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浪花】新奇独特的冬牧生活 (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浪花】新奇独特的冬牧生活 (散文) ——读《冬牧场》有感


作者:美蓉 秀才,267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2发表时间:2025-07-23 19:37:10

李娟要进入冬牧场体验生活,她妈妈散布出消息后,很快传遍了喀吾图乡的几个牧业队,许多牧民热情询问。李娟最后为什么跟着居麻一家进入冬牧场呢?因为居麻家穷,买她家的货物赊账还不起钱,便用这个办法来抵账,居麻也同意。进入冬牧场前,李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衣服还是拿的少了,只有两套换洗的衣服。充电器、手电、手机、收音机、温度计、小闹钟、相机,小型摄像机,可谓考虑的周全。可不着调的居麻一直拖延到十一月底才成行,气温已经降至零下30多度。当她与居麻一家骑马步入冬牧场的途中,虽然只有三天的行程,但却让李娟感到了深深的寒冷和迁徙的艰难困苦。
   因为冬牧场远离城市,没有商店,甚至没有人烟,交通不便,物质极其缺乏,只有转移牧场的时候带进来什么就用什么。由于极度寒冷,出一次门太不容易,需要耽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的时间,只能将就着用了。所以出发前必须备好物资,我们从下文中也知道了他们有许多急缺的物质,生活特别苦寒艰难,是考验人的极限生存能力,只有坚强有毅力的人才能适应下来。原来游牧生活如此不易,在李娟的笔下,我们了解了这种奇特的生活。
   路上骑马太寒冷了,李娟穿得特厚特笨重,连腿都弯不回来,脖子都不能扭动,上下马都得人扶着。快到中午的时候,风力加大,寒冷加剧,李娟的眼镜片上挂满了霜雪,模模糊糊地只能看到加玛的背影。在马上由于腿脚不能弯曲晃动,也是麻木到失去知觉,下马后不能行走,变成了一个大布木偶。路上又冷又饿,简直难以承受,行走多半天,眼前起伏的大地空空荡荡,只有痕迹微弱的一条土路在前方延伸。好在马匹识路,就这样摇摇晃晃往前行走,终于到了宿营地。可见这是多么寒冷的地界,只有年轻力壮的人能胜任这些工作,如果像我们这身体,这一路就冻垮了,怎么能到地窝子里生活呢?原来这不是最低的温度,零下40多度才是最具考验的时段,在后文里我们发现居麻放牧时候会冻成什么样子。寒冷是冬牧生活最大的考验,所以必须做好防寒装备,不然冻伤身体,甚至伤及生命,绝不是危言耸听。
   艰难的冬牧转场。
   这次进入冬牧场,是三家合并同行,新什别克和胡仑别克负责500多只羊和上百头牛马,李娟和加玛负责30来峰骆驼,她俩得走快些,得提前赶到驻地,搭起临时栖身的三角形简易帐篷,准备好热茶迎接大部队的到来。居麻和嫂子还有另两家三天后雇汽车赶到,这三天里他们得为这个冬天准备成吨的粮食、饲料和冰块。李娟的具体记述,让我们真切了解了游牧生活,虽然生活巨细,但是丝毫不觉得啰嗦,给人新颖有趣的感觉。
   居麻一家的生活也是生动有趣的,他有一个十九岁的女儿加玛,跟着他们进入了冬牧场,加上李娟共四口人。一家中最艰难的工作是放牧,因为早上十点出发,一直到天黑透了才能回来,不过好在是两家合牧,可以倒班工作,在家休息五天工作五天。但是家里的生活也不轻松,晚上要找马群,牛群,也要接回羊群,一家四口共同圈羊拴牛。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歇息下来,开始喝茶吃饭,晚饭是一天中最主要的一顿饭。
   任何生活都是不易的,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要想着轻松自如,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牧民的收入大,能顿顿吃上肉,但也不要太羡慕他们。原来他们的付出是超常的,那样的生活让人向往,又让人却步不前,谁敢尝试呀?只有那个游牧民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才能坚持,真是了不起的民族。
   从阿尔泰深山一直到天山北部的开阔地带,牧人们每年迁徙距离逾千里,一年之中平均每4天就得搬一次家,这动荡艰辛的生活,这些寂寞又坚强的心。
   第三天下午3:30终于到了,我们深深感受着停止的幸福。
   加玛已经下马了,正在那里收拾骆驼缰绳……一时我喜极欲泣!从此再也不用赶骆驼了,不用早起赶路了,不用天天露宿野地了!我们到了!
   艰难的第一次迁徙终于结束了,李娟居然激动得差点儿哭了,一路的痛苦真是一言难尽。
   最重要的羊粪
   我们到了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居麻说,羊圈里每一个月就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清理好几次。冬天最好的燃料,还有盖房子的材料。羊粪砖可以砌羊圈,也可以为地窝子两边挡沙,我们的床榻也是用粪块砌起来,走到羊粪墙那儿,寒意立刻止步,和平的暖意围裹上来。建冬窝子建羊圈,干了整整一天,那个累呀,但还是装不下。局麻卷起莫合烟来,用报纸和烟粒,他总是用抽烟来缓解疲劳。干了三整天,真是高强度的劳动呀!没经过的人没有深切体会,只觉的诗意和感慨,让你亲自参加一下,你就会知道肌肉疼痛甚至骨骼酸软,疼到直不起腰,累到倒下就能睡着,那是身体的极限,滋味有多难忘。
   虽然劳动辛苦,这两天的伙食开的特别好,每天有肉吃,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而且麦子粥里还放了酸奶糊,还有土豆,白菜炖的风干肉块,而且还放了白油,还有一顿是焖了肉块的抓饭,最重要的是这几天所有茶水里都煮了黑胡椒和丁香粒,哎呀,香喷喷!从以后的伙食里我们也看到了,虽然能吃上肉,但是别的却极度缺乏,每天几乎是半饥饿状态。在家里的人还好,不停喝茶,一天喝十多道茶,喝茶的时候可以吃些干囊,奶豆腐和糖块,但放牧的人只有天黑了才回来,一天吃不到东西,是又饥又寒又累又寂寞。最严重的当然是寒冷,只有男人们能承担的工作,真是难以想象的可怕。
   在艰辛困苦中有歌声陪伴
   哈萨克民族是个喜欢唱歌的民族。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进入荒野,当你微弱的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哈萨克民族本来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再加上在广漠的极地,为了驱赶无边的空旷和寂寞,只能高声歌唱。他们尤其喜欢集会,当那些弹唱会、拖依会开始时,都会几十里地的赶去参加。因为这是他们少有的欢聚时刻,尤其年轻人特别追捧,他们多么需要欢乐和歌舞呀!只有这时他们才能尽情释放,才能让激情奔放而出。他们才会不惧艰辛,跋涉几十里而赶来参加,那才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盛大场合,年轻人相聚的快乐时刻。
   加玛就着这音乐跳起舞来。我抬头环顾,在跳着舞的加玛之外,我和马儿之外,羊群之外,满目的天空,流云,白雪,黄沙。再无一物。心想,原来这就是放羊了。
   缺水的困扰和尴尬
   李娟干不了别的事情,只能和加玛背冰去,想想她没干过体力活,瘦弱的身子,到冰崖上寻找干净的冰,用斧子砸下来。一天最少背一趟,人多的时候或洗头洗衣服就不够用了,得背两趟。在这里生活吃水特别困难,他们一般是不敢洗头洗衣服的,更不可能洗澡。一两个月才可以洗一次头,洗洗衣服。衣服脏了也只能将就着穿,因为每天都要和动物粪土打交道,干净衣服也穿不了一会儿。李娟由于只有两套换洗衣服,拍照的时候由于衣服太脏,都不敢往前站。
   加玛认为头发实在太脏了,非得用强效洗涤剂不可。于是她第一遍用洗衣粉……第二遍才用洗发液。洗发液是她的姐姐乔里潘送的,她用得非常珍惜。
   我呢,洗衣粉就算了吧……
   总之,那半盆水洗的那个黑呀……作为女性我很羞愧。但还是安慰地想:总比不洗好吧?虽然残留了大量刺激性液剂品,但晃晃脑袋,起码轻了二两。
   加玛又用洗过头发的水顺带洗了两件衣服。我没洗,我怕把衣服洗脏。
   水脏也罢,水少也罢,无论如何,我们这边好歹还有点水。听说北面30多公里处的牧场,连更糟的水还都没有呢!
   缺水是这里生活的又一大难题,全靠下雪,如果遇到旱年没有雪,那么人和牲畜都会极具艰难地生活。即使有雪的地方,也像李娟写到的那样,都要出去走好几里地背雪,用起来只能极尽节俭。那就不用讲卫生了,只能将就着生活,穿着脏衣服破衣服是常态,保暖是唯一的指标。
   工作艰辛的居麻。
   最冷的那几天,居麻总等不及我的出现,老早就把羊群留在远处往回跑。等他上了东北面的沙丘,离家还有最后百十米时,就像再也走不动了一样,下了马就地躺倒。嫂子走上前劝他回地窝子再休息。他低声说,等一等。慢慢坐起来,抬起腿,让两只脚碰一碰,可能麻木了,看样子着实冻坏了。
   居麻放羊非常辛苦,好几次放羊回家,爬到沙窝子北面的沙丘上,就再也走不动了似的,下得马来,一屁股坐到沙堆上,平摊开两条腿,又捶又打,大约冻僵了。我无从安慰,只能说再放五天,就该着新什别克家放了。
   他叹道,休息啥?坐在家里也不好,没事儿干就知道喝茶,水也不多……听着令人心酸。
   在没有羊皮裤的日子里,居麻说他放羊时,每隔一个小时就得扯些梭梭柴在雪地上生一堆火烤脚。有一次,眼看再有半个小时就到家了,可还是扛不下去。直到生火暖和过来后,才能继续往家走。
   寒冷,那是超出一切的困难,零下40多度确实不适宜野外活动,对人类是极大的考验,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冻伤。穿多厚的衣服才能不被寒风穿透?必须像那些动物一样的皮毛才有这样的抗寒能力。如狼熊羊骆驼,像牛马全靠皮厚以及皮下脂肪,它们的毛短小粗硬,没有防寒能力。居麻穿了那么厚的衣服,但是靴子比较单薄,还有棉裤加皮裤依然不够抗寒,冻得他像个木头人,腿脚全麻木了,在野外不停地生火烤火,还是不能抵御寒风。快到家的时候,下了马就动不了了,过一会儿双脚才能走路,真是艰难呀!这是个极具勇敢的民族,他们坚强,有毅力,能吃苦,在寒冷的野外工作,年复一年战胜着艰难困苦,顽强生存,勇敢搏击,真是生活的强者。
   寂寞难耐的居麻
   当他看到小猫像人一样,两只前爪缩在胸前,仰面而睡,便赶紧招呼大家都过去看。然后再就地躺下,模仿一番……总之就这么寂寞。如果这时有客人上门,简直如同救了他一命。
   在不放羊的日子里,他整天东找西翻,东修西补,在一天之中他帮老婆补好全部的破鞋子,并擦得锃亮。在一根用了20多年的檩木下撑一根柱子,修太阳能电池板,糊补漏风的门缝,修灶台,修加码的钩针儿,修自己的墨镜儿,修我的眼镜儿腿……
   总之,没事干的居麻,把所有鞋子都补好又擦亮后的居麻,实在没得干,然后沉重地哀叹:没事儿做,也不行啊!……然后大睡一觉,醒来后喝茶,吃阿司匹林,继续惹是生非。
   睡醒了,吃饱了,没酒喝,又闲着,并且没人听他说话。那时居麻倍加寂寞,他便一个人慢慢登上东北面的沙丘,站在最高处,久久遥望羊群的动向,长时间一动不动。
   当然这样的寂寞也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关,本可以利用这空闲的时间看书,打发时光。不过游牧民族大概文化不高,所以达不到内心的充实,简直寂寞得无以打发常日。这在我们的生活区也有这种情况,不过好在虽然我们内心不丰富,但可以逛街聊天刷视频看电视,打发掉无聊的时间。居麻却不行,那里没有电视手机,没有信号,没有人,没有繁华的街道,无以打发他那多余的时间。如果有酒喝,居麻早就喝醉了多少次了,李娟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少遭受酒鬼的疯魔。
   李娟的《冬牧场》,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场景,游牧民族的生活新奇有趣,我们认识了那里的极地生活,领略到极寒天气下生活劳动的艰难,零下40多度的天气,人们的承受能力。在缺水缺电缺菜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的游牧生活,虽然传承了几百年,但确实应该改变了。他们不应该再这样艰难地生活下去,牲畜可以圈养,广大的牧场可以种植牧草,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减少人力的高强度劳动。让广大牧民变成饲养牲畜的能手,同样能够实现美好的生活,要转变生存的理念。
   李娟的童话般的力作《冬牧场》,也将是对那个民族生活的最后记录。游牧生活终将消失,让我们对那种生活怀有最深深的记忆和尊敬吧!(原创首发)

共 4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美蓉姐姐细腻的笔触之下,李娟以“抵债者”身份,跟随居麻一家进入冬牧场。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开始了一场生存考验。在迁徙的途中,她裹着厚重衣物僵硬如木偶,眼镜结霜,视野模糊,手脚冻到失去知觉。三天艰苦跋涉后,迎接他们的是更严峻的挑战。用羊粪砖搭建冬窝子,连续三天高强度劳作让李娟体验到身体的极限。日常放牧早出晚归,全家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上主餐。在这片物资匮乏的荒野,羊粪既是燃料又是建材,冰块珍贵如金,数月不能洗澡。居麻放牧归来捶打冻僵双腿的身影,加玛在旷野中起舞的歌声,都成为对抗严寒与寂寞的生命记号。当终于吃上热腾腾的肉汤麦粥和抓饭时,简单的食物成了莫大的慰藉。李娟用亲身体验揭示了游牧民族惊人的适应能力,每年迁徙千里之遥,四天搬一次家,在零下40度的极寒中坚守传统生活方式。这不仅是生存技能的考验,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命韧性。读完文章,感慨万千,也许生活永远只是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仿佛也让我在纷乱中思绪找回了自己。佳作力荐!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23 19:40:13
  我的诗意草原,不敢再想,寒冷,冰霜,灵魂孤独游荡,好文章,点醒梦中人!美蓉姐姐写作快乐!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23 19:43:17
  世界的真相:理想丰满,现实骨干,我们的美好想象在寒冷面前,脆如累卵,读文章,万千感慨心头跌宕!
3 楼        文友:美蓉        2025-07-23 19:55:22
  谢谢阑珊弟弟大篇美编,喜欢读李娟的文章,但是喜欢什么?也写不出所以然,总之她的文章是太美了,非常治愈。当无所事事和心情不好时,读一读就会忘记一切。感谢李娟给我们的美文,也感谢弟弟辛苦编辑!敬茶问好!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4 楼        文友:美蓉        2025-07-23 19:58:50
  美丽的草原只有几个季节美丽,其他的季节很苦寒。当游人去欣赏的时候很美,充满了诗意,实际生活起来原来是那样的痛苦和可怕,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