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苏州的“小”(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苏州的“小”(散文)


作者:黄金珊瑚 举人,536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2发表时间:2025-07-24 13:28:07

苏州,属于江苏省,是座不太大的城市,几十年前称为中小城市,如今将小字去了,成了中等城市。常驻人口只有一千三百万左右,面积不大,单说市区面积连五千平方公里也不到,加上周边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等也就九千平方公里左右,比上海的面积大了些,但是人们总说大上海,而没有说是大苏州的。
   以前上海人称苏州为“小苏州”,其实这个小,不是指拥有的土地面积,而是从人文、经济、发展等等都不及大上海。上海的经济和发展在全球都属于高端上档次的,作为中小城市的苏州当然比不上。
   今非昔比,苏州昆山的GDP上升到全国县域经济首位,超越了上海,搞到全球都熟知,这是苏州人的骄傲,这还能冠以“小苏州”么?
   当然,苏州的“小”,不单单指比上海的经济落后等方面,还有一层意思,便是苏州人喜欢小巧精致的事物与生活方式。比如说,苏州的园林与北京等大城市的园林来说,真的是小得可怜,但是小巧精致呀,就拿拙政园来说吧,东部、中部和西部,将仅有的五万二千平方米分成了三部,这还不算,将园林里三分之一的水域分成了二十三个大小水域,其景不同,配上各有秋千的回廊,和三十六座亭台楼阁,再以特色的植物左右,这样观赏就有了韵味,处处以小见大,这种“小”让人不得不称赞一番。而狮子林的面积还不满一万平方米呢,以假山叠石著名,假山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共有九条山路,二十一个洞口。就像是捉迷藏,千万别只顾看狮形的湖石而分心,否则会走不出这假山,有古人的诗为证:“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看看,这种小,小得精致,小得迷人,小得连乾隆皇帝也独爱,不由得大笔一挥,题上一句:“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也不是说园林必须得小,大有大的气魄,小有小的优雅,各得其所,各有所长,各有所爱。
   苏州人并非小家气,有大方,有雄伟,更有气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大家都熟知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是宋代五杰之一,他的气概无人能比。春秋时代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军事才华卓越,苏州人无人不晓,无人不知,铜像和祠堂在苏州有好几处,至今为止,连端午节也是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来纪念他,这是苏州人心中的大英雄。还有文人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与文学发展的叶圣陶,“江南四大才子”的唐寅以及现代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等等,这些都是苏州人的骄傲,他们的英华才能在苏州家喻户晓,与苏州这座城市的精神滋养分不开的。
   苏州人将“小”摆弄到极致,小小的核雕彰显的出神入化,让世人惊叹,明代年间虞山(如今是苏州常熟)有个核雕艺人,名叫王毅,他的作品是核舟“东坡赤壁游”,那手艺真叫一个精细。有多小呢,小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里面还雕着“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并且“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就这些已经很难做到,而王毅却是神人一般,“船头坐三人”,三人的神态一一显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就连手足都雕刻得很仔细,等等。感谢魏学洢前辈将《核舟记》写得如此详细,才得知这枚核雕如此的精致。这种方寸间展现高超技艺,是苏州“以小见大”工艺的代表,核雕已经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苏州人喜欢小巧之物的一种表现,体现着地域文化,也是历史沉淀的审美观和承载着苏州特有的生活哲学与艺术精神,不得不说,苏州人喜欢的这种“小”,也是手工业发达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小”是平民化的,那就是饮食方面的。比如说,苏州人的菜肴精致到什么程度呢,几个菜才够一个人吃,而北方有些城市(网络上的不知真假)一个菜就够几个人吃。有一个段子,苏州人去了北方,与朋友一起用餐,苏州人点了好几个菜,而北方人却说吃不完,苏州人心想此人太小气了,结果菜上来了,吓得吐了舌头,可想而知,各地的习惯不同。苏州人的小馄饨,也就是刘嘉玲小时候爱吃的“泡泡馄饨”那才叫一个小,一碗馄饨吃到底都没见到多少肉,吃的全是浮在碗面上的象“泡泡”一样的面皮,还别说,那面皮很有滋味,运用特殊的包法,将面皮放于手心,点入筷子尖尖上“如今有专用工具”的肉末,将拇指按压成空心,煮熟了就成泡泡形状了。那肉末很有讲究,是上等的里脊配以作料制作,那一碗泡泡馄饨的汤底并不是清汤,而是用鸡蛋丝作底,撒入葱花,色香味俱全。这样的一碗小馄饨,连苏州的小姑娘也吃不饱,得配上其他的食品,比如说,再来几个生煎呀汤圆呀什么的,这样汤汤水水,那才叫一种享受。小馄饨的小,是苏州人特别喜欢的,因为小巧玲珑,因为一口可食,更因为苏州人喜欢的这一句话“少食多味”。苏州人的饮食上的小,不单单体现在小馄饨上,那种采芝斋的松仁粽子糖更是我的最爱,将糖做成粽子的形状(立体三角锥),黄灿灿的,似透明一般,侧面还能见到一粒粒的松仁,咬一口,嘴里满是松仁,一颗颗细品,一颗糖能吃上几十分钟,满口留香。这松仁粽子糖不怕多吃,因为甜度是普通糖的三分之一,大小上也比普通糖来得小一些,可能是应着苏州人喜欢的“小”而成的吧。
   还有一种小,体现在称呼上。比如说长辈中排行最小的,小辈们称呼他们少不了一个小字,小叔叔、小婶婶、小娘舅、小阿姨、小姑父等等,等他们(她们)老了就不细分了,就喊小阿婆、小阿爹,还是不加上一个大字。而北方有些地方称为“老”,老姨、老舅、老爹、老娘等等。也许苏州人那个“小”是一种爱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排行大小。苏州乡下称小孩为“小佬”,真有意思,“佬”字本义是指中年男子或是指职业的称呼(补祸佬等),当然也有贬义的意思,比如贼佬。没想到吧,用小与佬联在一起就是对小孩子即将要长成大人的期望。还有一种小,叫“小娘鱼”,指年轻的女性,特别是未婚的。若是苏州老太看到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不管多大,都称为“妹妹”,我六十多的人了,买菜时被当地农民老太称为“妹妹”并不奇怪,而我家大宝才三岁多,她们见了同样也叫“妹妹”,她那个“妹妹”与我这个“妹妹”年龄相差得很多很多。这个妹妹并不是指同辈,而是指比自己“小”。苏州人称呼比自己大一辈的人,也不喜欢用“大”,不象有些北方人叫“大叔”“大婶”“大妈”等等,他们是一种尊重,值得苏州人学习。
   苏州人的休闲方式也能体现出一种“小”,比如说几位好友相聚,一起喝茶,那个茶就有讲究了,有人爱喝绿茶,当选苏州本地产的碧螺春,那个茶杯是透明的玻璃杯,八十度的热水,加上一小撮茶叶,慢慢地茶叶在水的灵魂中舞动,当然会跳舞的茶当数黄茶中的君山银针,但是苏州人还是爱自己的碧螺春,那些生长在虎丘山脚下或是东、西山的山坳处,沐浴着苏州人心中的晨光与雨露,更适合苏州人的口味。苏州人不单单爱喝绿茶,还爱喝功夫茶,宜兴产的小陶壶配上口径与银元差不多大的白瓷上釉茶杯,端起来小咪一口,如同细品小酒般,三三两两好友围炉而坐,此炉只是小炭炉或酒精炉,并非以前的那种烤火的炉,小苗火起,茶香四溢,边喝边聊着,聊到兴起就哈哈大笑。以前这种饮茶基本是男子所为,如今有不少苏州“小娘鱼”也是极喜欢的。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苏州人仇英所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将苏州古城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等等,都以细小的笔触呈现出来。苏州人不是不喜欢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而是觉得仇英以明代苏州为背景的《清明上河图》更平民化,既填补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短缺部分,更体现了明代苏州的风物与风情。在谢姐送我的一本柯继承先生著的《大明苏州》里,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的是苏州古城的城里城外真实的景象,特别是阊门大街与桃花河两岸(如今叫桃花坞地区)的繁华风貌,真所谓“一任古今岁月,抒其情怀深浅”,画笔深处体现出苏州人的“家国情怀、城乡百态、市井风貌、地方故事”等等。如今苏州已经是名城的标识,全国经济的中心,处处引领着时尚,走向国际化,这样的苏州还能算“小”吗?

共 32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围绕苏州的“小”展开,苏州曾被称为“小苏州”,是因为面积、经济等方面相较于上海有“小”的特点,但如今苏州昆山经济发展突出,不能以“小”论之。它的小有多种内涵,如:园林小巧精致,拙政园、狮子园,小而美,有韵味,核雕工艺精湛;饮食精致,如小馄饨、松仁粽子蜜等,它们“少食多味”;称呼上多用“小”,如小叔叔、小娘鱼等;休闲方式讲究,如喝碧螺春、功夫茶,用小茶杯细品。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以细小笔触呈现苏州风貌,展现苏州的爱国情怀与市井风情。同时指出苏州已成为名城和经济中心,正走向国际化。文中表达出作者对苏州独特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展现苏州人对小巧精致事物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为苏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经济发展成就以及走向国际化等感到自豪,体现了对苏州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同。情感细腻,语言娴熟,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珊瑚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4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7-24 13:37:38
  
   文中情感真挚而浓烈,对苏州“以小见大”的骄傲,如昆山县经济登顶,核雕技艺精湛,园林巧夺天工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成就的自豪。对乡土文化的珍视,对城市发展的肯定,情感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对苏州深入骨髓的热爱。
    
梦在何处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13:11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的辛苦编按,炎炎夏日,在百忙中抽时间来编辑,可敬可亲,谢谢,谢谢。回复来迟,请谅解。问好老师,遥祝夏安,并祝创编双丰收。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7-24 13:46:23
  文中修辞手法多样灵活,设问引发思考:“这还能冠以‘小苏州’么?”“这样的苏州还能算‘小’吗?”,通过设问强化苏州今非昔比的变化,引人共鸣。比喻形象贴切:将泡泡馄饨的面皮比作“泡泡”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可触可感。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14:57
  那日写了大上海,想着自己生养的土地,就写了一篇小苏州,文字与语言不到之处,请谅解。珊瑚如今很少有空上网,急急忙忙写上一篇贴上,算是支持社团一下,哈哈。
3 楼        文友:老鼠的亲兄弟        2025-07-24 18:25:15
  足见大姐观察得很细,细到了用心。此心可能非有意为之,而是苏州人的“小巧”的心灵所至。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16:52
  谢谢老鼠兄弟,大姐如今身不由己,很少有空写写文字,更少有时间上网。其实文字是珊瑚所爱,但不知到何时才有自由的时间,就这样吧,唉。问好老弟,祝一切顺遂。
4 楼        文友:阿巧        2025-07-24 22:25:20
  大与小是相对而言的,苏州的“小”并非真的“小”,作者以诙谐娴熟的语言,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了苏州独特之美,在工艺、园林、美食等方面都非常精致。感谢黄金珊瑚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州,为它的美所折服。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18:51
  谢谢阿巧老师的支持与鼓励,珊瑚很欣赏老师的文字,您是优质高产作家,珊瑚向您学习。问候老师好,祝老师一切顺遂,开心如意,心想事成。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24 23:01:15
  文章饱含对苏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从经济、园林、名人、手工艺、饮食等多角度,展现苏州虽被称作“小”,却有着独特魅力。它既有经济突破,园林精致迷人,名人辈出彰显气概,手工艺精妙绝伦,饮食也独具特色。作者以细腻笔触,让读者感受到苏州的多元之美,表达出对苏州这座城市深深的眷恋与由衷的钦佩。从经济、园林等不同方面举例,全面展现苏州“小”的内涵。引用诗句、题词,增添文化底蕴与说服力。将苏州与上海对比,突出苏州特色;以北方饮食与苏州对比,凸显苏州饮食精致。对园林、核雕等细致描写,使读者有直观感受。佳作,让人回味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21:18
  每次看到云彩社长的留评,都很敬佩,那些文字比珊瑚的原文都要精彩。敬佩你认真细致的阅读,敬佩你真诚的解读,谢谢,谢谢。问好老师,祝一切顺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6 楼        文友:华为        2025-07-25 17:52:00
  苏州十年前也来过一次,这次来一定得好好转转。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22:48
  谢谢老师支持和鼓励。十年前的苏州,与今天的苏州变化很大,若是有机会,你再来看看,能看到不一样的苏州,差不多像大城市的苏州。问好老师,祝老师创编双丰收。
7 楼        文友:乡笛        2025-07-26 16:28:46
  文章中的小,其实不小,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场景。小而精,小而有风采,小而引人注目。文章描写朴实,引人入胜。
回复7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5-07-26 16:38:26
  谢谢老师支持与鼓励,珊瑚喜欢老师的文章,有气场,很大气,读来有一种心胸开阔之感觉,是珊瑚学不来的。感谢老师留评,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