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照片里的“秘密”(赏析) ——观电影《南京照相馆》有感
7月25日《南京照相馆》在全国上映,我看过预告片后,便迫不及待地订票观看。
——前言
◎电影梗概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顿时人们逃的逃,跑的跑,可日军来得太快了。用炮弹、飞机轰炸南京,南京犹如人间炼狱。主角邮递员苏柳昌没跟上逃亡的队伍,遗留下来,原本想拿上照片再逃跑的,却被日军发现了。不过最后没死,被日军摄影员伊藤留下来,其实是有目的,伊藤只会拍照,不会冲洗照片,而苏柳昌在吉祥照相馆当学徒,伊藤认为他会冲洗照片,但是苏柳昌只是学徒,也不会冲洗照片。
站在伊藤旁边的王广海会日语,成了翻译。他让苏柳昌好好冲洗照片就能拿到通行证离开南京,而伊藤给苏柳昌写了一张“护身符”,其实就两日的期限,两日内冲洗完照片,还是得死。因为日军中将谷寿夫和伊藤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伊藤背后的家族势力,谷寿夫觉得伊藤是个贵公子,并不会开枪杀人,因此在谷寿夫的言语里暗示伊藤要下狠手,所以即使苏柳昌两日内能冲洗完照片,依旧还是会死在伊藤手里。
苏柳昌并不会冲洗照片,照相馆里的老板金承宗一家四口也躲在馆里地窖。最开始金承宗并不打算教苏柳昌冲洗照片,因为只要冲洗照片就是帮了日本人,是汉奸,可是不冲洗照片还是得死。后来金承宗才教苏柳昌冲洗照片,那底片里却是一张张日军屠杀百姓的照片。
后来苏柳昌和金承宗计划将屠杀百姓的照片带出南京,要让这些照片公之于众,揭穿日军伪善的一面。接着苏柳昌得到两张通信证,将金承宗的妻女送出南京,没曾想却死在日军手里。又从王广海那里得到两张通行证,好在林毓秀顺利带着婴儿和藏有日军在南京屠杀的罪证带出南京,最终日军主战犯被枪决。
◎人物刻画鲜明,环境、细节突出
电影人物描写细致,如没跟上逃亡大队伍的苏柳昌被日军追着开枪,是慌张的,是害怕的,更是恐惧的。为了活下来,他为伊藤冲洗照片,为了延长冲洗照片的时间,故意将照片冲洗模糊,后来运来冲洗照片的药水,还来了会冲洗照片的日军,可他被散兵宋存义砸死了,苏柳昌才能继续冲洗照片。直到等来了两张通行证,可他却将通行证留给了金承宗的妻子和女儿,他又将伊藤拍下的底片的“秘密”送出南京后,他从内心的害怕到坦然的面对死亡。
会日语的翻译员王广海,将趋炎附势、奴颜婢膝演绎得淋漓尽致。会日语对王广海来说是护身符,但也是催命符,因为他要通行证,原本以为他会将妻儿一块送出南京,没想到妻儿却死在日军的枪林弹雨里,他目睹了这一切,可他却继续为伊藤翻译,说他是汉奸走狗不为过的,最终也许是良心未泯,反抗后被枪杀了。
作为女子的林毓秀,她是当时的背景下的另一种缩影,以为假装和苏柳昌是夫妇,不会遭受到日军的侵犯,能依靠苏柳昌完成冲洗照片后有一张通行证,可她还是轻视了日军的残暴。
还有没能出城的散兵宋存义,为了寻找弟弟宋而偷摸的活着,后来看到照片里的弟弟才知道被日军杀死了。为了报仇,他躲在车下,砸死了一名日军。
除了这些人物,还老板金承宗和妻儿等,人物刻画鲜明。
环境呈现突出,有战争的场景,人们逃亡的画面。有一个情景是日军开车,尸体遍布街道,血流满处,还将尸体垫路,车就这样开过去……多么心痛的画面。这些画面,是对当时环境悲凉的渲染,更是呈现了日军残酷暴行的一面。
电影有很多细节,比如伊藤给苏柳昌写下“护身符”,可没过一会儿就再添加上“两日之内”的期限。但是伊藤并不打算让他活着,即使后来给他两张通行证,却早已让出城的日军检查通行证的编号,如果是这张通行证就直接杀了。还有一个情景是伊藤刚开始拍照,是拍下日军枪杀百姓的画面,后来主战犯被枪决的画面被活着的林毓秀拍了下来……细节是构成电影的完成性。
◎情节以小见大,主题突出
《南京照相馆》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缩影,只是一个小情节,以小见大,突出南京当时的处境。
电影一开始就枪战、飞机投弹等,日军入城后就搜刮各家各户的食物、强抢女子、把人装进麻袋里绑好扔进江里等等,特别是入城后的仪式,竟然将南京百姓赶到江边,开枪射杀,顿时江水成了血水……以“吉祥照相馆”为范畴,演绎了日军的残忍、毫无人性、草菅人命的形象。
电影主题突出,以照相馆为背景,拍下的照片里却是日军犯下滔天大罪的“秘密”。日军侵入南京后,在南京里不顾国际公约,随意杀害无辜百姓,还让其拍下照片,可这些照片却是日军对百姓和善的一幕,而那些残暴的一面却被隐藏起来。
后来苏柳昌将伊藤送来的照片都冲洗好后,将杀害无辜百姓的照片保存好,只要能将这些照片送出南京,必定会引起重视,问罪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恶行。
照片里的“秘密”有多种含义。一是表面含义,照片里是日军善待百姓的一面。如有一个小情节,伊藤为苏柳昌和林毓秀拍照片宣传,却被前面啼哭的婴儿声吵到了,伊藤让人处理,没曾想那日军直接就将婴儿摔死在地上,不是善待,而是残暴至极。
二是深层含义,照片里种种戕害无辜百姓的照片。电影里烧杀抢掠呈现得有些友好了,有些并没有呈现出来。如在一张张被冲洗出来的照片里有日军将百姓头颅砍下,拿在手里;被捆绑刺死之后,还用火烧;还有襁褓中的婴儿死在尖刀之下等等,这些就是日军在南京留下的罪证,也是不敢公之于众的“秘密”。
三是对比,王广海被伊藤枪杀后,留下了两张通行证,苏柳昌便让金承宗和林毓秀带着孩子先离开南京,还带着照片里的“秘密”离开。好在林毓秀走出南京,将照片的“秘密”公之于众,登上报纸。拍下这些照片的伊藤慌了,如果这些照片被曝光,自己性命不保,就连家族也会跟着受罪。可伊藤以为这些“秘密”并没有被送出南京,从苏柳昌那得到的底片全被换了,反而是一张张生活在南京百姓的真实场景,这与伊藤拍下的“秘密”形成鲜明对比。
最终入侵南京的日军师团主要战犯被枪决了,可我觉得仅仅枪决替代不了南京三十多万百姓的性命啊!
(原创首发)小文如符合赏析,也可修改。辛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