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悠悠天津战友情(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悠悠天津战友情(散文)


作者:朱军 童生,68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发表时间:2025-07-23 08:49:38
摘要:原创首发


  
   2025年7月12日晚七时,我们战友一行15人,如约而至来到了天津北辰区一个饭店。东道主魏贺朋王丽夫妇,热情的备下了欢迎的晚宴。款待远道而来的战友们。
   在贺朋的欢迎祝酒词后,大家开怀畅饮,回忆着部队的生活,畅谈着退休后的人生安排。
   应邀参加晚宴的天津战友闫平海,领头唱起了战友之歌,大家随后唱了起来。一时间,欢声笑语,萦绕在饭店的包间里。
   此次天津之行,是战友贺朋夫妇精心准备,热情安排,而且打印了五天的旅游行程表。并且是全部由个人花费的。并且,贺朋每天都要打胰岛素,这种真诚感动了参会的全体战友以及部分军嫂。
   次日早饭后,贺朋开着自己的越野车,前头带路。我们坐上了贺朋雇的中巴车,一起向滨海新区的泰达号航母景区驶去。
   我们持军人优待证免费进入了景区,其她人每人门票239元一张。
   对于曾经的军人来说,航母直观的参观,大多数还是第一次。大家兴趣盎然,依次参观了鱼雷仓导弹仓。听了一些介绍,看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对比。在走上甲板后,大家纷纷打卡留念。落后就要挨打的话语,耳边敲着警钟。大家纷纷表示,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河南老兵林建刚,不顾天气炎热,站在甲板上,跑前跑后,招呼着战友拍照留念。毕竟千里迢迢,来一次不容易啊。
   八十岁的老连长刘通伦喊到,给我也来拍一张。当年我们是空军高炮部队,对于航母的认知,还是很肤浅的。
   参观结束后,我们一行,又乘车向蓟州方向驶去,在盘山道上,行驶了一段路程后,我们来到了,穿芳裕镇南山村琦翔阁,住了下来。
   南山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共有村民230多口人,住户70多户,现有旅游度假民宿30家。南山村,附近有不少旅游景点,吸引着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入住观光。
   我们住的是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楼房,民宿也是刚刚开业不久,服务很是到位。每天都在变着花样安排伙食。
   在琦翔阁,我们一直住到18号。每天,都是上午坐车出去旅游,先后去了独乐寺九峰山八仙山,又去了蓟州溶洞。
   下午就是休息。毕竟年龄不饶人,都是六十岁往上的人了。
   感觉最累最刺激的就是九峰山旅游了。上山不久,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不一会身上都湿透了。战友们大部分知难而退,半途而返,只有几个老兵,和一个九岁的孩子,顶着风雨,也是胆战心惊,一步一个台阶,在湿滑的路面上,一路蹒跚,登上了山顶。令人肃然起敬,敬佩不已。
   在下午休息的时光里,大家互相串门,谈分别后,各自的人生感受,以及军营中,引起共鸣的趣事。
   只有河南的四个老兵,竟然打起了,曾经军营里流行的50k扑克牌。每次打的都是热火朝天,不时引来战友,前来观战助威。
   18号早上,在琦翔阁吃完早餐后,我们一起乘车来到了5a级景点,盘山旅游风景区。这里是乾隆皇帝,三十二次光顾的地方。一句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诗句,享誉中外。
   我已经多次来过盘山,感慨这里的山高路险,加上身体不佳,我没有跟随战友上山。只是在景区外转了转。
   大约一个多小时,战友们陆续回到了车上。看来对于爬山来说,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能自己找找,游盘山的攻略了。
   午饭后,回到了市里,直接去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对于老兵而言,大家更多的是,愿意游览军事题材方面的景区。
   下车后,大家不顾旅途劳累和天气炎热,纷纷在景区里打卡留念。
   在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大家更多的感受,是胜利来自不易,感受到了,兵民才是胜利之本。
   也深切感受到了,当年子弟兵前仆后继,奋勇当先的壮观场景。也体会到了,领袖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
   晚上,贺朋夫妇又安排乘船夜游海河,每张票138元。也不便宜啊,还得提前预约才行。
   在船上,听了导游的热情解说,知道了天津的发展历史,也知道了海河上各桥的由来。
   河面上,流光溢彩,游船穿梭而行,每当行驶到繁华所在,就会引来一片欢呼声。令人感慨不已。
   十九日早餐后,大家陆续开始返程了。贺朋夫妇开车,一会南站,一会西站送客,忙的不亦乐乎。
   大家分别时,互相握手致意,一祝身体康健,二祝旅途愉快。
   住宿的宾馆门外,铺满了一地的相思。随风四处飘散。
   大家由衷的感谢。贺朋夫妇的真诚投入和热情款待。纷纷相约,到自己的城市做客。以表感谢之情。
   望着远去战友的背影,一首驼铃歌曲,不由自主,响彻在了耳边。
   送战友,踏征程,革命生涯长分手,一路多保重。。。。。。
  
  
  
  
   2025.7.22日于萝北

共 1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充满对战友情谊的珍视,无论是魏贺朋夫妇带病筹备聚会、全程款待的真诚,还是老兵们在航母甲板上的感慨、九峰山冒雨登顶的坚持,都通过具体场景(如“打印五天行程表”“跑前跑后招呼拍照”“一步一个台阶蹒跚登山”)传递出浓厚的情感,让“战友情”变得可触可感。结尾“一地相思”“《驼铃》响彻耳边”的细节,更是将离别时的不舍渲染得真切动人。文章以时间为线,从聚会开始到返程结束,按日程依次记录了参观航母、入住南山村、游览九峰山、盘山、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行程,脉络清晰,如同亲友间的絮叨讲述,自然流畅。穿插的具体信息(如门票价格、民宿层数、打牌消遣等),让场景更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作为老兵群体的聚会,文中将“军旅回忆”与“现实游览”结合,如参观航母时“落后就要挨打”的感慨、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对“胜利不易”的体悟,既呼应了军人身份,又升华了对国家、历史的思考,让聚会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玩乐,多了一层厚重感。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