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玉色文心照丝路(杂谈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玉色文心照丝路(杂谈随笔)


作者:龙起风生 秀才,187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发表时间:2025-07-23 07:01:53

翻开《丝路霞光》,仿佛听见蓝田玉河的潺潺水声里,浮沉着三千年的光阴。王海霞以文物讲解员的精准与诗人的灵慧,将白鹿原的黄土、蓝关的积雪、浐水的陶纹,都酿成了笔下温润的文字,读来如摩挲一块包浆醇厚的古玉,既有历史的凉沁,又有生命的暖温。
  
   这位终生与文物相伴的诗人,笔尖总带着博物馆展柜里的沉静。她的文字,不仅如浐水之源的人面鱼纹彩陶的新奇,也不只是陶瓷纹路的曲折的清婉,更能让你看见远古的篝火在字里跳动。一行行文字,带着先民的呼吸混着陶土的地气扑面而来。正如她讲解文物时“如数家珍”的熟稔,书中每一处地理风物都被注入了体温——白鹿原的旷达不是空泛的景致,而是她站在塬上望云卷云舒时,与陈忠实笔下土地的隔空对话;灞柳的依依也不止是诗意,更藏着她触摸柳枝时,对“折柳送别”这一丝路意象的千年共情。
  
   文字的质地最是动人。她的意念如玉河“空灵”,自己的笔触便如流水漫过卵石,明明是写铁血交织的丝路史,却能用“篱墙瓜舍”的细腻冲淡硝烟味;诗意进化至华胥杏花的“绵绵”,又能突然转入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让柔软的花瓣与坚硬的石器在诗句间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种“温温婉婉又铿铿锵锵”的张力,恰如她本人——既有文物讲解员的严谨,能将蓝关雪的历史背景剥解得清晰如镜;又有诗人的敏感,能从一块古玉的包浆里,读出时光浸润的慈悲。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风似乎都带上了蓝田玉的清辉。王海霞没有用宏大的叙事铺陈丝路,而是将自己活成了丝路的一段注脚:她的声音、她的笔触、她与文物相伴的岁月,都成了连接古今的丝线。当“玉烟温暖”的文字遇上“水陆喧庵”的历史,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个女子对土地与文明最虔诚的叩问。
  
   若你也想在文字里重走一次丝路,不妨翻开这本书。这里没有枯燥的史料堆砌,只有一位诗人用玉色文心,为你点亮的万里霞光。
  
   暮色熔金
  
   时光落入盛夏的火狱,与暮色重熔
   蓝,是极限的灵魂,被焰光紧紧缠裹
   大道法则,煅烧进天际深邃的漩涡
  
   大山匐成黝黑跪拜者,将晚空觐见
   风点亮灯火的神圣,激活屋顶炊烟
   蝉鸣作祭祀诵歌,与绿树的气运缠绵
  
   孩童在村落的明暗里,编织萤火夜梦
   而晚霞是熔金的河流,漫过苍穹
   把岁月铅华,在黄昏煅出道运与抽象
  
   每片云,都蕴藏着煅烧的密码
   每缕光,都萦系着不朽的回答
   当世界熔进暮色温柔的刑枷里演练
   我们在熔金里,思考时光的疮疤
  
   看一场被离火吻过的黄泉与碧落
   正用强大的浪漫和幻化,把永恒破译
   让夏的熔光,在灵魂深处永不熄灭
   ​
   ​2025.7.18傍晚,路上

共 10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优美,联想丰富,诗意盎然。一篇小小的书评,被作者婉约灵动的文字,修饰成了一首烩炙人口的诗歌。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风似乎都带上了蓝田玉的清辉。王海霞没有用宏大的叙事铺陈丝路,而是将自己活成了丝路的一段注脚:她的声音、她的笔触、她与文物相伴的岁月,都成了连接古今的丝线。当“玉烟温暖”的文字遇上“水陆喧庵”的历史,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个女子对土地与文明最虔诚的叩问。栩栩如生,入木三分,美丽的女子翩然而至,跃然眼前。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7-25 09:13:42
  经检测,该作品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100%
   自2025年3月1日开始,疑是AI生成内容的占比超过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编辑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