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家园】该“卷”什么(随笔)
该“卷”什么
儿子平时习惯自己在家磨一杯咖啡享用,近些天,常看到他早晨点一杯外卖咖啡。问缘由,说是外卖平台上有羊毛可薅,同样一杯只有原价格的三分之一或更低。
7月份以来,外卖大战如火如荼,美团、京东、淘宝三大电商巨头的竞争如这酷暑持续升温。先是京东外卖官宣百亿补贴,挑起外卖战事,紧接着淘宝闪购500亿补贴,美团则给用户发送了大批量优惠券,甚至包括“0元购”优惠券。这瞬间点燃了全民消费热情,用户涌入平台的流量堪比春运高峰。到7月中旬,京东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秒送仓”服务,平均15 ~30分钟就能送到你手里。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创新高。美团通过奶茶、咖啡等小额高频外卖流量拓展即时零售,日订单量成功创下了1.5亿的新记录。奶茶店卖到爆单,以至于网友们调侃,每日一杯的奶茶使血糖一路飙升。
外卖大战热火朝天的背后,消费者消费决策被优惠补贴诱导,真实需求被价格操控,逐渐沦为资本流量游戏的“提线木偶”。商家为了抢单,利润薄如纸片,品质保障荡然无存,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骑手们争分夺秒,为尽可能多送一单在红绿灯间搏命。难解难分的三大巨头贴身肉搏,使实体企业、商家卷到“赚吆喝不赚钱”的困境。
与此同时,平行的另一个世界里“卷”的是科技人才的争夺,是高端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当美团工程师为送达时间误差减少10秒而欢呼时,马斯克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用华人科学家设计的控制算法让星舰在大气层外完成自主对接。我们的外卖企业盯着的是下一季度的财报,而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的是百年火星计划。马斯克旗下的团队研发的Grok像一位智慧的“知识编辑”,正在用算法重构人类知识体系,他的团队华人占比超过七成。扎克伯格豪掷千亿狂揽华人AI大牛,将余家辉、赵晟佳等华人AI专家以千万甚至上亿年薪纳于meta麾下。年仅30岁余家辉是meta首席科学家。清华AI实验室培养出来的赵晟佳及动态神经网络压缩技术,每年为Mate节约5亿美元的算力成本。那些全球科技巨头给顶尖人才的除了高额的薪资,还有成果奖励和股权激励兑现的巨额财富。斯坦福华人教授李飞飞凭ImageNet 专利获得数千万美元的奖励。
全球科技巨头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展现出对华人科研人员的特殊青睐,中国科技人才已成为全球争抢的“硬通货”,可见我们的培养体系是有能力培养顶尖人才的,清北顶级科技大脑频频被欧美企业“天价挖角”。令人扼腕的是,我们用最顶端的头脑进行算法优化,日夜钻研的是如何高效发送一份黄焖鸡米饭,抢到更多订单。如何让用户为了一包餐巾纸在平台多停留3秒,获得更多流量,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拥有大量高端人才的电商,把大部分技术资源投入到怎样立刻创造收益的算法优化上了。当清华北大的AI博士生在硅谷设计核聚变控制模型的时候,他的同门师兄正在北京编写奶茶销量的预测算法。
这令人触目兴叹的一幕犹如文明的两端,一端是沾满油渍堆积如山的外卖餐盒,而另一端是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这种智慧及技术的投入的大相径庭,成了新科技时代的奇观。历史不会铭记你一小时能送多少盒饭,却会将那些发现和推进硅基文明发展的壮举镌刻在科学发展的史册里。
高端人才的流失有多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薪酬体系的合理性。所得与付出差距太大,就很难留住人才。一个科技精英团队呕心沥血研发的高科技项目,被企业区区几百万元就买断,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另一方面是职业生态欠佳,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的组织形式,使科研项目带头人没有技术话语权,没有技术路线的拍板权。再一方面是评价体系的不科学。如果研究成果不能更快速商业化,不能立马获得效益,就会被无情否定。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该“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