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蜜枣情长(散文)
八九十年代,我们河北沧州这片辽阔的大地上盛产着金丝小枣。一排排一行行倔犟的枣树,就像忠诚的卫士星罗棋布。枣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下了根,一代又一代,春风里开着小花,夏日里结满了青果,秋日里它那铁灰色的枝干上枝丫交错间垂挂着红艳艳的小枣。它们的影子连成了绿色的波涛,鲜艳的枣儿红彤彤地汇聚成了红色的海洋。回首我的家乡那片枣树林,它就像坚韧生命里的绿色勋章,更像这片土地的勤劳农民。那些熟透的枣子散发着醉人的甜香,让人回味无穷。
红枣虽难忘,然而我却对家乡那甜香的蜜枣更是情有独钟,魂牵梦绕。
每年的金秋时节,我村每家每户不但小枣大丰收,而且婆枣也很多。婆枣的用途很广,蜜枣就是用婆枣加工而成。对于蜜枣,说来话长,请让我娓娓道来。
婆枣个大,一般一个婆枣比一个小枣大一两倍,形状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皮薄且韧性差,果肉厚实、多汁且甜中带微酸。婆枣树,虽不像小枣树那样受人待见,但它夹杂在小枣树行里,村民们也不理会它,任它自由自在地生长。因此,婆枣树,我村也数不胜数。每年有的户家婆枣少的,干脆就不要或打家来喂猪羊。
我村老支部书记刘占禄看到这些婆枣非常心疼。有一天,他听一位亲戚说他的一位表哥在南方市场批发蜜枣,有蜜枣就不愁婆枣没有销路了。老支书听到这消息,他动了心,他要亲自去南方批发市场亲眼看看——若能把婆枣加工成蜜枣,全村人的经济收入可提高上去了。
于是,那年的六月,老支书跟他的这位亲戚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按照地址找到了亲戚的表哥,说明来历,老支书论辈分管这位亲戚喊表弟。表弟陪着老支书他俩在批发市场转了个遍。市场上批发蜜枣的摊位太多了,前来买蜜枣的人也络绎不绝。最后老支书终于打听到蜜枣所在的加工地,参观了蜜枣加工厂。老支书在那待了一周,他们掌握了用婆枣加工成蜜枣的技术。并在批发市场,跟摊主们要了联系方式,找到了蜜枣销路,然后就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回到家老支书召开会议,把在南方看到的学到的和群众们讲诉了一番,发动群众用婆枣加工蜜枣销往南方批发市场。
刚开始老支书亲自给村民传授蜜枣加工手艺,当年只有几家做蜜枣加工的,因资金和农民的意识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一年蜜枣加工受益了,第二年我村加工蜜枣的户家多了起来。连续两年蜜枣加工装完箱,南方老板亲自来收购,货源全部销往南方。转年全村增加到百十来户人家做蜜枣加工,我家也加入了加工蜜枣行列。
那年七月中旬,我和老公还有我三弟,我们申请了“营业执照”,合伙开了一个小作坊加工蜜枣。我们首先买了竹条,自己起早带晚,编了二三百个竹排,又买来了几台划纹机。院子南边用葆上边铺上苫布,用几根木棍搭建好了一个简易棚子,以便工人划纹做工。院子的西偏房收拾的干干净净,周围砌上火墙子作为蜜枣烘干室,室外有一大煤灶,点火直通火墙子。买了两吨大渣煤,我们还雇了五名划枣女工一名男工。批来了白糖放在阴凉处,买了一口煮婆枣的大锅,院子里放了一个秤,秤上放一大笸箩。
万事准备就绪只等开业。
开业后,每天都有村民来我家卖婆枣,那年婆枣比往年行情都贵,村里加工蜜枣的户多了,自然婆枣价格也抬了上去。庄稼人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家,婆枣真是供不应求。那时我和三弟开着三马车去周围村庄买婆枣,有时出去一天吆喝了半天,婆枣才买回家百十斤。经常跑出五十多里开外,才买回一车来。有一天赶上下雨,大煤灶火点着,工人们闲着也得开工资,可真把我们急坏了。
那天上午雨哗哗地下着,我们全家人和工人们都在屋里待着,眼看婆枣快用完了,婆枣从大锅里煮出来的都捞到排子上,端到西屋烘干室烘干了。五位女工划纹的机器也停了下来。正愁着没婆枣了,雨渐渐小了,这时院子门外有人喊:“有人吗?还收枣吗。”来了两份卖婆枣的,我们当时那高兴劲甭提多开心了感觉如饥似渴,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们听到声音,一边大声答应着“有人,有人”。一边踏拉着鞋子往外跑。两份卖婆枣的来得正及时,我们按行情都收下了,正给其中一份过秤,发现另一份已经被我房后边另一家做蜜枣加工的人家抢走了。这卖婆枣的刚往他家屋里扛了一袋子婆枣,我跑上前去问:“婆枣你不是卖给我家了吗?怎么又往他家屋里扛。”那人说:“人家每斤多给我出了五分钱,让我送他家来。”我们两家相隔十几米,我也听到了那家往他家喊卖婆枣人了。我这暴脾气可火了,我去他家问:“哥哥嫂子,为什么在我门口,来卖婆枣的,你喊到你家来呢?下雨天谁家不着急,谁家不急需婆枣,我去你门口拦截行吗?”我质问的他们哑口无言。我气愤愤地回到家里。
下午蒙蒙小雨还继续下着,眼看煮婆枣的锅又空了,大煤灶还是热烘烘的闪着火光。我心急如焚趴在炕上似睡非睡,这时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了,原来是我房后的那位抢买婆枣的嫂子。她说:“弟妹,上午是我太着急了,我那婆枣已经断半天了。这会儿我那来了好几份卖婆枣的,快你们看看评个价收下吧,我看成色很好。”我像打了鸡血似的立刻从炕上坐了起来,感觉好像做梦似的,我激动地说:“嫂子,你那不也急需婆枣吗?”嫂子不好意思地说:“我那婆枣能接上了够今天晚上用的,明天就晴天了卖婆枣的也多了,所以我就把去我家卖婆枣的人领你家来了。”
我和嫂子化干戈为玉帛,邻里之间退一步海阔天空。平时相处要学会互相谦让给对方留余地,有事还是远亲不如近邻。从那次过后我们两家比以前更亲近了。他缺着东西来我家借,我少啥他家有的就给我用,一直互帮互助几十年胜似亲人。关键时刻,还是邻里之间的援手跨越误解的温情。
经过我们一个月左右浑汗如雨的日夜奋战,我家和所有蜜枣农户高高兴兴地把成品蜜枣全部装箱,日后像往年一样等待南方客户来购买蜜枣。这期间,农民把庄稼都收家来了,小枣也换成了钱。我们全村百十家蜜枣户都坐立不安,蜜枣左等右等也不见南方客户来购买,往年这个时候蜜枣都卖个好价钱被南方客户拉走了。
老支书比我们还着急,他安抚下枣民又一次南下。他去找当年收购蜜枣的批发商。到了南方批发市场原来收购我村蜜枣的商户换人了。老支书向人打听,那位批发商的下落,原来是在一次事故中为救一名落水儿童自己牺牲了,他家的摊位早已转让出去了。这位摊主对老支书说:“你们那的蜜枣很受我们当地欢迎,我也联系不上你们,你回家统计好多少吨,我全包了。但是得有你们自己用配货车给我运来,只要质量跟往年一样,还按去年的价格到时货到付款。”老支书悲喜交加,他高兴的是蜜枣又有销路了。悲伤的是多年的购货经销商就这样走了,老支书心想,他是我村的恩人,我无论如何这次来了得到他家去看看。这位摊主说自从他牺牲后,他们家的人搬走了都回老家去了。无奈这事成了老支书多年的遗憾。
那年正是寒冬腊月,老支书和蜜枣村民代表们,亲自押车去了南方批发市场。我老公说那次押车,他们随汽运跨过几个省,还上了轮船才到达目的地江苏。摊主把货让装卸工卸下,老公他们看着蜜枣箱,当时在摊位每人要十箱的,要二十箱的,不一会儿就批发下去了。因为我们的蜜枣各个色泽金黄油亮,肉质饱满,香汁四溢,货真价实。
卖完蜜枣老支书把货款当场点清,当时分发给了蜜枣村民们。枣民们用牛皮纸一层层把钱包裹好,放到特意缝制好的靠身口袋里,趾高气扬地回家了。
从那年后接受了教训,每年的夏天,当枣树摇曳着生姿满树金黄金黄的小枣花怒放的时候,老支书就亲自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他跑了几个城市直到拿下蜜枣订单合同才回来。从此,我村连续几年蜜枣加工户越来越多,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枣蜜枣村。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了,蜜枣带动了当时村里乡里的经济发展,我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是当地为国家纳税最多的村。俗话说,要想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些都离不开老支书刘占禄的功劳。
蜜枣承载着喜庆寓意着甜蜜,无论是端午里的粽子,以及中秋元月里的点缀,还是春节餐桌汤品的甜味,它都是老百姓平凡日子里增添的一抹亮点。
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大型蜜枣加工厂早已替代了家庭小作坊。岁月见证初心,奉献诠释担当,老支书刘占禄用脚步丈量民情,将责任扛在肩上,每一道皱纹里都刻满了他为村民服务的勋章。三十多年过去了,家乡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家乡变化有多大,我心中的那一棵棵坚韧慷慨的婆枣树,还是我最美的牵挂,那甜丝悠长的蜜枣是我心底最深的乡愁和烙印。
2025年7月24日江山文学首发 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