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落花生(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落花生(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白丁,5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发表时间:2025-07-24 08:56:26

我家的地在村东头,三亩半,土质不算好,也不算坏。种过小麦,种过玉米,也种过棉花。父亲说,今年改种落花生罢。
   “种花生费工。”我蹲在门槛上,望着父亲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说着。
   父亲不答,只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烟灰簌簌地落在地上。他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往门外走去。我知道,这事便这么定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父亲从集上买回花生种,是那种红皮小粒的,据说出油多。母亲把花生种倒在簸箕里,一粒粒地挑拣。我也帮着挑,专拣那些饱满的、没有虫眼的。花生种在手里沉甸甸的,捏开来看,里面的仁白生生的,透着股清香。
   “这种子好。”母亲说。
   地是早就耕好的。父亲在前面用锄头刨坑,我跟着往坑里丢花生种,每个坑两粒。母亲在后面覆土,用脚轻轻地踩实。四月的太阳已经有些毒了,照在后背上火辣辣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流到嘴里,咸咸的。
   “别偷懒。”父亲头也不回地说。
   我抹了把汗,继续往坑里丢种子。花生种落在松软的土里,发出轻微的“噗噗”声,像是大地在轻轻地叹息。
   种完花生没几天,就下了一场透雨。雨过天晴,我跑到地里去看,只见一垄垄的土微微隆起,那是花生苗要破土而出了。又过了两日,嫩绿的花生苗终于顶开了土壳,两片肥厚的子叶像婴儿的小手,向着阳光张开。
   “出得齐整。”父亲蹲在地头,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花生苗一天天长高,叶子也由嫩绿变成了深绿。父亲忙着除草、松土,我则负责浇水。井水凉丝丝的,从铁皮桶里泼出去,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落在花生秧上,溅起细小的水珠。
   六月初,花生开花了。金黄色的小花藏在叶子底下,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花落了之后,花蒂就会伸长,钻入土中,在土里结出花生来。这大概就是“落花生”名字的由来罢。
   “看见没,花生的果实在土里。”父亲指着那些钻入土中的花蒂对我说,“做人也要像花生一样,不张扬,实实在在的。”
   我点点头,虽然不太明白父亲话里的意思。
   夏日里最怕干旱。有一段时间,老天爷总不下雨,花生叶子都蔫了,边缘开始发黄。父亲急得嘴角起了泡,天天往地里跑。后来,他和母亲决定挑水浇地。
   那段时间,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井边挑水。扁担压在肩上,生疼。水桶晃晃悠悠,洒出来的水打湿了裤腿和布鞋。一天下来,肩膀又红又肿,火辣辣地疼。母亲用热毛巾给我敷,我咬着牙不吭声。
   “庄稼人,不吃苦哪来的收成。”父亲说着,递给我半个煮鸡蛋。那是家里老母鸡下的,平时都攒着卖钱,难得吃一回。
   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花生秧又挺直了腰杆,叶子重新舒展开来,绿油油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七月里,花生地里开始长草。有一种叫“莎草”的,特别难对付,根扎得深,拔都拔不净。我和父亲跪在地里,一株一株地拔草。膝盖磨破了,手上也起了茧子。母亲送饭到地头,我们就在树荫下吃。玉米面饼子就着咸菜,还有自家种的黄瓜,吃得格外香。
   “慢点吃,别噎着。”母亲总是这么说。
   八月底,花生该收获了。父亲蹲在地头,拔起一株看了看,花生壳已经硬了,摇起来哗哗响。
   “可以收了。”他说。
   收获那天,全家人都起了个大早。父亲在前面用镢头刨,我和母亲在后面把花生秧抖落干净。花生带着泥土的芬芳,一嘟噜一嘟噜的,看着就喜人。太阳越升越高,汗水浸透了衣裳,腰也酸得直不起来。但看着一堆堆的花生,心里却是甜的。
   中午,邻居王婶来帮忙。她是个爽快人,边干活边讲笑话,逗得我们直乐。母亲煮了绿豆汤,大家坐在地头歇息,喝着清凉的绿豆汤,说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花生结得不错。”王婶说,“能卖个好价钱。”
   父亲笑了笑,没说话。但我知道他心里高兴。
   收完花生,还要晾晒。我们把花生摊在房前的空地上,时不时地翻动。阳光下的花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引得麻雀在周围跳来跳去,趁人不注意就偷啄几口。我和表妹轮流守着,拿根竹竿赶鸟。
   “去!去!”表妹挥舞着竹竿,小脸晒得通红。
   晒干的花生要一颗颗地摘下来。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油灯下摘花生。父亲讲他年轻时的故事,母亲偶尔插几句话。我和妹妹比赛谁摘得快,花生壳“噼啪”地响声和我们的笑声混在一起,传出很远。
   摘好的花生,一部分留着自家吃,一部分卖给收购站。父亲把最好的花生挑出来,说要留着过年待客。母亲炒了一些,撒上盐,香喷喷的,装在口袋里给我和表妹当零食。
   卖花生的那天,父亲天没亮就起来了。他把花生装进麻袋,一袋袋地搬上借来的驴车。我跟车去镇上,父亲在前面赶车,我坐在花生袋子上。驴车“吱呀吱呀”地响,路边的杨树叶子在晨风中“沙沙”作响。
   收购站前排着长队,都是来卖花生的农民。大家互相打招呼,聊着今年的收成。轮到我们时,收购员是我表叔他抓起一把花生看了看,又捏开几颗尝了尝。
   “成色不错。”他说。
   父亲松了口气,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过秤,算账时他偷偷对父亲使了个眼色小声说:“你家花生质量好,我给你秤上多算了二十块钱。”父亲听后当时愣了愣,急忙说:“咋是咋,坚决不行!”最后父亲接过一叠钞票,仔细地数了两遍,从里面抽出多出来的二十块钱。然后小心地揣进内兜。
   “走,带你吃包子去。”父亲对我说。
   那天的肉包子特别香,我吃了三个,父亲吃了五个。回去的路上,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根冰棍。我小口小口地舔着,生怕吃得太快。
   “明年还种花生吗?”我问。
   父亲想了想,说:“种。花生实在。”
   回到家,父亲把钱交给母亲。母亲数了数,抽出两张收好,剩下的锁进了柜子里。
   “够交学费了。”她说。
   晚上,母亲用新花生榨的油炒了菜,特别香。父亲喝了一小盅酒,脸红红的。妹妹在灯下写作业,我帮着母亲收拾碗筷。
   窗外,月光洒在刚收获过的花生地上,安静而温柔。那些埋在土里的果实,经过阳光雨露的滋养,经过我们全家人汗水的浇灌,终于变成了碗里的饭菜,变成了表妹的书本,变成了我们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躺在床上,我听见父母在隔壁低声说话,偶尔传来父亲的笑声。我知道,那是满足的笑。
   落花生,落花生,落在土里,生在我们心上。
  

共 24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平实的笔触,刻画了一家人的花生种植历程,见证了一粒粒花生种子从播种、生长到收获的全过程,也映照出一个普通农家人对生活的质朴追求与坚守。全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从清明前后选种、播种,到夏日里辛勤劳作、抗旱除草,再到八月底收获花生、晾晒摘果,最后到卖掉花生换钱、满足家用的每一个环节。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片村东头的花生地,在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一步步茁壮成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而土地的馈赠,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丰盈与满足。父亲以花生为喻,教导孩子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张扬、实实在在,这质朴的告诫在劳作的日常中悄然生根。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劳作场景,邻里之间互助的温馨画面,都传递出浓厚的乡土温情与生活本真。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打动人心,让人在平凡的种花生故事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希望以及土地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4 08:59:38
  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现了种花生的全过程,细节描写丰富,情感真挚。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环节都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人物描写鲜活,父亲的质朴、母亲的温柔跃然纸上。文章不仅描写了花生的生长,更传递了生活智慧与乡土温情。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4 09:00:00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4 13:46:53
  这篇散文满是烟火温情,种收花生的点滴藏着父母的品性。父亲退回多算的钱,如花生实在,暖人心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