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沈阳大帅府(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沈阳大帅府(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21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发表时间:2025-07-24 11:58:13
摘要:【原创首发】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看着一院院古朴的院落和奢华的摆设,我们仿佛能够穿越历史长空看到百年以前军阀割据的场景,长枪排排炮管森森,草莽股股尸骨漫漫,军阀掠夺外敌入侵,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边缘;危难之时,两代“东北王”从直皖大战、直奉战争,甚至到入主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他们坚挺民族脊梁,誓死反抗倭寇入侵,主动在大帅府密谋“东北易帜”,结束国家分裂状态,促成民国形式上完成统一。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这里也成为联合抗日的重要抗击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走出大帅府,历史的悲怆沧桑弥漫游荡,尘封的壮烈豪迈气韵绕梁,仿佛透过斜照的夕阳我们能够感触得到发生在大帅府内的云烟往事,沉思遥忆着震天撼地的伟大壮举,古朴诉说着肝胆赤诚的爱国忠贞,两代“东北王”,一座大帅府都在用不同的壮举表述着曾经不屈的故事。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沈阳大帅府(散文) “威柄在握踞盛京,秉轴持钧镇奉天。”这就是参观沈阳大帅府前记忆深处留存不灭最直接的感官印象。带着孩子不远千里东北旅游,最初只是北上避暑,躲避网传热射病给心理造成的阴影,认为东北的天候应该好点,至少不会暑热难当。但到达沈阳大帅府景区,心中游走的奇思妙想就不再是避暑那么简单。
   感悟人文历史,感知底蕴厚重,感触爱国情结,远超过盛夏避暑。这块满布坎坷悲壮的白山黑水间流传着两代“东北王”叱咤风云的传奇故事,从清末军阀割据到奉系势力影响全国格局,从皇姑屯事件老帅张作霖枭雄殒命到少帅张学良“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从“中东路事件”应对,甚至“九一八事变”最后决策,几乎每个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都与这座豪华奢靡的“大帅府”息息相关,每一段历史都满藏着悲怆卓绝,每一个时刻都满布着腥风血雨,每一次抉择都满含着坎坷沧桑。
   站在平整宽阔的大帅府广场,看着矗立中央的张学良将军雕像,心中刹那间陡增一股仰慕膜拜的敬仰之情,臆想着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英武睿智的张学良将军胸怀祖国,心系民安,主动放弃个人利益,全心维护国家统一的惊天壮举,胸腔满布对大帅府的好奇神往之情。
   这座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张秉田教授创作的巨型雕像,总高6.94米,分人物和基座两部分,站姿挺拔戎装笔挺,目光深邃凝视远方,唇齿紧闭神情威严,将帅英姿中满布着坚定刚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高大威猛。凝视远瞻雕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国家危难时节少帅张学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彪炳功勋。
   离将军雕塑不远处有一面影壁墙,灰砖黛瓦肃穆森森,起脊挑檐歇山翘角,墙面用方砖斜向排列砌筑,整体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八字形。影壁正中镶嵌着一块雕花刻纹的汉白玉板,虽经历史的尘封略感陈旧沧桑,但上面镌刻着由时任奉天省长王永江亲笔题写的“鸿禧”红底金色大字,结构饱满,雍容大气,依旧在厚重中漫布着庄严,于百米菱形影壁上清新悦目,足显这座神秘宅院的惊世骇俗;周围装饰的蝙蝠和祥云图案栩栩如生,满布灵动传神之感,寓意天地同寿、大福吉祥;影壁芯外边为砖雕回纹,四角还雕有凤凰和雄狮,十分精美。
   影壁墙正前方摆放着一辆造型独特的深绿色厢式汽车,整体呈“头小身大”的实用型结构;前脸简约,并没有现代汽车的“格栅”设计,挡风玻璃为单块平面玻璃,无雨刮器;车门为简易侧开式,无侧窗和门把手,四面漏风毫无遮拦,看着十分的别扭,这就是当年少帅张学良为实现“自主造车、工业救国”梦想,花费70万银元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国产汽车,设计时速最高为40公里,由于受到当时发动机性能的制约,动力输出相对有限,当时国内最好的发动机为2.8升排量的4缸汽油发动机,功率约29马力,与现代汽车发动机根本无法相比,但作为193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汽车,其工业意义远超过时速本身;这辆看似破旧的“老爷车”,其实并不简单,它的国产制造率高达70%,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突破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少帅张学良兴业图强的拳拳爱国赤诚。
   沿影壁墙东行不远,便到达少帅府正南门。中西合璧的恢宏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两只抱鼓石狮子对仗挺立大门两侧,像是两位神圣不容侵犯的镇远将军,虎目圆睁英气逼人,看着就有种不寒而栗之感;三级雕花刻兽的上马石高耸凸立,显示出与普通深宫宅院不一样的显赫尊贵,也体现出少帅府不可超越的豪华气派,能想象得到大帅张作霖草莽起家军阀立身过程中“平步青云,高人一等”的远大抱负和觊觎之心。
   正南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朱漆圆柱彩绘雕梁,浮雕镶嵌银光反射,悬柱下垂灯笼高悬,初看便被府邸宅院的气宇轩昂威慑;门左侧“张氏帅府”四个白底金色大字醒目耀眼,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门庭6根花岗岩巨型精美罗马立柱直排到三楼,三楼以上为一座西式门楼,由6根柱顶饰花垂穗门柱作为装饰,展现出西方建筑的宏伟与大气。门板平整厚重,全部用红漆装饰,上面彩绘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画像,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中国传统的门神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抚摸着光洁喜庆的大门,顿然间让人产生一种年关将至的错觉。
   张氏帅府是一座由青砖黛瓦围廊的中西混合建筑群,总占地面积达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状,南北长东西窄,四角归方瞭台满布,围墙高耸古朴森严;帅府从东、中、西三路南北纵列分成中院、东院、西院和院外四组建筑群。
   从正南门迈步跃入便是帅府中院,仿王府式三进四合院建筑整体呈“目”字形,院内建筑规制造型规范,每一进院落都功能分设标识醒目,毫无杂乱堆砌之感。一进院落总共有房七间,正中间为通向二进院落的过道门,西边是帅府的传达室,主要是接收外界信件、电报、公文等文件资料,核验并登记来访人员,配合院外警卫观察和处置安全动态,是帅府内层安全的“前哨”,外来人员一律卸下枪支,脱下外套,接受严格检查,内设电话室、卫士房;东边厢房为大帅府的后勤处,内设内帐房、大厨房,承启处、餐厅、电工室等,主要是帅府的后勤办公场所,设置严整规格齐全,“规矩感”极强,让人不禁对张作霖、张学良这两代“东北王”在这座运转严密的“私人庄园”倾注的匠心和对私秘与安全的重视程度。
   通过垂花仪门进入二进院,满满都是奢华高贵之感,门楣下垂两根雕花木柱,柱底垂莲雕花回纹缠绕,鎏金勾勒彩绘满布,红白相嵌光泽照人,上面蝙蝠飞翔,彩云缭绕,寓意“万福流云”,一派吉庆祥和之气;据导游讲解,这扇反映大帅府“前堂后寝”礼制的森严等级之门平时封锁紧闭很少打开,人员进入二进院需要从两侧的抄手游廊绕行,按照礼制,仅有两类人员能让仪门“中开”,一是张作霖亲自迎接的军政要员,如曹锟、吴佩孚等军阀盟友及外国来访的重要使节;二是逢迎帅府内部家族重要仪式,如张作霖寿宴、张学良婚礼等,用无声的建筑设施彰显庆典的极高规格和来访“被允许者”地位特殊。
   这个垂花仪门在历史上仅为一个女人开启过。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遗体就暂放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内,1927年军阀张宗昌不顾社会道义,竟然扬言要焚毁中山先生的灵柩;张学良闻讯后,立刻派骑兵火速前往守护才得以制止;1929年,宋庆龄从德国归来,特意到东北感谢,当时少帅张学良将军迎接宋庆龄先生就开启的垂花仪门。
   穿过垂花仪门北行便进入大帅府核心决策中心,张作霖办公室、秘书长室均在这豪华气派的二进院落。当时,公文、密报在一进院传达室登记后,由秘书从垂花仪门侧门送入,经秘书长甄别无误后,最终呈奉给大帅府;院落设有回廊和照壁,能够很好地将各厢房沟通联络,遇到紧急情况能够马上应对,避免延迟延误问题发生。
   通过导览图和文字注解能够清晰地看到“东北王”整军经武的历史印迹,更能看到张作霖矛盾感满布的粗犷细腻。在正厅张作霖办公室,条幅高悬雕窗镶嵌,楠桌静置洋毯铺地,一派豪宅官邸奢华气息;室内摆放着沙盘、地图、手枪等窦武备战器械,“军阀领袖”范浓郁,战场贪婪欲强烈,权力控制感遍布;书房里旧照片、棉布鞋、老家泥土等乡村气息满藏,展示着他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凄苦难语的不易沧桑,里面甚至还有“文化自卑”的痕迹;这样的摆设布置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张作霖真实性格的流露,他既要用“猛虎图”“手枪”威慑对手,求得控制占有,也要靠“老家土”“旧布鞋”这些乡土情结团结乡傥锚定自我;既要通过沙盘地图掌控东北,又要在炕桌上算清大帅府不忘旧时苦、“过好小日子”的账本。如今走进复原的房间,看到红木办公桌与粗瓷大碗并存、军用地图与胎发木盒相邻,会突然理解:这个“东北王”的权力,从来不是悬浮的,而是扎根在乡土、战争与家族里的。
   三进院属于家宅内眷,和皇宫里的“前朝后寝”如出一辙,是张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住之所。张作霖一生娶了6个老婆,有14个孩子,这个院子住的就是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五夫人和六夫人住在后院里的小青楼。大夫人赵春桂是张作霖发迹之前就娶的夫人,当时建大帅府时,原配夫人因病辞世,辞世前曾给张作霖生下长子张学良、长女张首芳、次女张怀英。在紧临张作霖二夫人卢氏的东厢房居住的就是四夫人许澍旸女士,她于1906年与张作霖成婚,曾育有怀曈、学曾、怀曦、学思四个子女。其中张学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原参谋长,周恩来评价他是“人民海军的好参谋长”。
   在三进院北侧角落里有个小门,穿过小门东行,钻过一道假山堆砌的小道,便能看到大帅府里的大青楼。
   大青楼的建筑风格打破传统四合院的封闭质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式建造”,将“清水砖墙”搭配西式圆柱的回廊式设计,法式折坡屋顶覆盖蓝灰色铁皮瓦,整体呈“凹”字形,完美凸显“孟莎式屋顶”的欧式建筑特色;三层回廊式外立面,斗拱纹檐“螭吻”镶嵌,窗棂回纹圆柱高耸,正中的拱形圆门华丽典雅,既有西式建筑的洋气,又不失中式“府邸”的稳重,足见大帅府昔日风光。这里曾是两代“东北王”军政权力的指挥中枢,几乎见证了1920—1930年期间东北所有的重大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老虎厅事件”。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欲整顿内部,而杨宇霆、常荫槐以东北军元老和“长辈”自居,多次反对其决策。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阻挠新政”为由,在老虎厅下令将杨、常处决。此事震惊东北,标志着张学良从“少帅”真正成为“掌权者”,为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密谋“西安事变”创造政治条件。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看着一院院静寂院落和奢华摆设,仿佛能够穿越历史长空看到百年以前军阀割据场景,长枪排排炮管森森,草莽泱泱尸骨累累,到处都是不堪入目景象,华夏大地满目疮痍,军阀掠夺外敌入侵,中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边缘;危难之时,两代“东北王”从直皖大战、直奉战争,甚至到入主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他们坚挺民族脊梁,誓死反抗倭寇入侵,主动在大帅府密谋“东北易帜”,结束国家分裂状态,促成民国形式上完成统一。在民族危难关键时刻,这里也成为联合抗日的重要抗击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走出大帅府,历史的悲怆沧桑弥漫游荡,尘封的壮烈豪迈气韵绕梁,仿佛透过斜照的夕阳我们能够感触得到发生在大帅府内的云烟往事,沉思遥忆着震天撼地的伟大壮举,古朴诉说着肝胆赤诚的爱国忠贞,两代“东北王”,一座大帅府都在用不同的壮举表述着曾经不屈的故事。

共 42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又一篇游记体的散文,讲述了沈阳大帅府的前世今生。沈阳大帅哥又称张氏帅府,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名人故居。这里不仅是张作霖、张学良两代东北王的官邸私宅,更是一部浓缩的民国史卷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游历于其间,对这里建筑的形制,装饰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品文笔流畅。描述消晰,现场感及画面感强。从张学良将军的雕像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由府内的影壁墙、张学良主持建造的中国历史上第一辆汽车等领略到了建筑与历史的交融之美;透过一砖一瓦、一景一物,展现出两代“东北王”的传奇人生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其间的军阀割据、“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关键历史节点,满藏悲怆,也彰显着爱国主义的情操。作品提醒着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40019】 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24 12:00:29
  拜读了,很好的作品,赞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24 14:01:15
  感谢秋语老师的费心编辑和精美编者按,您辛苦啦!遥握敬茶,祝老师安康快乐,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24 12:01:12
  一篇可圈可点的佳作,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24 14:01:57
  谢谢老师的精美赞评,谢谢老师的支持鼓励。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24 12:01:52
  为勤奋且多才的作者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7-24 14:02:46
  再次致谢老师,愿您创作快乐,身体安康,诸事顺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