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家乡的网红桥(散文)
快了快了……我一路从车窗眺望着,思绪飞速转动,莫名胆怯而又兴奋……终于,我看到了魂牵梦绕的那个地方。
暮色刚漫过六车道的护栏,网红桥的轮廓就亮了起来。灯带沿着横亘的苍龙般的桥身次第铺开,远远望去,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轻轻卧在路边绿化带上。拍照的人举着手机往后退,想把整座桥的流光都收进镜头,却不知自己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这便是家乡人挂在嘴边的“网红桥”!在朋友圈里天天被滤镜了的动人模样瞬间一览无余~~这桥梁全长370米,纵向分6跨,最大跨度90米,最大宽度67.5米,是一座地方新建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和家乡父老邻里祖辈居住地,它的修建浓缩了我们邻里几代人的心酸和梦想。
记得那里还是青瓦红墙整齐的院落排列于村东北角,夏夜的热闹总在我家门前大槐树下聚焦——竹凳从各家院子里搬出来,在月光里摆成松散的圈;张叔的收音机里唱着欢快的秧歌戏,陈婶也空出白天忙不完绣鞋垫的手,那芊芊玉手上分明被染指花裹缚了十指;不远处的木桌上“啪啪”的甩牌声被围着的姑娘小伙喊叫嬉笑声淹没…混着谁家孩子追跑嬉闹声,在农人的夏夜里漫得很远很远——那时还没有跳广场舞习惯,空闲时间东三五家凑一堆,西三五家排一长溜,那个热乎劲——东家的收成、西家的娃、絮絮叨叨的阿婆总要夸一夸。还有那时不时递过来的一碗凉粉,几块西瓜,一把瓜子,还有雨天突然递过来的一把伞,常常是街中最靓丽的风景……
记得 征地消息传来的那个黄昏,苍老的槐树下聚了不少人。有兴高采烈的姑娘小伙,有红着眼眶数着老屋家禽家具的,有因为宅基地边界争得面红耳赤的——尽管如此,还是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邻居先后搬离了祖辈居住的家园~而我家却被困在家族纷争中,霎那间体会到世态的薄凉,人性的冷漠。最终我选择退出不再据理力争,签下了那刻骨铭心的不对等协议,那一刻我强忍下了所有人世间不能忍的泪。
搬家那天,曾经对我冷嘲热讽的王婶塞给我一罐自己酿的葡萄酒,玻璃罐在纸箱里撞出轻响,像她没说出口的那句“常回来”。那含泪的不舍,那无言的默默对视,那悄悄放在车后面的一袋袋新鲜菜蔬...,那一刻我又被感动了,那句“永远不再回来”的委屈终究没有说出口………也成了我多年挥之不去的梦。
而今站在网红桥的台阶上,看舞者挥着彩绸掠过灯影,流行歌曲混着远处高速车流。那广场舞的鼓点敲得震天响。穿裙子的阿姨转着圈,金镯子在灯影里划出弧线,竟与记忆里陈婶绣鞋垫时晃动的顶针有些重合。拍照的姑娘举着手机后退,不小心撞到了卖气球的老汉,俩人相视一笑,像极了当年大槐树下,为几张牌拌嘴又很快和好的乡亲。
风微微拂过,我望向远处,广场舞的队伍还在不断增长漫延,红绸伞随着节奏翻飞,大妈舞步里尽是舒展的欢喜,不知不觉我又想起那些搬着板凳聊天的夜晚,原来热络的人情并没有散,只是从大槐树的星空下挪到了灯火璀璨的桥畔,从家长里短变成了载歌载舞。远处高速的车流像银色河系。我忽然明白原来故乡并没有变,只是那些曾经的暖,被谱成了人人都能传唱的歌。
夜深了!人群在陆续散去。桥畔瞬间恢复了寂静,那桥影落在地上,像枚巨大的书签,夹在故乡的旧页和新篇之间。却原来变迁从不是告别,是老院子里的热闹换了节奏,是板凳拼成了舞台,絮语化成了歌声长了翅膀,是把一代代老少青瓦红砖的故事酿成了车水马龙的诗。是把祖辈的脚印拓成了更宽的田更远的路。漠然回首,此刻那桥身多像一道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旧时光,一头系着新时代。我的心也豁然敞亮,仿佛那桥又生了双翼,托着故乡,从霓虹的幻彩中慢慢腾飞。
桥下的溪水依旧在缓缓的流淌,回想起白天那戏水的孩童,像极了小时候背着大人偷偷去河边玩水的自己,那么无忧无虑天真可爱。
突然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肩上,我摸索着叶片清晰的纹路,仿佛收到故乡递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分明写着:故乡在腾飞网红桥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