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接纳(散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会带一些差班。我不禁一怔,眼前呈现出的是四十年前的一幕。那是一九八六年,那一年,我十岁,不爱学习,只知道玩。别人都在听课的时候,我会在桌斗里抠自己的手指甲;别人写作业的时候,我会盯着窗外愣神儿;别人都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会想着回家吃什么。自然,我的成绩一塌糊涂,我的爷爷问我的老师我的成绩怎么样,老师对我爷爷说:“就他这个成绩考初中连想也不用想。”
于是,爷爷决定让我退班。他带我去找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好说歹说,教导处主任把我分配到了下一年级的四班,爷爷就带着我去教室里找班主任。
我们在教室的门口等候班主任。“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个男老师手里夹着课本来到了门口。爷爷上前说明了来意,那个老师看了看我,对我们说:“你们先在这里等一会。”就进了教室关上了门。
爷爷还要上班,就对我说:“你在这里等,什么时候老师叫你了,你就进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应着。就看着爷爷下了楼,离开了学校。他走得很慢,背也有点驼,但是那时的我并没有别样的感觉,只是在我所谓地等着老师叫我进教室。
一分钟,两分钟……我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反正教室的门一直没有打开。于是,我大着胆子走到门口推开门,我看到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他看见我就停了下来,我问:“老师,啥时候让我进班啊?”那个老师随口回答我:“这个班里已经没有地方了,你找教导处再给你重新找一个班吧。”
我悻悻地背着自己的书包,离开了教室,爷爷已经走了,而我,那一刻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校园里,一股无名的孤独浓浓地笼罩了我。无奈之中,我只好回到了教导处,主任看到我后很惊讶:“咦?你怎么又回来了?”我说:“四班的班主任说班里没地方了,叫我重新调个班。”
主任显然很气恼:“啥没地方?走,我带你去。”说完,就带着我前往教学楼。
然而,刚走到楼梯口,就看见有另一个班的老师正站在教室门口,也许是主任临时改变了主意吧,我就听见他喊了一声:“袁老师,让这个学生进你的班吧?”那个老师抬头看见我们,回答道:“进吧,进吧。”
当我从这位袁老师身边经过正要进入教室的时候,一只大手抚在了我的后脑勺上,那种温暖让我的心里一震,就听见一个声音响起:“你先坐到后边的空位置上,等以后再调桌。”那声音很柔和,是我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听到过的最温暖的话语。
一时间,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嚎啕大哭。并从此开始努力学习,这才有了后来的我。
也许是命中注定,高中毕业的我被师范学校录取,就做了一名教师。面对那些和当初的自己一样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的孩子,我就想到了袁老师当年那只温热的手和那句柔和的话语,也许是只有自身的经历才能产生切身的感受。我一直坚信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或许,现实生活中他们会有优劣可差的区别,可作为人来讲,他们都是平等的,不应当被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
学校的教育就像飞速发展地交通运输,教师就像一个个拉着货物前进的大车司机。大家都在赞叹高速公路上一辆辆飞驰而过的大车能迅速抵达终点,却都忽视了总会有那么一两包的货物因为无法承受飞速前进而被抛在了路边。
所以在教育的道路上,我放弃了大车司机的风光,转而选择了架子车。跟在路边,一路捡拾起那些被飞速驶过的车辆颠下的货物,把他们放在自己的架子车上,拉着他们走向终点,也好让他们能物尽其用不致被废弃。
从接手第一个年级倒数第一的差班,到后来接手全年级倒数几十名的孩子被组成的所谓“特长班”,我无法扭转学校的决策,但我可以选择和他们一同前行,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有一个人愿意拉他们一把,而这一拉,或许就是一个生命的崭新的一页。就像当年的袁老师拉我的那一把。
四十年了,蹉跎半生,毫无建树,虽愧对当年接纳了我的袁艾老师,但此生唯一不后悔的就是也曾经接纳了许多像当年的我那样的差生。唯其如此,也算继承了恩师的衣钵,便以此作为对他的回报吧。
而我所受得到的回报,也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展现。那一年的夏天,暑假才过了不到十天,无意中点开疫情期间上网课时才用的钉钉,发现有一小丫头给我发了条信息,只有两个字:老师……给人欲言又止的感觉。这个孩子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反应有点慢,常常会受到别的孩子的嘲笑,我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她,称呼她的昵称,让她感到依靠,慢慢树立信心。而看到我如此对待她,其他的孩子也慢慢都不在歧视她,转而开始帮助她。
现在,我忽然看到她这欲言又止的信息,心里不禁一惊:难道是她又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想要寻求我的帮助?
这样一想,我马上回信给她:“怎么了?才看到。”并向她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没想到小丫头给我回了一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一瞬间感觉好温暖、好轻松。就想到了魏巍先生的文章《我的老师》一文中学生在暑假想老师,做着梦找老师的片段。
“难道我做得如此优秀了吗?”我忍不住嘴角带着微笑的自我凡尔赛。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优秀的。做老师,要接纳的是学生本人,是生命的本质,而不只是她的成绩。用接纳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成长的快乐,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