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春耕记(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春耕记(散文)


作者:青李子 秀才,119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发表时间:2025-07-19 10:48:34
摘要:等秋天收获了,我要把第一锅煮好的玉米给刘叔送去,再给小敏家送些去。对了,还要给那位散步的大姐留几穗,让她尝尝这用臭粪肥种出来的香玉米。

今年开春,我在拒马河边的天鹅湖小区外开了一小片荒地,种上了黄豆和玉米。这块地原是荒草丛生的盐碱滩,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如今却被我翻整得平平整整,修上了篱笆,分出了畦垄,俨然是一块像模像样的庄稼地了。
   种黄豆和玉米,原是为了养地。记得小时候,老家都这样种。书本知识上也有这样的论述,说是采用黄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减少化肥投入。我开荒种的黄豆和玉米,是为了自己吃,压根就不想用任何化肥。
   在开荒前,我就准备好了土肥。河北镇河南村有个好姐妹,叫小敏,她家住在进山主路的旁边。小敏的丈夫小安祖上留下一片山,小安就在山里养了猪和羊,纯散养,打山草做草料,不喂任何购买的饲料。小安家杀猪杀羊卖肉,同时,还在家的旁边开了一间肉馆和黑猪肉饺子馆。
   小敏家的黑猪肉饺子馅儿,用的就是自家刚杀的猪肉和羊肉,别提有多香了。我头一回去吃,就馋上了那口儿。饺子皮薄馅大,咬一口,肉汁就顺着嘴角流下来。去的次数多了,就和小敏熟络起来。后来,小敏就多次带我去山里看她家的猪和羊。那些猪啊羊啊,在山里撒着欢儿跑,毛色油亮亮的。猪圈羊圈里积了厚厚一层粪,黑黝黝的,散发着农家特有的气味。
   “小敏,你家这粪可真肥。”我用脚底搓了搓,说道。
   小敏笑着说:“可不是嘛,这粪肥着呢。好多人从这儿拉呢,你要是想要,尽管来拿。”
   “等我有地了,必须从你那儿拿。”我半开玩笑地说。
   她痛快地应道:“随便拿,有的是,供你更不成问题。”
   说完,我俩都笑了。那时候,我还是个坐办公室的企业职工,又是外地人,哪来的地呢?拿粪做肥的事,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
   谁曾想,现在我还真有了自己的地。虽然是开的荒,虽然是贫瘠的盐碱地,但我心里有底。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怎么伺候土地。记得小时候,村里人都说:“地从不哄人,只有人哄地。”
   开荒那天,我起了个大早。三月的风还带着寒意,吹在脸上像小刀子似的。我扛着铁锨来到河滩,一锨一锨地翻开冻土。土块硬邦邦的,得用脚踩着锨背才能掘进去。
   翻完地,我又打出畦来,方便浇水。陆陆续续又从旁边的树林里找来枯枝,编出一圈矮篱笆。最后挖出一个个小坑,每个坑间隔半步远,横竖成排。这活儿看着简单,干起来却累人。
   地整好了,我就去找小敏拉粪肥。小敏见我真来要粪,笑得前仰后合:“哎哟,我的姐啊,你还真种上地啦?”她给我装了两编织袋的猪粪和羊粪,还特意挑了发酵好的。
   我怕粪肥发酵不完全,又用水泡了泡,放在太阳底下毒晒。那气味确实不好闻,但在我闻来,却是丰收的味道。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院里都有个大粪坑,出粪的时候,那味道能飘出二里地去。可谁也没嫌弃过,因为是个庄稼人都知道,粪越臭,庄稼长得越好。
   买来黄豆种子,又从娄村刘叔那儿拿来粘玉米种子。刘叔是个老庄稼把式,听说我要种地,特意挑了他家最好的种子给我。“这玉米种可是老辈上传下来的,不是那些转基因的东西儿,煮着吃可香了。”刘叔说这话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我在每个坑里撒下三粒种子,分散开来,免得出了苗太拥挤。撒完种子,又用脚轻轻把土踩实。
   不到半个月,黄豆苗和玉米苗就冒出来了。那嫩绿的小芽儿从土里钻出来,像一个个探头探脑的小精灵。看着这些绿油油、嫩生生的小苗,我心里那个欢喜啊,恨不得一天跑去看两回。可惜那块地离得远,我只能周末去。这样也好,给了它们悄悄生长的机会,每次去看,都能发现新的变化。
   “这是你种的?”一个周末,我正在地里拔草,听到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是个散步的大姐,约莫七十来岁,穿着运动服,看样子是附近小区的住户。
   “是,今年刚开荒出来的。”我直起腰,把手里的杂草扔到一旁。这些草晒干了还能当肥料,一点儿都不浪费。
   “去年这儿的荒草,都有一人高了。”大姐比划着,又蹲下来看了看我的苗,"你这种的啥?能结果吗?这苗看着也太细了。"
   “粘玉米和黄豆,都是非转基因的,好吃着呢。”我拍拍手上的土,“等长成了,送您尝尝。”
   大姐笑了:“那敢情好。不过这么瘦的苗,真能长出果来?”
   “只要人勤快,地就不会偷懒。”我指了指地头的粪堆,“您看这肥多足实,苗现在瘦点儿不打紧,过些日子就壮实了。”
   大姐赶紧捂住鼻子:“我说哪来的臭味,原来是……”
   “肥越臭,果实才越香。”没等她说完,我接茬笑着说。
   大姐捂鼻子的样子让我想起小时候。那时候村里出粪,味道才叫冲呢。有一回我跟父亲出粪,铁锨刃碰着了我的小拇指,留下个疤,到现在这手指头还不能完全伸直。可那时候谁在乎这些啊,庄稼人眼里只有地里的收成。
   苗庄稼时,我们都把出的粪肥拉到地头。为了不浪费,用筐一筐筐地背进玉米地,再用手一捧捧地捧到玉米根上。玉米叶子边缘有刺,划在胳膊上就是一道红印子,又疼又痒。可想到秋天能收获金灿灿的玉米,也就不在乎了。
   记得我家有块地,和五保户郭大爷家的地挨着。郭大爷年老多病,干不了重活,他的地里就只种玉米。玉米皮实,不挑地,旱点涝点都能长。每次我家苗地、浇水或锄草时,母亲都让我捎带手把郭大爷家的地也收拾了。
   秋天收玉米时,郭大爷总是颤巍巍地挑出几穗最饱满的玉米,硬塞给我。“拿着,尝尝大爷家的。”那时候家家粮食都不宽裕,郭大爷自己都不够吃。他说让我这么小的孩子帮他干活过意不去,说着说着,还用袖子抹眼泪。
   如今郭大爷早已不在了,可那些场景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也许正是这些记忆,让我对土地有着说不清的感情。现在我自己有了这块小地,虽然只有几分,但看着那些一天天长高的苗,心里就特别踏实。
   上周去地里,玉米已经长到比我还高了,秆子粗壮,叶子宽大,也抽出了穗子,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黄豆也密密麻麻的开满了花,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我蹲在地头,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这土比刚开荒时松软多了,黑黝黝的,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清香。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呢?
   不远处,拒马河的水哗哗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碎成千万点金光。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人勤地不懒。”是啊,只要你真心对待土地,它就会用丰收回报你。
   等秋天收获了,我要把第一锅煮好的玉米给刘叔送去,再给小敏家送些去。对了,还要给那位散步的大姐留几穗,让她尝尝这用臭粪肥种出来的香玉米。

共 25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开荒种地为主线,勾勒出人与土地的深厚羁绊。从盐碱滩到整齐田垄,从粪肥的臭味到苗芽的嫩绿,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小敏的粪肥、刘叔的种子,是乡邻互助的温暖;与散步大姐的对话、对郭大爷的回忆,藏着庄稼人的朴素哲学。土地从不会辜负汗水,就像记忆从不辜负真心,那些出粪时的伤疤、帮郭大爷干活的点滴,都成了与土地相连的纽带。玉米拔节、黄豆开花的景象,是劳作的馈赠,更是对自然的呼应。作者用双手唤醒荒芜,也在耕耘中找回儿时的踏实。这几分地的收成,不仅是玉米与黄豆的香甜,更是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生动的诠释——土地从不说谎,正如生活从不会亏待认真对待它的人。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19 10:50:42
  被文中土地里的勤恳与温情打动,字里行间是踏实的力量。问作者好,盼您常享耕耘乐,生活如黄豆般扎实,安康顺遂!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7-19 11:35:17
  感谢小汪老师!辛苦您了!敬茶问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19 10:51:25
  开荒种地的故事太动人!从盐碱滩到丰收景,藏着对土地的热爱与乡邻情。问候作者,愿秋收满仓,日子如玉米般饱满,喜乐长安!
回复2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7-19 11:37:49
  通过开荒,越来越喜欢种花种菜的生活了。感恩小汪弟老师!愿我们的生活都充满乐趣,获得平凡的幸福!感恩有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