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牌事(散文)
仔细想想,我玩扑克牌的历史也算相当悠久了。
一
最初玩扑克牌,大致记得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段记忆总是与炎热的夏天连在一起。夏日的午后,烈日当空,大地变成了巨大的烧烤场,杨树、柳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田里的玉米叶子卷曲成长长的条索,村头的沙土路上泛着炽热的白光,寂寥的行人被头顶上的火球烤的滋滋冒油,天地之间,像火罐一样闷,像末日一样静,只有不知疲倦的知了,争先恐后地聒噪着,给这难熬的季节平添一些活力。村子里的人们,被酷热赶进屋子龟缩着,任凭地里的庄稼扯着嗓子叫渴,也横下一条心,暂且随它去吧!
这样的午后,只有我们这些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敢与天地叫板。我们光着头、趿拉着拖鞋,有的背着粪箕子,有的挎着提篮,一头钻进闷热的玉米地里。薅猪草,这是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暑假作业可以不做,薅猪草不做不行,不做就得挨揍。人到中年,我一直对小时候的猪肉念念不忘,它香的人灵魂出窍,除了肉稀罕之外,我总认为它是吃草长大的,肉质好,吃起来当然香。
灭草剂没有发明的时代,地里的草多还是草少,可以看出地的主人勤快还是懒散。伺弄庄稼的态度,代表一个人的品行,这是老一辈庄户人根深蒂固的观点。搞笑的很,我们这些从小被教育做人要“勤力”的孩子,此刻最喜欢的却是懒散人家的地。玉米枝叶纵横交错,织成了一幕密不透风的网,我们在网里焖着,像烤箱里被烘烤的鱼,需要时不时地破网而出,大口喘息几下,然后再俯下身子潜水一样憋着气薅草。几次换气之后,草也就薅的差不多了,此时我们又变成了浸在汗水中的鱼,迫不及待地钻出玉米地,顿感天清地爽,周身通泰。
任务完成了,我们会找一个四面通风的树荫,拿出随身携带的扑克牌,心无旁骛地玩一种“打百分”的四人游戏。两个人一对,以得分高低决定胜负。小小年纪,也不知道我们究竟跟谁学的,个个都玩的很娴熟。但我现在不记得具体的游戏规则了,只记得赢家赢多少分,输家就要给赢家多少根草。因为有草作为“彩头”,我们玩起来相当上瘾,有时候越输越想玩,越玩越输的多,好在“彩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在想来,这大概就是赌徒心理吧,似乎是天生的。
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输的输红了眼,忘记了时间,眼看着一筐草全都输到赢家的筐里,猛然惊醒,已到了晚饭的时间。空着筐子回家,一顿皮肉之苦是肯定少不了的。好汉不吃眼前亏,无奈之下,只好再一次钻进玉米地里,手忙脚乱地重新薅一些,虚虚的蓬在筐里,看上去满满当当的,以遮掩家长的耳目。岂不知,小孩子的把戏岂能骗得了家长的火眼金睛,于是晚饭之前只好先吃一顿胖揍作为开胃餐,至于鞋底还是扫帚疙瘩,完全取决于家长随手摸到什么了,即使摸到擀面杖也不稀奇。风水轮流转,谁的运气也不会一直好,今天听着别的孩子挨打没心没肺幸灾乐祸的,明天说不定就是挨揍的那一个。挨揍,几乎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但却没一个被揍的留下心理阴影,抹干眼泪,转头就能嬉皮笑脸。
“打百分”游戏玩了好多年,一直到家里不再养猪,不再用薅猪草。很奇怪,养猪的时候,家家户户概莫能外,说不养也像商量好的,齐刷刷的都停了。生活中的确有些规律,总是于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养猪时,我很少吃到肉,不养猪了,吃肉的机会却多了起来,这里面的道理,年少的我是想不通的,也从不会想。我只记得,因为养猪,我学会了玩扑克牌,而且是我玩牌历史中绝无仅有带“彩头”的,也算是一种启蒙吧!不过,昔日一起“开蒙”的伙伴有的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最终把玩变成了赌。任何游戏,只要过于沉迷,最终无法自拔,这是无数人用无数个悲剧,书写下的惨痛教训。游戏无辜,奈何因瘾成毒,悲哉!
二
再次玩扑克牌,我已经远离家乡,来到一个被称为“江北水城”的美丽城市。从没出过远门的我,想不到不同地方的人竟会说不同的口音,就连扑克牌也有不同的玩法,正可谓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大。读书,让我这只蛙从井底跳到了井台上。
见惯了现在学生的生存和学习状态,我总觉得我那时的教育才真正践行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学习任务并不繁重,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劳动、健身、阅读、社交、娱乐等学习以外的活动。周末的晚上,我和寝室的舍友们往往要来一场“够级”大战。“够级”是六个人一起玩的扑克游戏,据说起源于青岛的李沧区,寝室里来自东营的老大元新和来自青岛的老七廷福都会玩,在他俩的推动下,我们都喜欢上了这种智能性、竞争性、配合性特别强的游戏。寝室八个人,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再加上学校毗邻风景优美的东昌湖,荡漾的湖水更加撩拨青年学子萌动的春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此经常出现“六缺一”的情况。救场如救火,这时我们就要满楼层寻找救场的人,敲开一个个寝室的门,里面毫无例外,都在大呼小叫地玩得热火朝天。好不容易搬到救兵,说不定某个在月亮底下惹祸的舍友又一脸沮丧地回来了。春心受了挫,自然想在牌场上发泄一番,我们偏不让他参与,齐心协力撵到外面,且让他泪奔、泪流……
昏黄的灯光,斗鸡般的喧嚣热烈,弥漫的荷尔蒙,这是那几年留给我的光影印象和难忘气息。同窗之谊,睡在上铺的兄弟……关于青春的友情我觉得还有必要加上一起“够级”的牌友,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能立马鲜活地呈现在我脑海中的镜头就是一起“够级”的场面,我甚至可以以写真的方式逐一定格他们:老大元新话多急躁,老三广东缓慢优雅,老四德生沉默谨慎,老五江德风趣幽默,老六广福争强好胜,老七廷福机灵活泼,老八刘冰呆萌可爱......画面犹在眼前,只是此去经年,岁月的列车滚滚向前,从没丝毫的留恋,一个站台,一个站台,都成路过万物,就像一阵风吹过。正如经典老歌《往事只能回味》所唱: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
不错,转瞬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我们都在增添着新岁,同时也在增添着白发。他们当中,有的毕业一别再未谋面,有的传来过不好但却无法验证的消息,有的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但不论画出了什么样的人生轨迹,我们都一起简单而放肆地哭过、笑过、闹过。人生,让我们不期而遇;生活,使我们颠沛流离。
三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词“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学二代”……作为普通农家的孩子,我感觉“二代”对我来说,有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果想赶时髦,硬要往“二代”堆里凑的话,我认为“农二代”还勉强可以属于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个说法,十亿中国人,八亿在农村,“农二代”自然人多势众,但除了人多势众,“农二代”又有什么资源呢?除了奋斗,别无仅有!奋斗的“农二代”,怀揣着希望和梦想,一路颠沛流离,一路驰而不息!
我自认为是一个奋斗者,哪怕面对真实与荒谬、现实与虚无,也一直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曾几何时,我像一只飞速旋转的齿轮,即便失去动力,也习惯性地转动着。希望,是多么神奇的东西啊!它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消亡,每一次出现和消亡,都能把我变成接通正负两极的电器,发光、发热、转……希望,有时是令人失望的万丈深渊;失望,有时却又是充满希望的金光大道,它们就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是一个奋斗者的荣耀,也是一个奋斗者的悲歌!
生活中,究竟是希望多于失望,还是失望多于希望,亦或希望总是伴随着失望,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当希望的微光一点点湮灭之后,失望便会隐进无边的黑暗不再复现。没有希望便没有失望,它像一句偈语,最终会让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归于宁静。
心灵归于宁静,才能听见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我厌倦了繁琐和枯燥,向往简单的快乐和生动的真实。有一段时间,我这个爱静的人竟然喜欢上了动感的篮球运动,每个周末的下午,和几个曾经要好的中学同学相约在篮球场上,不停的奔跑,不断的跳跃,虽然我很菜、很笨拙,但我向往这种心无旁骛的彻底放松和汗流浃背的酣畅淋漓。运动过后,我们简单的小酌一杯,有时寻个僻静的角落玩玩扑克牌游戏。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篮球打了没几年,因为身体安全方面的原因,我们便慢慢的放弃了,打牌本属无心之举,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成了每个周末的固定活动,正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老话。
四
从再一次拿起扑克牌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玩旧的扑克牌攒了一纸箱,打牌的人却始终不变——依然是初始的几名旧友。曾经,也断断续续有新人加入,每次我们都以为可以持续,但坚持不了太久终又退出。我给朋友们戏说,我们中间有一把无形的筛子,端在岁月的手里,筛选了几十年,最终筛选出了我们。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都是历经千淘万漉“合格”的金子。形容友情的词语很多,唯独没有“合格”两个字,但我却想用“合格”给友情进行新的定义。岁月这把筛子,虽然无形,却以时光为经、世事为纬,纵横交织而成。几十年来,在时光的风化和世事的浸染下,我们谁也逃脱不了被改造被改变的命运,但横亘在我们之间的筛子,会帮我们筛除一切附着在表面的虚无和浮华,只留下契合经纬网格的内核。“合格”的是内核,内核是什么?是几十年前让我们走到一起的简单、纯粹,以及由此派生而来的理解、包容,它不是金子,但比金子还要珍贵!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过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职业,也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气,所有这些,在打牌时都能展露的一览无遗。比如对待输赢的观点,有的认为游戏就是游戏,玩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有的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必须提高技术、相互配合,力争打败对手。比如出牌的心态,有的谨小慎微,不打没有把握的牌;有的猛打猛冲,不惜耗尽最后一滴血;有的兵行诡道,必要时虚张声势、敢于冒险。除此之外,还有相互配合时的默契程度、处于劣势时的情绪表现等等,可谓干人千面、百人百性。我们玩的是六个人的“够级”游戏,谁和谁打联邦都是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确定的,因此,风格迥异的人在一起打联邦是常有的事。风格迥异,当然会产生配合上的偏差和矛盾。玩得久了,有时还会出现突破游戏规则的问题和冲突。好多打牌的人,经常因为这些事情争执、吵闹,甚至因此酿成事端不欢而散。这么多年,我们也有过争执,也有过吵闹,但最终都化成了彼此之间的一场戏谑,因为我们都是“合格”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无论童年、青年,还是当下已近知天命之年,每一段玩牌时光,无疑都是放松的、快乐的、忘乎所以的!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这句话固然有为玩开脱的嫌疑,但我不想为自己开脱。从小到大,我们深受吃苦文化的影响,似乎耻于谈玩,事实上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玩。我们受了那么多的压抑,受了那么多的约束,是时候勇敢坦露自己了。我想大声说,我想玩!我喜欢玩!
最近几年,我们的固定活动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打乒乓球。相比于篮球,乒乓球的安全系数更高一些。打球,打牌,我健康!我快乐!
牌事,是在台面上的,纯粹是玩,在玩中,却还是能发现自己,看到他人,牌事之外是人生,思考是共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