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遇见威海(散文)
从青岛去往威海的路上,导游对我们说,如果游泳技术很好的话,可以从威海一个猛子扎到韩国。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不过,也告诉我们,海的这边是中国的威海,海的那边就是韩国,坐飞机也不过两三个小时。所以导游说,威海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韩国人特别多,而且路标都是中韩双语。不过韩国人生活在威海,时间一长也长成了中国人,本身中韩人种没有标志性的区别,所以我分不清谁是韩国人。但路标的事后面得到了验证。青岛到威海公路的两边建有许多异于常规的房子,外表有些特别。导游便告诉我们这也是威海的一个特色建筑——草房子。以石为墙,为草为顶,房顶高耸厚实,呈浅褐色与灰白色相间,像有50度左右的人字坡脊,房子是比一般的砖瓦房要高一些的。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坚韧耐实,而且有极强的环保性,这是百度说的。看起来没有蓝砖红瓦的光鲜,但自带着古老的典朴,一抹淡青色中透着原始。一幢幢紧密相连的草房子,还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到威海的第一站是去荣成市爱莲湾海洋牧场。第一项活动是体验乘船喂海鸥的乐趣。穿上救生衣,依次甲板登船,船还未在海上行走,海鸥却已在头上飞舞,这些海鸥似乎已被喂成了轻车熟路,不用诱惑,就会绕着每个船“呕呕”个不停,声音尖细而又圆润。不管你把美味投向何方,它都会精准地叼进嘴里,敏捷而又熟练。即使你把食物切着海面抛去,它也会箭冲下去,不偏不倚。扇动的双翅,机灵的脑瓜,利落的身手,不难看出海鸥的睿智。突然想起高尔基对海鸥的嘲讽,这似乎有些不太公平。喂完海鸥,接着进行垂钓比赛,谁小桶装得多,谁就会吃得多。当然人家早在鱼网装好了的,只需要装进你自己的桶中就成,自然每个人的桶中都满满当当的,来之很易的垂钓也有些许乐趣。垂钓是为了品尝,一会儿,盆满钵满冒着热气的海鲜上桌了。对于北方人而言,这应该是难得的佳肴。纵使导游如何鼓劲加油,我们的盘中还是三五成群,到最后竟给东北的队友们干了好事。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吃完了不说,还帮了我们的忙。我们有人还说,海鲜吃着恶心,把里面的肠肚粪便像都吃了,而导游却说看起来黑黑的是海藻。真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的人,我们嫌弃海鲜那是因为我们不习惯,我们不懂,就这样,我们把笑话留在了威海。
接着导游带着我们去看泊在水中的布鲁维斯号。它是2022年9月巴拿马籍散货船搁浅于成山镇附近的海域,因为打捞比船本身代价还大,所以一直孤独地泊在水中。远远望去,船头似乎依然等待着它的主人,或者在茫茫大海上无声地诉说着那年那月。船体开始生锈,有种风吹雨打的沧桑。它被主人遗弃,该是悲哀还是幸运,毕竟每天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来观望打卡。看见它,不由就会想起泰坦尼克号。
到达那香海时,正值中午,吹过的海风也不省事,况且前面已用去了大量的精力,所以再好的风景只能是静静地对望。这里的海滩同样是软糯的黄沙,如绸缎一般镶在了海边。海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澄清碧蓝,上面洒满碎银。海边同样挤满了玩海的人,他们光着脚丫,任凭海浪轻吻着小腿。此时,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进了广袤无垠的大海。
如果前面只是过眼的风景,那么刘公岛之行就会载满历史的厚重。据史记载,刘公岛可能是因刘氏皇族避难或者一刘姓人家曾在此居住而得名的。刘公岛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威海湾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就拿近代来说,1888年北洋海军在此成队,随后,刘公岛就成为北洋舰队和提督丁汝昌的驻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至此,刘公岛落入日军之手。1898年,刘公岛又被英军强租42年,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和避暑胜地。1938年,日军又占领刘公岛,驻扎伪海军。直到1945年,威海解放,刘公岛才彻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为刘公岛的特殊贡献以及存在的历史地位,所以去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是必须的。纪念馆的外型犹如正在撞击互相穿插的船体,泊于当年定远舰沉没的地方,悬浮于海边,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部历史。走入纪念馆,馆内悬挂着许多幅中日甲午战争的绘制图,再现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的激烈和悲壮。馆内陈列着从海底打捞出的舰船文物,包括两门成为“镇馆之宝”的巨型炮舰。还原了多个当时人物的写实场景,包括金氏曲家一门投井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的场景。看得人潸然泪下,看得人义愤填膺。当时,太阳正射,馆内拥挤闷热,可大家都认真聆听着历史,估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看着惨烈的场面,再热的天气也会透心凉的。走出博物馆,我沿着铺好的路前行,没有去探究刘公刘母所在何处,就信步踏上了按照一比一还原而成的定远舰。当时作为亚州第一舰的定远舰曾经作为北洋水师的指挥中心,威风凛凛地在黄海之上声东击西,为了保卫我国领土完整还是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最终被日军击沉于海底。我沿着甲板逐级而上,海风一阵接着一阵,再多的海风吹不散历史的印迹。当年,“余决不弃报国之大义,今惟一死以谢臣职”的丁汝昌与定远同生死的不屈似乎就在眼前。定远不会沉,永远不会沉,那是民族的脊梁和斗志,就如同前赴后继的中华儿女,星星之火,随时燎原。舰上的大炮随时做好待发的准备,舰上的桅杆依旧挺拔,舰上的航标方向更加明确。定远舰的旁边,是一队北洋水师官兵的铜色雕塑,似乎还如当年一样死死护着国家的门面。刘公岛其它地方的看点,与这里相比都黯然失色。每一个来过刘公岛的人,都会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迎难而上。
威海有名的幸福门,应该是威海浪漫的起点,是展示威海今日幸福的标志性建筑。登临幸福门,一边与刘公岛隔海相望,一边可以低瞰威海市内。也许,威海曾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在如今的大好机遇里,应该正向着幸福大道迈进。
威海的火炬八街,我们去时恰好是晚上,见证了海滨人自由丰富的夜生活。沿着海滨大道,向着火炬八街的方向,路的右边是海边,左边全是各种名优小吃组成的方阵,热情的招呼声下客人爆满。不可能这么多人都是游客,肯定许多应是本地人,这威海人实在活得滋润。一会儿来到火炬八街,其实就是八条侧街连在一条主街上,而主街感觉呈45度坡状。我在想,如果有人不小心,在路的顶端站不稳,是不是就会滚进路尽头的大海中。火炬八街旁边临近海边有个小广场,说是广场,不如公路宽,实在难为了地球。不过小广场的上方建有“海上明月”,晚上还有柔和的亮光,因为广场的下方就是大海,所以角度选好的话,拍出的月亮像是从海上升起来的。沙滩上更是挤满了人,正在举办一个面朝大海的演唱会。舞台上的唱得劲爆,台下的掌鼓得起劲。舞台的灯光投射在海中,海面有了五颜六色,舞台上的歌声传到海里,海有了波斓。夜幕下的狂欢更有味道,灯火里的生活更有温度,海边的浪漫与烟火人间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威海的旅程很短,只觉得所有美好一扫而过。威海的旅途很长,所有的片段足够铭记一生。我们经历了海上生活的体验,看过美丽海域的视角盛宴,亲身感受了威海数百年来的屈辱和崛起,登上过幸福大门,触摸到了幸福的滋味,也参与了威海夜幕下的灯火辉煌。这样的威海,偶尔想起或念起,是不是就会嘴角上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