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奶奶的双膝(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奶奶的双膝(散文)


作者:赵声仁 举人,328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发表时间:2025-07-26 10:56:20
摘要:奶奶的双膝麻杆一样软弱,但又如同钢铁一样坚强。她看大了我们可四个。她为救二哥的生命,不惜双膝下跪。但她没能得到孙子们的一点反哺。世上,有多少这样的奶奶呀!

奶奶的双膝,和她的身子一样,特别孱弱。她的半月板一定是过度磨损,双膝的关节明显外凸,走路不时打软,蹒跚欲跌。她一米五五的小个儿,不到八十斤的体重,脸颊瘦削,脑后梳着一个圆圆的小纂儿。同那个时代的妇女一样,她的双脚,没有躲过被缠裹的折磨,是一双标准、扎实的小脚,就像一个三寸大小的锥子棒。这使得她走起路来,更是颤颤巍巍。老天刮风稍大一点,家里人就担心她被刮倒。父亲从外地给她带回一个枣木拐杖,她始终不离手。奶奶的脾气,也特别软弱,从来不会大言语说话,她的丹田似乎没有大声说话的气力。我想这是自然的。那条长长的罪恶深重裹脚布,不仅把她的脚压迫成畸形,一定也会把她的性格,蹂躏得再没一点血性。几年钻心刺骨的疼痛,改变了她的肉体和灵魂。
   我们兄弟四人,就是在奶奶这双软若麻杆的双膝上,度过婴幼儿时期的。大哥长我18岁,我是老小。奶奶在她六十岁到八十岁的年龄里,用了二十年时间,把她的长孙、小孙四个,一一看大。我的前边,还夭折了四个哥哥。我没有听说过这四个哥是在多大夭折的,想必也都在奶奶的膝上躺过。奶奶自己,一生生下六个子女,父亲、一个叔叔和四个姑姑。年轻时,她伺候爷爷,抚养六个孩子,老了,又看护我们四个孙子。在这三代人的家庭舞台上,奶奶无疑是主角,用她的双膝,为这个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她的“道具”,就是一个蒲墩,一个拐杖。到了夏天,再添一把芭蕉扇。蒲墩是玉米棒子皮拧成的,由厚到薄,由白变黑,表面早被时光磨砺得粗糙破损了。枣木拐杖是奶奶50岁时,父亲从外地给她带回来的,疙里疙瘩的手柄,早就磨得亮闪闪的了。那把芭蕉扇,是妈妈嫁给爸爸时,姥姥的赔嫁,妈妈给奶奶用了,扇子周边也裂开了好多口子,用线绳密密地缝合起来。我不知道是奶奶缝的还是妈妈缝的。
   我家老宅的北门口,摆着两块石板,东西一边一块。奶奶把蒲墩放在石板上,把拐杖靠在篱笆上,盘腿坐在蒲墩上。我和三哥,就一边一个,坐在奶奶的腿上。这时奶奶的双膝,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突然变得硬朗起来。为了哄我们睡着,她左右双膝交替上下起伏抖动着,频率均匀,幅度等同,嘴里哼哼着:“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宝宝睡着了。”我们在奶奶双膝的抖动中,在她舒缓的歌谣中,进入了梦乡。到了夏天,那把芭蕉叶子蒲扇,就和她双膝抖动的频率一样,在我们的头上来回扇动着,轰赶蚊蝇,带来凉风。街上,有乡亲扛着农具走过,亲切地和奶奶打着招呼:“大奶奶,又看孙子呢。”
   “看孙子。下地吧,今年收成错不了。”奶奶回应着。
   大哥1938年出生,她是这么看大的;二哥1947年出生,她是这么看大的。三哥和我,是挨肩儿的,1954年和1956年出生,奶奶也是这么把我们哥俩看大的。这是奶奶独有的看孙子的标准姿式,我们在她的腿上坐着,睡着,觉得最舒服、踏实、安全。我们从来没有觉察到奶奶有什么痛苦和疲惫。
   事实上,奶奶的双膝,曾被人踩在脚下,受过重伤。她七十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她北门口看二哥。她坐在蒲墩上,二哥坐在她的腿上。在二哥将要睡着的时候,一阵吵嚷声从斜对门的院内传出,接着,两个虎背熊腰的大汉扭打着冲到街上,他们撕扯着,嚷叫着,大有你死我活的架式。奶奶一看,是本家的亲兄二人。她把二哥轻轻放在蒲墩上,颤巍巍站起,拿起拐杖,上前去拉架。她嘴里喊着:“亲哥俩,还有多大事,再打出人命了!”
   那哥俩早打得红了眼,哪里还顾得上奶奶过来,抽手伸腿间,就把奶奶撞倒在地上,踩在脚下。拐杖也被踢出好远。奶奶在他们的脚下劝说着,呻吟着。二哥早吓哭了,连声喊着奶奶。
   听到二哥的哭声,奶奶试图站立起来,但挣扎着几下,也没有站起。这时,恰巧大队书记路过这里,大声喝道:“还不住手!看把老人踩成什么样子了!”
   哥俩罢手了。在书记的喝令下,他们把奶奶扶起,放到蒲墩上。书记问奶奶有事没有,奶奶说没事,他们不再打就好了。
   奶奶有事,到了晚上,奶奶的双腿全肿了。妈妈主张找他们哥俩去,但被奶奶制止了。奶奶说,是自己愿意给他们拉架,他们不是故意的。
   从这以后,奶奶的双膝就持续地疼痛。妈妈后来告诉我,说到了冬天,奶奶的双膝,就如同有无数只蚂蚁在里边啃噬一样,揪心地疼。奶奶只和妈妈念叨过,家里其他人,谁也不知道。三哥我们两个,在奶奶的双膝睡觉时,她疼痛已经将近十年了。但我们却觉得,奶奶的双膝,如同铁打的一般。那是我们两个的港湾。
   奶奶的双膝,为了孙子,事实上是最坚挺最硬朗的。二哥两岁时,患了一种叫白口糊的疮。长在口腔,满嘴白泡,剧痛难忍,水米不进。几年间,村里已经有几个孩子因患此病而夭折。郎中说,有一种特效药,但要二斗米才能换来。家里是万万拿不出二斗米的。奶奶看着二孙子哭得死去活来的样子,就踮起三寸小脚,步行12华里,来到北新庄子她姐姐家求援。奶奶的姐姐家,日子倒好,但房顶上开门,与任何人不走动,奶奶曾发誓,永不和姐姐来往。但这次,为了孙子,她舍出老脸,来了。她姐姐哭穷,态度暧昧。奶奶想到孙子,扑通一声,跪在她姐姐面前,说秋后,给她还三斗。
   二哥得救了。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奶奶的膝下,有生命啊!
   奶奶的双膝,还有很好的柔性。我们离开她的双腿,下地玩耍时,她常常把双腿上下搭在一起,而双膝完全重合,形成一个标准的锐角。过不长时间,两腿上下更换一下位置。她走路困难,这或许是她休息筋骨的最好方式。
   奶奶没有熬过1960年。妈妈说,如果不是赶上挨饿,奶奶活到九十岁,是没有问题的。妈妈又转着眼泪说,在门口的石板上,我们念叨饿。奶奶就从大襟袄的衣兜里,摸索半天掏出半块玉米饼子,用她松动而稀疏的牙齿咬碎,一口一口地抹进三哥和我的嘴里。我们还要,可她没有了。而那半块玉米饼子,是妈妈照顾她,偷偷给她的。她每次都偷偷给了我们。
   1960年,我五岁,不用再在奶奶膝上睡觉了。但她走了。
   我们哥四个,现在都健康地活在世上。
  

共 2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奶奶的双膝为焦点,刻画出一位传统女性的坚韧与伟大。那双因缠足而畸形的小脚、过度磨损的双膝,承载着三代人的重量。从抚养六个子女到看护四个孙子,奶奶用孱弱的身躯撑起家庭的一角。北门口石板上的蒲墩、枣木拐杖与芭蕉扇,是她日常的陪伴,而左右交替抖动的双膝、哼唱的歌谣,是孙辈最安稳的港湾。为拉架被踩伤后默默忍受疼痛,为救孙子放下尊严跪地求援,奶奶的双膝既有承受苦难的硬朗,也有托举生命的柔软。1960年那个饥饿的夏天,半块玉米饼子的温情,成了最后的馈赠。如今奶奶虽已远去,但她的双膝所承载的爱与牺牲,早已化作孙辈生命里的力量,提醒着我们:有些奉献从未消逝,它藏在血脉里,在时光中永恒。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6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6 10:57:31
  奶奶的双膝藏着太多爱!摇晃的歌谣、跪地的坚毅,都是岁月的暖。问候作者,愿这份记忆常润心,日子如奶奶的爱般绵长,喜乐长安!
   ?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26 10:58:12
  被文中奶奶的付出打动,字里行间是生命的重。问作者好,盼您常忆膝上暖,生活如奶奶的坚韧般扎实,安康顺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