小时候发音和他们不一样,“布袋”说成“布态”,“吃完了”说成“我吃了了”,我一张嘴说话,常把家人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弄得我不知所措。
在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父亲对我尤其宠爱。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哥哥姐姐都怕他,但父亲对我和蔼可亲了许多。那时候,家里没有劳动力,母亲是村里的记分员,没有时间领我,父亲去乡里粉条厂上班时,就带着我去上班。父亲个子高大,他的二八杠自行车是他出行的工具。一开始,我斜着身子坐在前面的横杠上,加上路面高低不平,颠簸得厉害,屁股被横梁硌得生疼。父亲心疼我,为了让我坐着舒服,专门请门口的木匠昌叔制作了一把带椅背的木座椅,没有漆颜色,上面的纹路一道道非常清晰。从此,我有了自己的专属坐骑,再也不用坐在横杠上受罪了。
有时候,我会跟在母亲身后去地里,她为村民们记工分,我就和小伙伴春英他们一起玩耍。春英是我本家留根哥家的小女儿,比我大两岁,她叫我姑,我对她直呼其名,我们俩关系比较要好。那时候,我家里的生活条件相对好一点,因为父亲有工作,多少能挣点钱来养家糊口,春英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家孩子多,也都大了,食物不够吃。每次半晌我出门,都会拿一个大饼子,见到春英,就会把饼子一分为二,一半给她吃,一半留给我自己。有时候,我们俩因为一点小事一闹别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就理直气壮地对她说,咱俩都不好了,你还我们家的玉米饼,怎么也得有半箩筐。我母亲教育我说,你送人家的东西哪有要回来的道理。当然了,我们两个一转脸就会和好,还玉米饼的事就不了了之。
我时常和村里的伙伴一起到田野里拔草,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许多小草,像什么荠荠菜、马齿苋、血布袋棵、喇叭花等。麦收时节,我和伙伴们一起去捡麦穗,那时还是生产队,家里的口粮都不够吃,麦子成熟的时候,收割后,大姑娘小媳妇就会挎着篮子或拿着布袋去田里拾麦穗,补贴家用。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子,都干活不惜力,哪怕太阳晒得汗流浃背,也阻挡不了捡拾麦穗的热情。那可是粮食,多拾一点,就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白面馍。到了秋季,又开始刨地里被遗落的红薯、花生,每挖到一个,我都如获至宝,心想: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
我从小最喜欢走亲戚,因为可以吃上好吃的食物,不用因为做错事挨大人的吵,像舅舅、妗子、姥姥、大姨、小姨都会对我们客客气气,以礼相待。在大舅家,有一次下雨,我穿着妗子的雨靴去踩水,结果把妗子的雨鞋给穿开线了,雨水顺着鞋缝流进雨靴里,把脚泡得皱巴巴的。害得大妗子没有雨鞋穿,她嘴上说着没事,心里却心疼得不得了。我觉得自己理亏,赶快回家,逃为上。
小时候做过许多傻事,逗狗、捅马蜂窝,天不怕地不怕,活脱脱的一个女汉子形象,一点也不淑女。那天心血来潮,看到门口的孩子无聊地拿起砖头扔对门奶奶家的看家狗。平时那只狗都是拴着的,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天狗被这群调皮的孩子惹怒了,它挣脱铁链,发疯了一般地追逐我们,我们两条腿哪跑得过四条腿。不一会儿的工夫,大家跑得七零八散,我因为年龄小落在后面,被狗追上咬了一口。幸亏有大人出现,把狗打了一顿,它才不情愿地回家了。回家后,母亲用筷子沾小磨香油给我涂伤口,很快伤口便愈合了,从此,我再看到狗就躲得远远的,闻狗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长记性,吃一堑长一智,不犯同样的错误。
但捅马蜂窝也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有一次,村子西边路旁的桑树上有一个碗口大的马蜂窝。虽然想吃桑葚,但又怕被马蜂蛰。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马蜂窝捅了,就可以顺利地吃到让人馋涎欲滴的桑葚了。几个人全副武装,把脸都裹上,只剩下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东西。我拿起长棍子就去捅马蜂窝,一阵手忙脚乱地捅,马蜂窝从上面掉落下来。里面大大小小的马蜂彻底被激怒了,“嗡嗡嗡”地一窝蜂往外涌,顿时,空中黑压压的一片,向树下的人袭来,那场景看得人心惊胆战,大家撒腿就跑。一旁看热闹的富强哥可遭了殃,别人都跑了,他跑得慢,被马蜂围攻。疼得他哇哇大叫,大喊救命。不一会儿,脸上便肿胀起来,看起来像一个圆嘟嘟的大面包。
上小学了,第一天报到,母亲正忙农活,没有时间领着我去学校,她把我托付给西边的邻居尾巴叔,让他带他儿子勇去上学时,也顺便带着我报一下名。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小学生。小学离我们村有二里地,我一天跑几趟,也不觉得累,再加上有同伴,上学放学,路上都非常热闹。我很喜欢小学的生活,都是自己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一起去上学。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们村的,名叫康平荣。康老师个子不高,白白胖胖的,剪一头短发,我特别崇拜她,她是我人生路上引路人。在上小学之前,我每天只知道快乐地玩耍,大字不识一个。康老师对人亲切,和蔼可亲,她一下子让我喜欢上了学习,我第一次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新奇的世界。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写中国汉字,觉得汉字像画一样,美观大方,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溪的“溪”字,奇怪,溪字下面不是小,是个“大”字。我喜欢写稠字,越看越喜欢,特别有成就感。每当有人问我:“谁教你呀?”我就会自豪地告诉他:“康老师呀!”一年级下半学期,康老师因为生二女儿,她离开了教学岗位,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一个高中毕业的男老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教我们小学语文的吴培育老师。他是个近视眼,精瘦精瘦的,但有一肚子的学问。他不但教会我们知识,还在空闲时间,领着我们到开辟的荒地里种菜、种麦子,让我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吴培育老师对我们要求既严格,又慈爱。教学时,他尽心尽力,耐心地指导我们,不遗余力。但一旦我们犯了错误,他也会惩罚我们,决不会纵容不管。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在校外的操场上玩抓石子的游戏,由于玩得入了迷,结果没有听到学校的铃声,等我们意识到晚了,想翻后墙进教室,那样人不知鬼不觉,就不会挨老师的批评。谁知道,当我们翻过墙头,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手拿戒尺专门等候我们。我们一改嘻嘻哈哈的模样,每个人都紧张得低着头。吴老师一个一个地“教育”我们,当轮到我时,吴老师让我伸出手掌,轻轻地在我心里敲了两下,虽然一点也不疼,但我一直是个好学生,从没有挨过老师的批评,哪受得了这个委屈,不由得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从那以后,我养成了守时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早到几分钟,决不迟到。吴老师非常敬业,他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我们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有一次,乡里抽考,我因成绩名列前茅被老师选中,代表学校参加乡里的统一考试。为了让我们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吴老师加班加点地辅导我们功课,天黑了,他打着手电筒挨村把我们一个一个安全地送回家。他是我最敬佩的小学语文老师,让我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我以后喜爱写作影响深远。
我的许多好的习惯和品格,都是童年时养成的。比如不撒谎,吃苦耐劳,真诚交友,热爱学习,我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让我无忧无虑地成长。我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勤奋学习的种子,它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我还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蝉儿在树上放声歌唱,我们一群小伙伴高兴地来到村子南边的池塘边的大柳树下。几个小孩子,站成一排,只记得我剪着短发,穿着粉红色的小裙子,大眼睛盯着前面,面带微笑,两个浅浅的酒窝盛满了幸福,父亲拿着借来的相机,为我们定格了童年的天真模样。
童年的旧时光,里面有我的成长足迹,有亲情、友情相伴,温暖我以后的岁月。童年,是一幅陈年的水墨画,淡淡的,却让人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