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蘑菇房(小说)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柳岸】蘑菇房(小说)


作者:稀土 布衣,16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发表时间:2025-07-25 10:52:06
摘要:蘑菇发迹靠的黑恶和违法,黑锁链败坏社会正义,只有群众齐心,和黑恶斗争,最终胜利属于光明和正义。


   “费这么多笔墨写‘蘑菇’的故事,有必要吗?”河套地区日报社顾主编当面嘲讽熊大记者,“抓主旋律且莫兴趣使然。”
   熊大记者自有盘算,二弟小熊私下里提供了许多蘑菇的细料,来自蘑菇醉言,还有别人讲的、江湖传的等,反正有多精彩谈不上,只不过雷人程度却很惊奇。关键是从小到大五十年,熊二为啥有此雅好,熊大记者明镜似的,弟弟出于报复心态,这得从弟弟的熊熊金融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千万元装修说起。
   熊二在市中心博业大厦按揭了一套300平方的写字楼,最好的20楼层,最佳的东南方位,两面落地窗,一面向湖,一面靠山。山东商会黄秘书长亲自送富贵观赏瓷瓶一对,请住会书法家赐墨“恭贺雄总乔迁金屋”。熊二双手合十笑脸相迎,欢迎贵人降临。
   黄秘书长是熊二故人,介绍其加入山东商会,认识了诸多道上的朋友,带来了诸多的商机,这几年熊二第一桶金抱得家归,自有黄秘书长首功。黄老刚过八十大寿。退休的那一年,在央企河套地区某二级单位财务科长任上,为给公司领导背包袱,撕毁小金库账簿,贪污罪领刑三年有期徒刑。七十岁那年得了癌症,割了半个胃、半个肝还有半截小肠,自娱“半拉不全先生”。黄秘书长不被青壮轻视的优势,他先做后说,有时光做不说,就这两项足可问鼎中原。第一届商会会长联习会议上一致表议,发放黄老双份工资。
   熊二对老黄比对熊大显的亲近几分,每每侧身对着黄老,双手平顺放于膝前,开口之前必带“黄老”。黄秘书长很喜欢熊二的恭敬和谦逊。
   “对了,熊总,我给你介绍一位装修公司,这是法人蘑菇的电话:1390##05555。他可是一个大能人啊,奇思妙想多如牛毛,最大的本领是策划。我让他好好给你策划一下,包你满意。”
   “谢谢,黄老。装修好了,我请您先喝酒后喝茶。对了,总顾问聘书已备好,一年一万元,奖金另付。”
   “好孩子,讲究人呵,成大事,就靠你。”说着,黄秘书的千层底布鞋悄无声息迈进“井”字型中部的电梯间,身穿青花旗袍的两位女孩,扭捏腰身伴其左右。
  
   二
   装修三个月,熊二对蘑菇佩服得五体投地。蘑菇身着汉服,须发半白,山羊胡子一扎长。酒过三巡,二人论起年龄,熊二小蘑菇几岁,执意喊蘑菇师叔。蘑菇解释称呼二哥更亲切。一天两顿酒,蘑菇从不醉酒,就是话痨,酒进肚越多语言越奇特,比说书还要精彩。
   蘑菇五岁半算过命,算命的老先生叫李半仙,邻村的,三代算命为生,当地小有名声。这天大早,蘑菇爹借了一辆排车,把蘑菇安置在车尾部,由蘑菇妈按扶着,谝话说去赶集。一路上手不离手,生怕野孩子被勾了魂半路跳车,瞎了半袋小米。半袋小米在七八十年代是一份不小的钱粮。
   “土命,是一个大土堆,一生不顺。”李半仙的声音如朽木断裂,费劲地吐着蜡黄的舌头摩擦着,像离开水的鲶鱼弹出唇外几个碎牙。
   蘑菇爹愁得眼窝深陷,眼神恍惚,焦虑地问:“多大的土堆?”
   李半仙眼皮也不抬:“比你家村前那座山还要大。”
   蘑菇爹不再吭声,心里已经结结实实装下了一座山,头已经抬不起来了。
   归途颠簸,排车吱呀作响,蘑菇蜷在车尾,爹一路沉默,娘的叹息声在空气中凝结又碎裂。这次算命性格内向的蘑菇妈落下病根,六窍淤堵不久谢世入土。
   算命倒让蘑菇朦胧觉得,自己竟然是一座大山,生来便带着邪祟的烙印,注定不是世间寻常人。
   熊大记者与蘑菇喝了一次酒,证明蘑菇的智商稍高于常人。在文人面前言谈举止不落下风。蘑菇金语:“读书识字,只有读了书认了字才像一个人,才有了回忆往昔的资本。”
   蘑菇就读的子弟小学藏在苹果园中,无墙无界,四排房子围住满园果树,东西各有一个出口。校长姜不辣,人如其名,眼神锐利。
   蘑菇的劣迹在此萌芽疯长的第一例,向姜不辣开了第一炮。他把鞭炮插进茅坑粪便深处,引线拉长展开,等嗤嗤燃尽,发生“砰”的一声闷响时,姜不辣习惯性地蹲在第三个茅坑上,等满身污秽的校长冲出茅房,跑进办公室,校园顿时哗然,粪便的臭味弥漫了一天一夜。姜校长大病好几天,工会王主席带着民兵进驻校园,站在苹果树下执勤几天。这壮举虽未当场擒获元凶,却使“蘑菇”二字在校园的窃语中悄然镀上一层异样光彩。
   另一回,他将一块猪骨牢牢捆绑在回民同学沙耀金的门锁上,沙耀金和他父母三人在门外急得如同热锅蚂蚁,直至深更半夜也未能进家睡觉。
   自此,沙耀金那燃烧着屈辱和愤怒的眼睛,便成了蘑菇童年记忆里一道冰冷的刻痕。从此二人有了世仇,几十年不相往来。
   熊大记者与蘑菇第二次喝酒,证明蘑菇的情商异于常人。蘑菇引用黑塞诗歌里的一句话;“还有活着的人吗?我向他们喊话。”
   蘑菇妻子戴晶的确气质高雅,五官精致,有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潜质。他们俩津津乐道当初的婚恋。
   那一次约会在泰山小红门的断桥上,他望着远处天际线轮廓,脱口而出:“我以后要当总理。”
   女友愕然,声音里带着谨慎地试探:“你说的是…公司经理?”
   “是总理!”蘑菇斩钉截铁。
   女友蹙眉:“我不喜欢空口说大话的人。”
   蘑菇固执地回应:“我是认真的!我有头脑,在进步,只差机遇!”
   女友摇头:“以后别用这种口气说话了,我真的不喜欢。”
   约会草草收场,但旅游继续,大山之巅没有回头路,台阶仍需一阶一阶地登。
   戴晶趁着酒兴继续揭他的短,熊大记者默默寻找小说的梗。戴晶说后来我们家倾尽所有积蓄,还举借不少债务,买下城郊一套低贱抛售的顶层楼房。这竟是厄运的开端。雨季来临,雨水在精心装点的楼顶花园肆意流淌,最终汇聚成浑浊的池塘。屋内四处漏雨,叮咚作响。更可怕的是,未经告知,巨大的电视信号塔如钢铁怪兽般盘踞于他家屋顶之上,日夜嗡鸣,年纪轻轻就如同患了耳疾耳鸣。他愤怒地搜集证据,一次次将邮政局告上法庭,却次次败诉。转过神来接着起诉开发商和家具供应商,连锁官司十年没有消停,疲惫和绝望深入骨髓,他那张因激愤而扭曲的蘑菇脸出现在晚间新闻里,成了街谈巷议的“著名”房闹代表。
   开发商和家具商面对镜头,双手一摊,表情无辜又轻蔑:“十几年了?谁还记得清?证据呢?”
   现实冰冷坚硬,蘑菇的“总理梦”碎了一地,当一介无忧民也不容易。他守着漏水的破屋,债台高筑,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念头如同地底钻出的毒蘑菇。毒蘑菇在绝望的黑暗中悄然萌发——既然循规蹈矩的路被堵死,何不自己“造”出一条路来?
   熊二站得笔挺:现在我宣布博业大厦熊熊金融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装修完工,请各位金融大佬和总顾问黄秘书长剪裁,一同参观并提出宝贵建议。
   二十层里外张灯结彩,人头攒动,鼓乐团吹吹打打,热闹之余似有一些不协调的声调。20层井字型的另三个角有三家企业,他们联合拉起横幅,白底黑字醒目写着“对霸占公共走廊、休息间、卫生间行径斗争到底!”
   原来,蘑菇把楼层四个通道封堵了两个,只留下单向的一个出入口,侵占的公共面积达到360平方米,靠里的边墙打了橱柜,两个近60平方的休息间改成了茶吧和游戏室。之前,蘑菇的公关小姐分别找了三邻居,书面告知虽然装修了这些公共区域,允许邻居免费享受咖啡、茶点、游戏等。他们中有干脆拒绝的,也有偷偷举报的,最终无疾而终,抗议无效。但是,熊二彻底被孤立了,上下楼见面如临大敌,没有一人和他以及熊熊公司的人打一个招呼或问一声好的,只有鄙视的微笑和不屑的眼光。这种冷暴力比杀猪刀锋利一万倍,不到半年,熊总主动卸掉两扇玻璃门、橱窗,清理拉走全部家具,恢复原状。这一折腾,里里外外,熊二两年亏损。为这件事情一直向熊大诉苦,一句口头禅挂在嘴边,“无德无良害死人”。
   不久,蘑菇大厦倒塌砸死一家三口,那个惨呀!进城务工的小夫妻结婚不到两年,女儿刚满周岁。城中村两个楼房之间加盖了五层简易房,没有地基和承重柱梁,三人年龄加在一起不到五十岁,据说女儿是窒息死亡,被烟尘堵塞咽喉致死。蘑菇进了看守所,等待法律的严判。几所学校的师生联名要求司法部门对蘑菇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熊大记者第一时间到了现场,按照主编要求当天晚报发了消息,第二天日报补发了二千字的通讯,报上的“毒蘑菇”和“蘑菇房”两个名词成为六百万人口的城市街头巷尾争论的话题。
  
   三
   接下来的继续采访纯属熊大记者的个人行为。主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面批评,背后还是认可熊大记者的良知的。
   蘑菇都是很漂亮的,特别是下雨后,从土里头冒出来,鲜鲜的,嫩嫩的,五颜六色的,往往成为餐桌上的珍品。蘑菇不应该成为大家咒骂的对象。蘑菇最值得夸耀的事情,莫过于盖蘑菇房。在城市里,盖蘑菇房不是那么简单。在h省,蘑菇独一泡。熊大记者报上总结的要髓---占公共用地或者在楼房上面加层、在底下掏空,反正形成新的免费空间,外租可以赚钱,自用省去成本。蘑菇最初下海做酒品批发,生意萧条,不挣钱赔吆喝。他租下临街一片狭小铺面,在原本低矮的平房顶上野蛮地叠起一层。里面相邻公园一角,偷偷占了几亩盖了仓库、办公室、休息室,地下挖了地洞做餐厅,把冲水的水池改成天井,透气,透亮,养了金鱼。蘑菇当初踏进这凭空生出的空间,脚下新抹的水泥尚未干透,带着湿冷的腥气。他深吸一口这充满禁忌的味道,嘴角扯动,无声地笑了——这不仅是多出的几十平米,这是他向规则宣战、向绝境索要生机的第一块阵地。这一夜,一个叫“蘑菇房”的怪物,在城市躯体的缝隙里,悄然扎下了它扭曲的根。
   十里八街找蘑菇装修的络绎不绝,客户眼神里交织着惊愕、艳羡与一丝按捺不住的贪婪。“蘑菇兄弟,真有你的!”五金店的老张嗓门粗哑,拍着他的肩膀,手指却暗中用力,“这‘楼上楼’,怎么个弄法?我准备再开一家买卖电缆的商店,给哥透个底儿?”
   蘑菇咧嘴一笑,“底儿?底儿就是胆子和砖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出钱我出力,账面公开,送政府的黑金翻三番,出手一我得二,建筑材料翻一番,出手一我得一,另外第一年租金四六开,我六你四。”
   老张露出大板牙,上半截烟渍黑黄,下半截卡住一根韭菜和几粒米饭,摇头点头不止。
   老张直接问:“黑金什么意思?”
   蘑菇毫不费力地解释:“比如,临街店铺两个房体的夹缝搭建出租房,比外扩和加盖二层显眼,首先要打点房管部门,特别要和城建部门保持友好关系,只要木已成舟,再美化一下,规划局看不见,城管不屑于管,就没有谁提意见了。”
   老张的油灯一点就亮,马上回答,“明白,明白,成交,快干。”
   老张之后,老李、老赵、老刘,一个接着一个蘑菇房在城市的夹缝中如雨后蘑菇生命力顽强茁壮生长。蘑菇很快成为地区商界奇才、鬼才,高楼大厦顶端建了楼顶简易房,出租办公室、网吧、餐馆、游戏室,地下挖深洞成为宾馆、储藏室、仓库,大街小巷见缝插针,建了不知其数的出租屋,酒吧、书吧、手机店、理发店,没有竞争,独一份,一年收入不亚于一家中型企业。
  
   四
   熊大记者将有些不能公开的资料,通过新华社编辑内参,逐级进入市委、省委主要领导手中。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运动悄然秘密布置,清查核对国有不动产边界受侵案件集中行动试点,在河套地区全面展开。动员大会之后,河套地区规划、消防、安全、房管、城建等部门大小有问题官员主动交代问题、退出受贿礼金礼物。第二步开始集中拆除高楼大厦天台圈占、违规搭建违建、大街小巷扩建建筑。
   市电视台专门做了一期警世连线节目,电视台的直播车直对拆除现场,镜头冷酷地捕捉着每一帧公开拆除的画面。六百万市民守住电视屏幕,目不转睛盯着蘑菇的蘑菇帝国轰然倒塌这一大快人心的画面。首先是蘑菇的豪华公寓被查封,特写画面,公安局盖有鲜红国徽大印的封条;几亩公园角地曾经装修金碧辉煌的洞穴被填埋,上面恢复地表绿植,种植了十几棵桂花树;摩天大楼顶端的“天空楼阁”上面的几百吨重的,号称h省最大体量广告牌正在切割,一块块的从高空被吊车长臂卸下来,这可是一天三万天价广告费。十字路口万名群众齐声高呼,高呼打倒蘑菇房,还百姓一个风正气清的郎朗乾坤,这个场面只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才能深深感知它的威力。
   钢筋铁塔广告牌按秒计算金钱,蘑菇随着蘑菇房的倒塌,金钱帝国随之消亡。法治社会拨云见日,人们亲眼得见司法文明就在身边。此刻,铁窗里扭曲变形的蘑菇,他不再巨大。
   “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的土堆。”此时,李半仙的孙子如是说,他爷爷曾经的谶语没了法力。
  

共 49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报社记者熊大的弟弟熊二的视角入手,讲述了投机分子蘑菇的非法发迹史。记者熊大将有些不能公开的资料,通过新华社编辑内参,逐级进入市委、省委主要领导手中。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集中拆除了蘑菇建设的高楼大厦天台圈占、违规搭建违建及大街小巷扩建建筑,蘑菇及涉及各级官员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小说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弘扬了正气和正义,是一篇正能量满满的小说佳作。【编辑;钟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钟远        2025-07-25 10:54:19
  谢谢稀土老师赐稿。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 楼        文友:老百        2025-07-25 11:44:51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3 楼        文友:稀土        2025-07-25 12:07:30
  钟远编委把末改成莫,我眼前一亮,谢谢编辑辛勤工作。您对文章主旨把脉极准,正能量满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