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只此青绿(散文)
2022年1月底(即2021年农历除夕),晚饭后。我静坐于成都家中客厅沙发上,打开电视,凝神观看央视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看过诸多节目,甚觉无趣。及至看到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后,不觉眼前一亮,深感震撼。
在空旷大气而极具现代感的央视舞台上,舞蹈剧《只此青绿》以巨大的同心圆为表演背景,在琴声悠扬古韵四溢中徐徐展开一幅青山绿水画卷……
画面中,月光朦胧,山高水远。
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如七颗流星,在时光交错的舞台上纵横驰骋,变化莫测。渐次展开的幽深画境,层次丰富,如梦如幻:一轮朗月高挂在夜空中,暮色霭霭,天地无际。生活在现代的展卷人与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四目相对,微笑作揖。霎时间,古与今相通,情与景相融,静与动相间,实现了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和文脉传承。
目光所及处:桔黄色的舞台背景下,一幅长画在和谐优美的旋律中慢慢展开。云雾缭绕,霓虹闪烁。领舞孟庆旸女士率先登台,她步履婀娜,眉目传情;接着十余名年轻女演员相继出场,漫步轻舞,围绕在领舞者身边,如众星捧月。仔细观看,发现舞台上众舞蹈演员均为相同装扮:她们头顶的青丝俱梳束成高耸的山峰髻,身上穿着一袭青色长裙,裙摆拖在光泽见影的地板上,似朵朵舒展的青涩荷叶。肩上披着淡绿色的宽大云肩,青绿相间,庄重华美。可能是为了方便舞蹈表演吧,女演员们都赤着脚,没有穿鞋。放眼望去,这些衣袂瓢飘的女子,看似都很年轻,大概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出头吧。她们个个面容俏丽、皮肤白皙,身材修长,苗条温柔。在宽阔高尚的巨型舞台上翩翩起舞,宛若众仙女下凡。
随着舞台背景及音乐节奏的细微变化,众演员的舞姿、队形、动作、神情等也相应地不断改变、调整。她们或鹤立鸡群一枝独秀,或天女散花五彩缤纷,或整齐划一动作一致,或彩云纷飞三五成簇。在低沉舒缓的音乐和美仑美奂的舞姿中,舞台的背景画面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仙女们用裙摆作笔,用地板作布,用身体作颜料,在宽大的央视舞台上倾情演绎着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艰辛无比的创作过程,见证着《千里江山图》出台前后的呕心沥血和来之不易。在表演接近尾声时,随着背景画面的完全展开,一幅清晰明丽的巨画《千里江山图》身披青绿色罗绮,向观众们款款走来,似乎带着跨越千年和相隔万里的神秘微笑,还有些许惊奇、激动。
据资料记载:《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18岁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皇帝题诗,后隔水有北宋名相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书画家李溥光和尚的题一。打开卷轴,开端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此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江西庐山和鄱阳湖。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之质,充分表现了青年画家王希孟严谨勤勉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绝伦的艺术造诣。该作品以巨幅长卷形式,立足于历代山水画传统,画面细致入微,整体气势恢宏。远观画面,只见山青水绿,郁郁葱葱。群峰如雨后翠竹,亭亭玉立,空灵俊秀。四面江环水绕,清澈可鉴,静水流深。近看则山峻路险,怪石林立,如万剑穿云。云雾氤氲,水波微荡,鱼虾欢戏。总之,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叠嶂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生动唯美、如翡似黛的江南山水图。
信步其间:江渚渔村、茅舍竹林、水榭亭台、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着渔歌唱晚、隐士行吟、商旅赶集、飞鸟逐翔等动景,可谓动静结合相印成趣。该作品在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传神,形态栩栩如生,画中飞禽用笔轻轻一点,便具展翅翱翔之态。《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我国古代青绿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细腻情感及审美情趣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独步千载,旷世罕见。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随着电视屏幕慢慢展开巨幅画卷,屏息凝视。开始步入画面第一段:迎面一座高山壁立千仞,山巅直插云霄,其后群峰蜿蜒,水天一色。烟雾弥漫处,只见楚国士大夫屈原怀抱古琴,峨冠长袍,独自屹立于山巅之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以其忧国忧民、浪漫多情的胸怀,和登高望远,洁身自好的节操,开辟了古代辞赋“香草美人”的传统,成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楚辞之祖”。
峰回路转,移步换景。进入画面第二段:从前景山峦村舍起势,放眼望去,隔岸群峰傲立,次第舒展。一座拱形石桥横跨江水两岸,桥上有一个八角亭子。清风徐来,花香若缕。忽然从亭内传出吟诗作赋的声音,瞬间打破了江面的平静。其中一人高声吟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吟到动情处,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一人接着昂首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之后,其他几名诗人相继吟唱着自己的得意诗作,对酒当歌,慷慨激昂。至暮色已沉,玉兔高照,方含醉四散。参加此次吟诗会者,原来是唐朝数位著名诗人迁客,包括以孤篇压全唐的“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浪漫奔放、独立不羁的诗仙李白,心忧天下、以诗为史的诗圣杜甫,关注苍生、体贴民情的诗王白居易,沉着雄健、风格自然的“诗豪”刘禹锡等。
目光缓移,渐入佳境。迈进画面第三段:山势渐陡,群山起伏,与第二段山水以长桥木廊相连,曲渚回湾,风光旖旎。数座主峰相互依偎,其间山路曲折,似数条丝带盘绕至云雾深处,幽远迷茫。秋日西沉、晚风拂柳的江面,一叶渔舟从澄明如镜的江面轻轻划过,荡起阵阵梨花似的涟漪。小巧精致的渔船里,载着七位宋朝文学巨匠,诸人在小船内或载歌载舞,或吟诗作赋,或谈笑风生,或指点江山。他们分别是欧阳修、苏轼、陆游、文天祥、李清照、岳飞、辛弃疾等。这些宋代文人雅士中,有的身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留有传世作品流芳千古;有的精通诗词格律,自成一家,风格独特,开启词坛豪放洒脱或婉约含蓄之风,成为一代词坛宗师级风流人物;有的身为爱国名将,满怀精忠报国之赤诚,文武双全,词如其人,光照史册……思绪飘渺中,耳际仿佛油然升起铿锵悦耳的天籁之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品茶稍息,接着凝眸细观,不觉已步入画面第四段:忽见高山拔地而起,巍然耸立,山岳连绵,瀑布如虹。至画面第五段:山势逐渐变得平缓,山间云雾蒸腾,鸟语花香,宛如人间瑶池。最后,怀着喜极而泣的心情进入画面第六段,即整幅画卷的卷尾:只见山势又渐高耸,与卷首的群山肃立遥相呼应,空灵辽阔的江面也与卷首风景一脉相连,形成循环之势,堪称画龙点睛之神笔。
极目四顾之际,似乎耳畔又传来小桥溪水潺潺之声,远处江面夕阳柳影、雁鸣鹤舞。湖光三色,碧水连天。隐隐约约处,有几个古代人影若隐若现。他们有的在江岸边漫步踏青,有的在竹林中纵马飞驰,有的在茅屋内奋笔疾书,有的在山顶上把酒临风。拉近镜头细看,才看清他们大概共有八九人,穿着元明清三朝各式服饰,在千里江山的绿色胸膛里或吟诗作曲,或欢饮畅叙,或下棋对弈,或著书立说……各展其才,各遂其趣,怡然自得,天人共乐。如问其名,则个个如雷贯耳,彪炳千秋:其中有号称“元曲四大家之一”、著名杂剧《窦娥冤》《望江亭》的编剧关汉卿,及被后世称为“元曲的最佳杰作”的杂剧《汉宫秋》的编者马致远;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小说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有风流潇洒、秀逸清俊的明代大画家唐寅,有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的满清词人纳兰性德,和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充满批判精神的《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等奇人异士。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里江山图》作为北宋及中国古典青山绿水画的巅峰之作,以其磅礴万里的豪迈气势和独具匠心的精神内涵,铸就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在她宽阔而幽远的由青绿色血肉筑成的胸怀里,曾经孕育了多少英雄儿女,滋养了多少才子佳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的,江山千里,人杰地灵;锦绣河山,风光无限。我爱江山如碧玉,如同江山爱我如明月!
——2025.7.24作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