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无为而为(随笔)
初识“无为而为”这四个字,总觉得带着些玄妙的禅意,直到听见关于好雨先生的故事,才恍然品出几分人间的真味。
这位从田原上走来的诗人,指尖还沾着泥土的芬芳,笔下却藏着对土地最滚烫的告白。他不管什么章法,不顾什么评价,只是凭着一腔热爱去写去画,把对土地的痴情揉进字里行间。有人说他“无知”,不懂文坛的规矩,不晓世俗的忌讳,可这份“无知”恰恰成了铠甲——冷言冷语穿不透,高堂威严吓不倒。他就像田埂上的野草,自顾自地生长,风来不折腰,雨来不低头,反倒活出了最泼辣的生命力。这大概就是金湖日报二版主编永忠先生说的“无知者无畏”,不是真的蒙昧,而是把外界的喧嚣关在了心门之外,只守着内心的一亩三分地,活得纯粹又执拗。
好雨先生的“无为”,更耐人寻味。他不攀附,不勉强,有五分力,便使出四分九,多一分也不肯透支;若不情愿,纵是一分力也吝于付出。旁人的指责如耳旁风,外界的谩骂似过眼烟,他只是笑呵呵地守着自己的节奏,你待我真心,我便捧出实意,你若敷衍,我也淡然。表面看是“不作为”,细想却是最清醒的活法——不被虚名绑架,不为浮利折腰,像老农侍弄庄稼,该施肥时施肥,该休耕时休耕,从不违逆本心。
原来“无为”从不是躺平的借口,而是一种与生活相处的智慧。就像小娴与小喻的相处,不求轰轰烈烈的改变,不刻意强求圆满,反倒在顺其自然里寻到了默契。这不是什么高深的境界,也无关完美的理想,不过是守住了一份本真的底线:不拧巴,不纠结,用淡定接住生活的千般模样。
好雨先生的诗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生活最质朴的肌理。他写土地的墒情,写作物的生长,写风吹过麦浪的声响,字字都带着“无为”的淡定。他不追赶潮流,不迎合时势,只是把日子过成了诗,又把诗写成了日子。这般“无为”,反倒成就了最动人的“为”——为土地立言,为生活存档,为那些被忽略的本真留下痕迹。
想来,“无为而为”的真谛,或许就在这份不刻意里。不执着于外界的评价,不困于世俗的标准,像好雨先生那样,带着几分“无知者”的纯粹,守着几分“不作为”的清醒,反倒能在生活的土壤里,种出属于自己的庄稼。风来听风,雨来听雨,看似什么都没做,却早已把日子过成了最坚实的模样。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