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又见黄河(外一首)
●又见黄河
我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处走来
循着万涓溪流涌动的蛩音
在碛口,在榆林,又见你的飒爽雄姿
分明是血脉相通的呼唤
每一声,都用黄色浊浪作墨书写
美诗,平仄中尽显坦荡与热诚
亲切是固有的,五千年褶皱里镶刻无疑
千里长河,宛若雄鸡脊梁上一条赤血麻绳
一头系着中华大地,一头系着华夏子孙
你的体温,恰好捂热十四亿人民
我好庆幸,每一步踩牢几字湾
起舞的浪韵,不致脱离那黄色肌肤的
母体。她以哺育的状态笑卧,供我乳汁
我好庆幸,实地聆听黄河大合唱
糯黄血液让单田之力高涨
慷慨激昂,铧开五千里的沟壑
集五十六种曲调,九曲放歌
长岸铺开,像极了母亲的衣襟
浊黄细浪打着旋儿挠痒
掬一捧洗亮肤色,饮一口
恰如浊酒一壶,难掩相逢之喜
水波荡漾,漫出清润的柔软
泥沙几经浪花洗濯成软绵,拍到岸边
沿岸人民鼎力护航净化
长长的镜子,映照华夏子孙的笑脸
映照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山青水绿的大好河山
●暴雨之夜
雨,从戴帽子的马山顶
挟持着风声,闪电和雷鸣俯冲下来
过司家疃,花园,官路……
像头狂野的公牛,用一根
潮音溪那般粗的绳索也难拴得住它
当我被午夜的唠叨吵醒
听窗外喋喋不休的雨,比娘亲
爆炒豌豆的响声大了许多
看天空,血脉紧缩
黯淡地奔涌
水在不断上涨,围堵一座
孤岛。追逐自由的海风环绕着它
乡村像叶舢舨飘摇在水上
防汛中心,一如永不消失的灯塔
透照暴雨夜,投来一根又一根稻草……
【编者按】诗歌两首:其一《又见黄河》:以 “追溯” 为脉络,从东营入海口到碛口,构建起跨越空间的情感坐标系。诗人将黄河具象化为“血脉相通的呼唤”,用“黄色浊浪作墨”书写五千年文明,让地理意象与民族记忆深度交融。“雄鸡身上一条赤血麻绳”的比喻尤为精妙,既呼应了中国版图的形态,又将黄河喻为连接大地与子民的生命纽带“捂热十四亿人民”的表述则赋予自然景观以温暖的人文温度。诗中“母亲的衣襟”“浊酒一壶”等意象,在粗犷的山河叙事中注入细腻的个人情愫,而结尾“沿岸人民鼎力护航”的描写,更让黄河的意象从历史纵深延伸至当下,完成了从自然崇拜到时代精神的升华。其二《暴雨之夜》:则以急促的节奏勾勒出极端天气下的生存图景。开篇“挟持着风声、闪电和雷鸣俯冲下来”的拟人化描写,赋予暴雨以狂暴的生命力,“狂野的公牛”“难拴住的绳索”等意象强化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控感。诗人巧妙植入生活细节——“比娘亲爆炒豌豆的响声大了许多”,在紧张的氛围中嵌入烟火气,让灾难叙事更显真实可感。“乡村像叶舢舨飘摇”的比喻渲染出危机四伏的处境,而“防汛中心一如永不消失的灯塔”“投来一根又一根稻草”的意象,则在绝望中点亮希望,展现出灾难面前人与集体的守望相助,于自然的狂暴中凸显人性的坚韧。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40025】
回复1 楼 文友:周春雨 2025-07-23 11:16:32
谢纪编辛审拙作并赐美按鼓励!祝夏安!
回复2 楼 文友:周春雨 2025-07-23 11:18:37
再说谢谢!向您学习,致敬!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7-23 10:43:01
《又见黄河》与《暴雨之夜》虽主题迥异,却同样以鲜活的意象与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在自然景观的描摹中融入深沉的人文关怀。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4 楼 文友:周春雨 2025-07-23 11:20:56
纪编按语细腻精致,诗不如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