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荒芜的城市(散文)
一
再次来到D城已经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从未想过它能荒凉凋落至此。记得以前的D城是个繁荣而欣欣向荣之地,如今应该是更加繁荣才是,从未想过它的情况竟然比多年之前还差,我好像已经路过了它曾经的繁华,如今的它早已枯萎凋零,如同一个暮年的老者,令人看了内心感慨,唏嘘不已。
记得多年前这条繁荣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道路两边的店铺数不胜数,卖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东西,每一家店铺生意都很好,人们的脸上也都挂着欣欣向荣的神色,大家似乎都很有钱一般,喜欢不停地购物,有什么新奇的产品都会疯狂地抢购。
如今这街荒芜到不像样,店员都要跑到路边来叫卖,里面的东西更是令人提不起兴趣,内向之人唯恐与店员那热情到过分的眼神相碰,就好像一旦彼此眼神交汇,就很难拒绝他们的热情邀约一般,不进他们的店里看上一眼,都对不起他们站在路边卖力的叫卖。
过往行人面对他们的这种举动,要么冷漠地经过。要么低头快速离开,眼神是坚决不能向他们的店铺看上一眼的,生怕让他们误会自己对他们的东西感兴趣,对你越发卖力地吆喝叫卖。我认为这实在不是卖东西的好办法,有时候甚至会打消了客户进店逛一逛的念头,恨不得加快脚步赶快离开,简直就是变相的赶客嘛。
我从街上路过,本想趁机去寻找当年那繁华的街景,绝料想不到时代在前进,经济在发展,曾经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却似倒退了一般。街道破败不堪,商铺倒闭关门的很多,人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和呆滞,仿佛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活力一般。
我的内心莫名的难受,不知道该如何来形容,仿佛是内心被挖空了一块一般。我见过许多地方,大都变得物是人非,但那种变化也都是从破败变为繁荣的,真没想到才几十年的时间,D城这样一个曾经繁华之地会变得荒芜起来,这儿可是城市的中心,如今真令人感到不忍直视。
街上的大小店铺,有的还在,有的已经不在了。我穿梭其中,唯独一家卖炒货的小店依旧,依旧如同当年一般简单、破败,东西依旧是一成不变的。很简单的用密封袋密封着,放在小小的木架上售卖。
它能在这曾经繁荣之地,屹立到萧条之时也算是厉害了,心想这夹缝中的小店或许是房东本人开的,因为不在乎房租,也不求什么收益,所以才能开的长久,而它存在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开着而已吧。
这几年因为经济低迷的原因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生活是越来越不容易,很多店铺挂着几件没眼看的服装,里面的客人寥寥无几,那些服装也实在是吸引不了什么人,都不知道现在的服装为什么不如以前好看了,奇奇怪怪的设计,加上网店的生意对实体店铺冲击太大,令得商品价格昂贵的实体店铺不得不一一倒闭。
我是个喜欢网上购物的人,实在是不太喜欢浪费时间到街上去买什么东西,感觉费时费力,我最喜欢逛的还是超市之类,喜欢在里面面对琳琅满目的日用品踌躇不前,放空大脑,什么烦恼都不想,看着产品挑挑选选,最好身后不要有导购员萦萦绕绕,喋喋不休,这种购物环境才最令人感到轻松自在。
在超市里面买些日常能用到的东西,因为明码标价的缘故,不会讲价的人也不用担心会买到价格不合理的产品,而且买再多再贵也不会觉得浪费,毕竟都是日常消耗品,是实实在在会用完的,每空瓶一件物品都觉得很有成就感,酣畅淋漓一般。
若说到衣服我大都喜欢挑选宽松舒适的,现在是越来越觉得穿着舒服才是第一位,不像以前要觉得好看是第一位,是否舒服再说,结果买回来穿个两次就因为不舒服而再也不穿了,总想着放着吧,总有一天会穿,结果沦落为压箱底之流。
等多年之后再次翻出来,捶胸顿足,觉得自己当时脑袋一定是进水了,居然会买这种华而不实之物,最终又或者继续压箱底,眼不见为净,又或者是拿去给人。
还是极简生活令人感到轻松,身心皆是如此,不被外物所累,心灵也要极简化才好,不要被太多思想垃圾所充斥,令人痛苦不堪,疲惫不已。
二
以前常常喜欢计划,恨不得计划到五年之后的事,如今多一天,多一秒都不想计划,以我活着多年来的经验来看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且计划好的能成真的少之又少,又费脑子又伤神的,管那么多做什么。
或许是烦心事太多的缘故,举步维艰,每想多一点都觉得痛苦不堪,那就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是一天吧。心想像寒号鸟一般得过且过也不是不行,只要没被冻死就好。想来是人经历了太多世事,也不再如年少那般有干劲了,人容易变得松懈起来,怎么舒服怎么来。
年少之时发愿,什么大计划都敢想,好像真能实现一般,当时也真觉得没什么不能实现的,如今想来自己莫不是疯了,一万个普通人中也不一定能出一个不普通的,自己竟然敢去奢望什么。
如今想来觉得好笑,如同买彩票的永远都有一种被命定了的信念感,仿佛自己就是茫茫人海中的那颗沧海遗珠,前世今生和佛祖悄悄约定好了一般,只要自己再坚持坚持,迟早有一天能如愿中奖一般。也不想想一亿个人中也就那么几个人能中,凭什么就会是自己,不过是痴人说梦,聊以慰藉罢了。
这些年我不思不想,也不认为自己是自己,仿佛是一个陌生人,过着别人的生活,因为只要不把内心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就不会感到痛苦,又常想若是能魂穿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里,到另一个环境去,是不是我这一生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能得到解脱,自己的心境也会变成另一种样子。想来人之所以不快乐,大多是无法更换一个环境,成为另一个人,去开启另一种全新的人生。
所谓人生,其实如同是被人做局了一样,在世间兜兜转转,其实谁都逃不出去,何苦折腾呢,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反而觉得以前的一切都很可笑。从小读书上学,到工作上班,兜兜转转,仿佛大家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玩弄于股掌,翻云覆雨,颠沛流离,都逃不过它的命运摆弄。
我原本以为寻着往日的街道,就能寻回几分往日的感觉,然而记忆时光如同被隐匿在了人海之中一般,无法透过阳光的裂缝窥见一斑,找寻不到一丝旧日的感觉,满眼都是心酸和刺痛,仿佛是在看着一群在泥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越沉越深,离我越来越远。
是这座城市抛弃了我,还是我从未融入过这座城市?又或者,终究是我抛弃了这座城市,如同抛弃了曾经的青春年少。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旧梦,一次次地刺痛着我,时不时要拿出来揣摩以前的对与错,明知已经没有意义,又仿佛上瘾一般,一次次咀嚼回味,一次次在伤口之上划上新的伤口,让它流血,刺痛,让自己感觉心还是活着的。仿佛有某种不甘,又明白可笑。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但又好像很无情。明明做着很无情的事,可内心之中又在兜兜转转地想着,念着,以为自己可以放下,其实从未放下过。
或许是理智在前,情感在后的缘故,在不被情感左右之前,我总是先一步做出了理智的抉择。看似正确,却往往对不起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要用多年时光来弥补内心受到的伤害,却又发现根本就无从填补得上。
有的时候理智做出的选择虽然正确,但正确的选择未必是能令自己感到开心的那个,人生总是如此充满遗憾,想来人世间大多数的痛苦都源自于求而不得,然而人世之中求而不得又是常态。
人大抵就是这样自以为理智,其实往往感情用事的吧。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让我感情用事的人和事不多,但每每都觉得致命,窒息。
酒店窗外的夜景凄迷,曾经灯火繁乱,车水马龙,如今稀稀疏疏,几簇灯光点点,仿佛只剩下大半个空城一般。这座城市曾是多少人的梦想之地,如今那些人中大半也都离开了吧。跨过山河的离去,又兜兜转转地想要找回来时路,其实人大抵就是在海上行舟,你以为有来时路可回,其实从你离开的那一刻起,就永无什么来时路了。
你去往你不可知之地,翻山越岭,穿过人山人海,看尽大千世界,却发现自己哪儿都没有去过,看尽人心千万,却发现都是千篇一律。
大家好像是急匆匆来参加了一场繁荣的人间渡劫,人家来了,你也急匆匆地跟着赶来,甚至来不及打点行装,就被人潮拥挤着走了进来。赤手空拳搏一搏,浑浑噩噩几十年。老了,也就该走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一生可谓一个笑话,可那又如何呢,不过是一笑了之罢了。
三
每次旅行我都会习惯性地往行李箱里扔一本书,好像有了书这次旅途才会变得有意义,睡前躺在旅店的床上翻一翻,听着窗外的雨点撞击瓦铃的声音,仿佛穿越远古,再品一口床头上热气腾腾的茶水,别提有多惬意了。
因为喜欢看书的原因,所以每去到一个地方我都想到当地的书店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特色的书店,淘几本心仪的书。想来现在的书店有一点不好,每本书都被塑料封着,生怕你看清了里面的内容不买一般。你看不见里面的内容,买书就往往如同猜盲盒一般,拿回去一看,封面介绍得花里胡哨,里面的内容却索然无味,华而不实,价格也不便宜,又打水漂了,放在家里还占地方。
还是以前的书店好,鲜少有塑料封着的,你能翻翻内容看看是否真的喜欢再买,也不至于买回去如同鸡肋一般。那时的人如果没有钱也能凭借毅力把一本书看完再走,即便当时没有凳子可坐,大家站着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也不乏席地而坐仔细翻阅的。
那个时候书店看书的人是真多啊,如今是真的少,偌大一个书店你能看到一个读者都觉得见了鬼了,有甚者连工作人员都见不到一个,若没有国家支持,光靠客户书店恐怕早就倒闭了吧。
虽然说这种幽静的环境很是不错,没有人能打扰你看书的雅兴,但每本书都用塑料封着,你又能看什么?只能是心中念着菩萨保佑,希望买回去的书打开能是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完能够受益匪浅,钱可千万别打了水漂。
这么多年,我还是喜欢读纸质版的书,电子版总是差点意思,或许是有些守旧的缘故吧。在昏黄的灯光下,寂寥的静夜中,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将自己融入书的世界里,简直就是种心灵上的享受,好像能一下子带着自己困顿的身心逃离到另一个世界一般。
每次到书店,我总会习惯性地去找一位女作家的书,那是从年少之时就喜欢的人,记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还是在街上无意中买的一本盗版合集,和一堆书放在一起,不知道她是谁,书里的内容是什么,只因为那花里胡哨的封面而买的。
当时我还是个没钱的穷学生,10元一本的廉价盗版书对喜欢看书的穷学生来说简直是慈善之举,我把它搁在一堆盗版书中带了回去,那个假期我一本本的看,简直如获至宝。里面蝇头小楷,看得人眼花,但每每遇到好看的书就觉得欣喜若狂,美滋滋。
当我读到这位女作家的书的时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华丽而忧伤的文字,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这位网络女作家,她偏冷的叙事方式令我狂喜不已,没想到自己瞎猫碰到死耗子,买的书居然如此对自己的胃口。
于是每年都会追她的书,记得她说过自己无论将来如何,都会每年写一本书,会一直坚持下去。而作为她的忠实读者,我也如同按照约定一般每年都要去买一本她的书,从以前的盗版到现在的正版,她的书我一本不落的买回去堆在床头。
很可惜近年她写的东西越来越不似从前,再也找不到曾经喜欢的影子了,虽然如此,仍旧像是有某种期待一般,希望这个如今变得陌生的作家,突然在某年之后又出了一本能有当年味道的书,如此这般我执念地收集着她的每一本书。
她风靡一时之时,以前书店很醒目的位置全都是她的作品,一目了然,欢喜不已,后来一次次去书店,她的书放的位置越来越偏,书也越来越少,无法集齐她全部的作品,只有最新的寥寥几本。我每次去书店看着她的书越来越少,内心就越来越难过,甚至有些担心,真怕哪天书店里再也没有她的书卖了,如今仿佛一语成谶,在D城的书店里我终究是找不到她的作品了。
好失望,我发了疯地从畅销文学找到了青春文学,来来回回几遍,最终心有不甘的离开。是啊,如今的她已经不是什么畅销作家了,她的重心也不放在写作上了,她有她的人生路要走,而写作只不过是她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她的书自然不会出现在畅销作家的书架里。
而她的人生也已步入了另一个阶段,不再写那些青春年少的迷茫、伤感和执迷不悔,她的作品又怎么会在青春文学的书架里面呢?那曾经的青春年少,如同蝴蝶般绽放过的人啊,也曾为我带来了多少欢喜和悲伤,终究也要物是人非了。
好像是心中的某种执念断了线一般,很失望。因她这个人,我喜欢了这么多年,直至不再那么热衷于她如今的文字,也仍然在为这份青春年少时的执着买着单,依旧会习惯性地每年买一本她写的书,哪怕如今她的书我已经不那么喜欢了。
想来不是她如今写的内容不好了,只是我更偏爱于她年轻时候写的东西。每个人随着年龄和境遇的不同,所写之物也都会转变,而我或许只是更喜欢曾经青春年少肆无忌惮的她,如今的她淡定从容,文字里面透着平静和释然,这些文字依旧会温暖许多追寻着她作品的人,她已经步入了另一种境界,无法再回到曾经的那种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