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生命中不朽的号角(自传体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生命中不朽的号角(自传体散文) ——灰姑娘的故事系列之八


作者:陈亚珍 举人,5095.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发表时间:2025-07-25 06:07:23
摘要:我必须靠自己的实力有尊严地“站起来”,我的理想不能消亡在眼花缭乱的世风中,也不能牺牲在别人的判断上,包括我的亲人。

给自己“充电”是一件十分缓慢的过程,童子功一旦误掉会落下终身残疾。可以说我的写作条件是完全不具备的。但我的经验是:不是条件具备才上路,而是走在路上才能完善了各种条件。兴趣和意志是文学基础,才华和能力是文学之舟!得出这样一条简单的经验需要一生的跋涉!
   我知道丈夫一直在等我失败,等我妥协。但他等了一生都没等到。要紧的是,只有时间写作远远不够,贫穷也是捆绑理想翅膀的重要因素。买书常常因为生活捉襟见肘而不能。那时候但凡有一点时间就跑到书店“站看”,服务员走过来,我即赶紧装出选书的样子,服务员一走,便又开始囫囵吞枣地翻阅,那时市内就一家新华书店,时间久了,总少不了遭遇服务员的白眼,甚至我还听到身后的讥讽。心里有气不敢回头,谁让咱白看人家的书呢?心想,等我成了“富婆”一定首先过足买书的瘾,定让服务员刮目相看。
   真是上天有灵!20世纪80年代刚刚有了奖金这一说法,我首次领了60块钱奖金,我觉得我完全是个富婆了。记得那一天,阳光十分的充裕,坐在公共车上心情好的楞想学雷锋,见了人就想问个好,且频频点头做出优雅的注目礼,这一天,我仿佛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暗地里却时不时摸摸衣袋,光怕60大块不翼而飞。到了书店,再不怕那服务员的白眼了,雄赳赳气昂昂选好了一摞书,然后把钱豪迈地往柜台上一甩,那服务员果然看了我一眼,又看了我一眼,我故意显得十分谦虚,内里却帝王似的骄傲。
   回到家中不敢公开,装在包子里,确定丈夫已走,我便如饥似渴地翻看选购得是否成功。哪知丈夫鬼使神差返回来不幸撞上,看着一堆书面无表情。我知道他不一定反对买书,关键是用钱的地方就像漏水的船眼,堵住这儿,那儿就冒出来。一个家庭的所需都在婚后一件一件置办。丈夫说:买自行车借下的钱至今没还上。我说那就还呗。他用眼睛瞟一眼书,我即通晓他的用意。我说这是一年的奖金啊,我没花工资。可我心里还是有些内疚!他无言地走了。设若他埋怨几句,我的心会释然一些,可是他有话不说,那眼神里的内容让我心碎!
   因为生活窘困,购书成了这个家庭的奢侈,我这才了知,实现那个遥远的梦想,需要各种条件的具备,可我一样也不具备……
   其实,上苍让我嫁到这座城市,已然接近了文学的边缘,而我却并不自知。
   那日,我写了一篇小说叫做《花王》,便朗朗地读给丈夫听,这时候进来一个男人姓穆,叫崇毛,大概是崇尚毛主席的意思。问说夫妻双双读毛著?
   丈夫笑笑地说,正给我读她写的小说。
   穆氏大发惊怔!说会写小说?娶回作家来了?拿来我给你找个编辑看看。一个不经意的来访,促成了我一生要走的路。
   月余后,一个连鬓胡,高原脸的人到商店找我,这个人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编辑张廷秀。平定人士。
   他问我写几年了?
   我的脸立即红透。说第一篇……
   第一篇?底子不错啊,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一个丑女,心灵纯美,职业是养花,取名《花王》这种反衬写法有点意思。他提出几条建议让我修改。然后徒步走了。我为张廷秀先生的造访心跳不已,脸因激动而一阵阵翻红,心潮自然是翻江倒海,文学之门突然向我敞开,就像丑小鸭快要变成白天鹅一样乐不可支,我以为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作家。这个浑然不清的感觉深藏于心,连夜晚的梦也是欢乐的。我的第一篇小说《花王》发表在《乡土文学》的前身《晋中文艺》,我做梦也想不到我第一次写小说居然能顺利发表,我并不知道“作家”不是发一两篇作品即为作家,充其量是个爱好者。但,那一刻我盯着白纸黑字觉得自己完全是个作家了。虽然这种感觉幼稚可笑,但回想起来,这种幼稚和盲目,曾经有过持久的幸福。幸福有时不是获得盛名和高位,其实是自我满足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的资源恰恰来自盲目和幼稚,它是人生中的天真与天籁。直至今天我依然怀念那个时候的感觉,在我眼前是长长的坦途,朝着金色的理想一点点靠近,前面定是鲜花和掌声。因了自以为是,再买书也不避乎丈夫的情绪了。“才”大气粗,我是“作家”我必须有书读啊!
   这篇小说变成铅字,把没见过铁树开花的家人们全镇住了,傻子也会笑出灿烂。于是姐姐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咦?怎么搞的,她怎么总能找出充分的理由让我停顿一会儿,而且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味儿?对姐姐的认可和崇拜是家庭惯性。思维停顿,不代表行为停顿,我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思辨智者即愚,愚者即智的关系,但对自己初见端倪仍有信心。人生最大的资粮是意志品格!无论多么有才华,意志是通向理想海洋的第一叶扁舟。它一路的风景是:怀疑、讥讽、打击、歧视等等,但是要珍惜这样的人生机会,这是上苍派来的“贵人”对你的试炼,没有他们就无法成就一颗灵魂。世人之所以各不相同,原因就在于对一切来自外部的阻力,有的人因此沉入海底,有的人因此浮出海面,用意志冲破它,去证明局外人想当然的错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认识你自己是必要的,但需要时间来证明,只要你能像海明威一样驾着意志的小舟,载着善念、真诚、勤勉行进,天道定会酬勤!这是我的经验!如果你努力变好,好就在某一个时段等待。如果你对邪恶感兴趣,沉沦会一路奉陪。
   我在发表了《花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知怎么写,写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没有人指导,盲人摸象,往往很多书花了钱却不对味。能与某个大师相会都是缘分,后来我才有这样的体会。学者任何时候都必须博览群书,因为他们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需要拿出旁证或者引证,而作家需要有选择地看。作家重点是在生活中对生命的体验和心验。写作和创作是两个层面,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看大师的作品,这是模仿期,有的人永远走不出模仿期,这就不能称之为作家,充其量是个文学爱好者。有的人很快找到独有的思路,有独特才叫创作!当“创作”的祥云降临,你就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你不能重复大师的思考和发现,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独特的发现和认知。这是很久后我才确定的。
   那时候当售货员,被人叫做“柜台作家”,仿佛小有名气。它给我带来了光荣,同时也带来困境,大家确实很尊敬我的文学活动,但在柜台上偷看书,有了感觉还偷偷写作,如此,这种“伟大”行为,多次被领导抓住训诫。柜组长也不大愿意要我这样的成员,连相处甚好的同事在这件事上也十分旗帜鲜明。在这种困境中我也想的分明,你想写作,可你挣的是这个岗位的薪水,别人没有义务舍弃自己的利益为你开绿灯,于是我并不计较同事们的另眼相看,可是柜台无人时,我仍不遵守纪律……
   我就这样战战兢兢走在文学的朝圣路上。20世纪80年代,有一句最流行的话,说抓一把石子扔出去,砸住十个人有九个是文学爱好者,我也光荣地列在这支阵容中。我的同学中,朋友里,家中祖辈三代也找不出与艺术有关的人。一切都需自己开路,但绝非应景,或者说图其光华,而是有一种情绪像风一样吹向笔端,那么渴望付诸纸上成为文字。可是我在众多文学爱好者里面并不被看好。我看到每一个人都十分自信,尤其是一些女作者总有男士们主动欣赏她们的手稿,并和她们促膝攀谈,表扬她们的才华,邀请她们跳舞,愿意为她们推荐作品,她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引起若干人的赞赏。他们说话幽默,彼此侃侃而谈,举止做派都十分“作家”化。谈论着上什么学,考多少分,授谁的课,我以为那便是优雅。而我却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很冷清地观看,没有人赞赏,没有人攀谈。我呢,从来不会主动接近人。其实我也很想参与进去,可是我却像个局外人。不知是我不敢踏进去,还是这个人群根本就不需要我这种人。
   这种“忽略”让我再次感受到我先前被冷落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文学活动集体去看电影,排着队依次往里走,偏偏轮到我时,把门的人就卡住检查,直到带队人证明了我的身份才被放行。我的心突然刮起了狂风,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到我这里就卡住了呢?难道我不像这个群体的人吗?这样的一个细节刺激了我沉淀已久的自卑心,它重新笼罩了我。我想起妈妈的忠告:“全世界的人都能当了作家你也当不了。”这个记忆再次深深地打击了我。姐姐在我的本子上写了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似乎也刺伤了我的自尊。三妹看到我追求理想的苦楚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她们都成了哲人,好像都提前看透了我的终局。我开始怀疑自己,可我又不甘心。
   妈妈说:“一个女人最要紧的是相夫教子,整天不务正业,该做甚不做甚,想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有什么用。作家是大文人,坐在家里了知天下事,你行?”一个朋友也说:“在我的感觉中,作家要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见你成天抱一本稿纸,能行?”
   我当然不能说我行,别说坐在家里了知天下事,就是跑出去也不知天下事。可我仿佛踏上了征途就再也不能回头一样。由于种种否定,我觉得我就是个“悲剧角色”。
   我写长篇小说《碎片儿》时。深感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把完整的情感撕成碎片,我是人,我愿意爱人,我也有被爱的资格。可我觉得世界到处是等级森严,到处充满冷漠!我仿佛在那时就了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我好像一开始从事文学就要把心交给世界来评判。我是那么小,我的亲人就告诉我很丑很蠢愚。我总是想:世界是美的,我是丑的。若我努力完善自己,世界就一定会接纳我。人在内心不强大的时候总是向外求,希望外界的援助。自己内心的温度没有升起来,外面寒气就会逼进来。
   《碎片儿》写了8万字,单本出版太短,杂志发表又太长。我也不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我先是向一个杂志社投稿,过了半年也没有消息,我和一个写作的女友前去探究,那个编辑笑笑地翻出稿件,弹了弹上面的灰尘。派头十足地说,对新作者的文字应该是看一看,提些建议才好,可是还没顾上看……说这话的时候心不在焉,眼睛一直瞟着我身边的女友。又说,要不,中午我看看,下午你们再来拿?眼睛依然不在稿子上。稿子躺在桌上,我求知心切,但编辑大人已经不说稿子的事,却是和女友认真地攀谈起来,得知女友也写作,就说你怎没带稿子来我看看?写了稿子一定拿来给我呀,差不多就发了。
   女友抿嘴笑笑,神情矜持中带着惬意。
   我整个人都僵住了!醒过神来时,我失望地取过稿子。心想,手中拿着稿子不看,却非要看没出生的稿?由于起步时在晋中文学界遇到的编辑太过理想化,他们真的像童话世界里的主人公,因而面对突发情况不知就里,是他们让我把文人一律想得高尚而纯洁,且发自内心的尊敬。今天我虔诚求师却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他很大程度打破了我自筑的童话……
   我怎么也不想承认这是我所看到的真实情况。写得不好退稿我认,看都不屑于看其心大失所望。
   我和女友走出来,女友偏又说一句:我是不想写,我要写出来肯定能发表……
   阳光下的我悲惨之极。无论如何也想不透彻怎么会是这样?回到家中我把稿子丢在地下,狠狠地跺了几脚以表示愤慨,然后蒙头“大睡”,把丈夫吓了一跳!说怎么了这是,遭了匪劫?我听到丈夫把稿子抢救起来,打了打土。说怎么把伟大的作品扔在地下吃土了,这可是夜夜点灯熬油爬出来的格子,这样对待自己的心血不大对头,看看,都弄坏了。
   我听到丈夫在用手瑟瑟缩缩抚弄那些纸张……泪水悄悄地流下来,但此泪不能流给丈夫看,我还没有妥协,因为编辑并没有看稿子,他还没有权力否定我。或许我可以再等等,容他中午看看?可想起那心不在焉的样子,想起女友的话……这让我很是不能理解。
   我反复问自己,我是不是不行?我是不是真的不行?是我的作品不行,还是我自己本身不行?女友没写出来就知道可以发表?编辑这么有神通?
   哦,我想起那些人总是炫耀他们上什么学,授什么课,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那个时候都在给自己抢文凭,以示身份不凡。如此这般,我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好像也该弄个文凭才能融入进去。我完全被世间的规则所捆绑。没有人告诉我今后的路该怎走。忽一日一个朋友介绍了另一家杂志社编辑让我投奔,当然,他说,签上他的名字有可能好发一些。为了证明自己,我愿意尝试。不久接到一个电话,说这篇小说很感人,编辑看了掉下眼泪。我精神大振,驱车前去拜访,可“流泪的编辑”不管事,把我介绍给管事的编辑,结论是可发。我高兴得如同“精神贵族”凯旋而归。可是,后来每次询问,编辑都是一个字:等。所定发稿时间不是年终就是年后,长达两年发不出。把我的耐心彻底磨掉之后,再次询问,正遇那位管事的编辑醉酒归室,稿子的事无法谈论,其醉态言行令我吃惊!此后不敢询问,也不好前去索稿。
   这份稿就这样石沉大海,在无限的等待中没有下言。论起此事,懂行人说我写作太投入了,“功夫”在诗外。此话我想了一辈子也没有想透彻。我不相信梵.高的早逝与他生前卖不出去一张画毫无关系,艺术家的苦闷不是创作而是不被认识。如果有人一开始就超脱到了他的创作是让云看,让雨笑,让太阳哭,纯属玩儿,我觉得那是假清高,除非他已经有垫棺作枕的作品证明了自己。

共 78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颇具真情实感的自传体散文。陈老师以独特的文笔,真实的情感流露,毫不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成长之路。老师用自己所经历的艰难跋涉与成长中灵魂的觉醒相互映衬。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读书遭受的阻力相当之大,买不起书,经常站着遭受白眼,而丈夫的沉默和家庭责任也在无形中让自己开了成的压力等。如果精神上来自家庭成员的否定可以理解,但文学圈的冷漠和编辑的势利。那些现实中的关系稿人情稿等则更让人弧独并产生怀疑。尤其是一种大环境下,文风的世俗化,思想上滑坡,这些都让有责任心的自己常常为之困惑不断。文学是灵魂的拷问,其社会教育功用责无旁贷。老师能坚持初心,坚持真实,坚持在物质贫困与精神追求之间发力,坚持在家庭、文坛中坚守孤独不断抗争,最终完成了意志、尊严、平等的灵魂觉醒。今天,很少文人能一直坚守对文学初心的朴素追问,能坚持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探索,能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并有尊严地站立坚持。然从文篇美文中看,陈老师做到了。有人说:艺术魅力在于细节的生动、情感的真诚、语言的质朴有力以及思想上升华不断,而此佳作也在超越其说,文章情节感人,脉络清晰,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超越时代的文学价值,真正地体现了文章主题,令人敬仰和学习!【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5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7-25 06:14:35
  艰难经历铸就了成长的动力,坚持是一种力量,守真是一种责任,老师初心不改,很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7-25 06:18:27
  欣赏佳作,感悟成长的不易。在品鉴中,我不仅是羡慕,更是理解了一位文学家所赋予的责任担当。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7-25 10:30:37
  为成长干杯!文学对我而言,是陪我成长的工具,文学是手段,成长是目的。
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7-25 10:27:40
  很喜欢看编者按,这是一次心灵交流,只因大家都在写作,我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希望文友们不弃交流。
4 楼        文友:乡笛        2025-07-25 11:30:34
  写作是一件十分坚苦哟苦差事,必须多学多练,坚持不懈,还需要谦虚务实。文章情感丰富,叙写朴实,富有哲理,值得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