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寻找久远的亲情(散文)

精品 【流年】寻找久远的亲情(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8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发表时间:2025-07-29 21:58:20

一个城市留给人的创伤,就像空气里的尘埃,是挥之不去的,拼命想驱除,但它渗透在细节里,尘封在回忆里。
   我和妹妹都是旅游达人,满世界跑,当我俩约好去新疆旅游,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像被虫子蜇咬。
   出发前,妹妹有点怯声问,姐,你心里有没有想起那件事。妹妹是控制了情绪的,用词也极为广泛,但,突然之间,我泪崩了。
   我和妹妹都知道,我们这次去新疆,是和去别的地方不一样,那个久远的记忆瞬间开闸。1959年6月30号,对我们家来说,是无比黑暗的一天,是肝肠寸断的一天!我的大伯张裕杰,在新疆八一农学院读大学的大伯,在学校旁的八一水库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所以,此次新疆之行,我和妹妹都有着强烈的愿望,想去新疆八一农学院,看一眼大伯曾经读书生活过的地方。
   我们的航班于2025年7月4日晚上12点多抵达乌鲁木齐天山机场,拿到行李,来到住宿的酒店,已经是7月5日凌晨1点半了,旅游从来没住过大学的酒店,我们这次住的是新疆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冥冥之中,和新疆八一农学院有些许亲近的关联。
   妹妹上网搜一下新疆八一农学院(今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校区),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十多公里,妹妹说,今天晚上我们不准备睡了,早一点打车去,我们争取多点时间在新疆农业大学,因为早上7点还有集体活动。
   天还没有亮,街灯显得格外冷清,马路两边的柳树低垂着,风一吹,有了几分凉意。坐在出租车上,当“新疆农业大学”红色的霓虹繁体字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俩竟无语凝噎。
   血缘和亲情竟能如此感天动地。大伯离世时,我们都没出生,但,当后人以这种方式如此亲近走近先人生活过的地方,心,很疼,很疼。
   妹妹啜泣道,大伯早已隐如尘烟,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想起他了。
   我早已泪如决堤……
   儿时,我对故乡之外的城市,除了北京和上海,最先知道的就是乌鲁木齐。从奶奶口中,从爸爸口中,从姑姑口中,这个痛彻心扉的城市,远在天边,远得我们几乎此生很难抵达。
   其实,亲人们是不愿意提起这个地方,那是我们家族一生的痛。那一天,还有一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大伯,英气逼人的大伯,孝顺担当的大伯,才21岁的大伯,不幸溺水身亡。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据说,学校的信件寄到我的老家河南省柘城县时,已经是出事后的一个半月。大伯出事前八年,爷爷张心正从重庆中央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大学任教,因病去世,八年后,大伯又遭此不幸。听姑姑说,奶奶整个人瘦成纸片样,精神几近崩溃,半年不能下床走路。
   奶奶说,一天到晚不能闭眼,一闭上眼,就幻想着,那是假的,那是一场恶梦,她的大儿子,我的大伯还活着,她甚至自欺欺人地认为,说不定哪一天,她引以为傲的儿子,会穿着军装回家呢。
   在当时,八一农学院是全国28所重点大学,新疆农业的黄埔军校,吸引大伯报考这个学校的原因是,八一农学院包吃包住,还会发来回路费及服装等生活用品,每月还有8元的津贴。
   那一年,大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奶奶知道新疆很远,很远……但,她没想到,新疆是那么的远。当年坐绿皮火车到兰州,再从兰州坐一个星期的汽车到乌鲁木齐,这一趟,风尘仆仆的三千里艰难奔赴,她活生生的儿子,竟然再也没有回来!
   这一去,竟然是永别。
   好多年,奶奶犹如祥林嫂一般地念叨着:这么远,这么远,没边没沿地远呀!
   这是天堂与人间的距离,时光在那一刻,把心和心永久地抛弃。
   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学校原址就在老满城,占地1500亩,就是现在的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校区。
   老满城又名巩宁城,始建于1772年,老满城的含义是“巩固安宁”的意思。可是,当年那个奔赴您的学子,我意气风发的大伯,却没有永久的安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
   清风化雨,思念绵长。
   1950冬至前夕,爷爷英年早逝,那时大伯张裕杰不满13岁,父亲张仁杰10岁,懂事的大伯跪在厅堂里,祈福老天保佑我的爷爷能活过了。爷爷去世后,他安慰奶奶说别太难过,将来他一定学业有成,一定有能力支撑起整个家庭。
   父亲回忆道,1953年之后,他在柘城县城读初中,大伯从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跳了一级,考到商丘地区读高中(1956年之后,柘城县才开办高中),因没有来回路费,大伯也很少回家,再后来,家里入不敷出,父亲考上郑州煤炭专科学校,大伯考上新疆八一农学院。苦难教人成长,兄弟二人都选择了包吃包住包分配的学校就读。
   1959年8月底,父亲从学校回家休假,从家返校的第三天,家里就收到了八一农学院告知大伯不幸离世的来信,这封信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了亲人手中。奶奶已痛不欲生,两个姑姑生怕我父亲难过,一直瞒着他,后来,父亲到苏州完成毕业实习要回家了,才收到家里的那封悲怆的来信,顿时觉得天塌了。
   父亲悲恸万分回家,看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寄来的信,随信一起还寄来三张黑白照片,一张是从大伯学生证上撕下来的证件照,一张是溺水打捞上岸后,医务人员给大伯做人工呼吸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埋葬之后坟头带花圈的照片。
   这三张照片,用白布包好,一直放在我家那个斑驳暗红的小木箱里,家人们不敢也不愿打开!
   听奶奶说,当时,柘城县的教育局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亲自来我家送这封信,他们深表同情和惋惜地说,大伯的离世,不仅是家庭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爷爷的哥哥张心方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封信晚到一个多月,让家里人少难过一个多月。可事实上,失去亲人不仅是一场暴雨,而是一辈子的潮湿。漫长持久的隐性伤痛,成了整个家族的心殇。
   亲人毫无征兆地离别,是生命里最最残忍的一把刀,锥心刺骨地疼。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在明月夜,就在短松岗”这句诗,我信。
   天堂和人间的距离很远,但,思念,很近很近。
   我和妹妹默默走在新疆农业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的心暗暗祈祷,祈祷在天之灵的大伯,21岁意外身故的大伯,能在黑暗处感知到亲人的到来。66年后的今天,您最亲最亲的两个亲侄女来看您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记挂着您……
   早晨六点,偌大的校园里出奇地安静,只有我和妹妹在用心感受着脚下这片悲壮的土地。
   在一棵斑驳的老榆树下,我跟妹妹说,这棵老榆树有些年头了,大伯或许还在这棵树下读过书呢。旁边还有一栋经年失修的危房,我们站在那里望了好一会儿,顺着校园的指示牌,是学校的老医务室,越是久远的物品或建筑,越有可能与大伯有所关联,在这里,我们想和大伯弥留久远的气息,贴近一些,再贴近一些,虽然66年过去了,时间会冲刷一切,但冲不走的是血脉亲情……
   我们往前走着,看到了老校区的宣传栏,这么早,旁边站着一位高龄老人,他正盯着宣传栏看一份新近张贴的讣告,逝者是本校的教职员工,86岁病逝。这画面,这场景,契合了我们悲切的心情……我们上前跟这位老人聊天,他说他一直在这个学校,是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的,我忙向他打听66年前大伯溺水身亡的事情,当我说出大伯的名字时,他眼睛眨呀眨,说好像有这回事,又好像记不起了。这位老伯今年85岁,老家在江苏徐州。不管他知不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尘封往事,在这个安静的校园,这个瘦小老人的出现,我们似乎看到影影绰绰的时光,分分秒秒被具象化。冥冥之中,这位年龄与大伯相仿的老者,让我们心存感动,用影像记录了与这位老者的天赐遇见,我和妹妹得到了暂时的心安。
   生命向来孤寂,天人永隔,三生三世难以忘怀,一个人活不过一棵树呀,即便是呼唤着名字焚烧纸钱,袅袅青烟也换不回故人在世间的春花秋月!
   如果大伯还活着,今年已是87岁高龄老人。
   如果大伯还活着,我们就是有大伯的人了。
   如果大伯还活着,他一定德才兼备、有所建树。
   如果大伯还活着,他一定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如果生命能有轮回,该有多好。
   当晚,在异乡乌鲁木齐,我们向千里之外的小姑姑打听并求证有关大伯的信息。小姑说,看到我们拍的新疆农业大学的照片,她很激动也很难过,永远消失的大哥又把她拉回从前……
   听姑姑说,在我奶奶的人生字典里,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提“新疆”这两个字!
   听姑姑说,大伯长相帅气,有孝心,有魄力,去新疆不久,就攒下津贴,买了5斤葡萄干,千里遥远地寄回老家,在当时,好多人都没有见过葡萄干这个稀罕物。
   听姑姑说,和大伯一起去水库游泳的,其中一个河南老乡叫王国光,另一位姓名不得而知。
   听姑姑说,大伯是中午两点多就溺水了,同行的这两个同学回学校报信,打捞上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听姑姑说,多年之后,我的表弟红伟读高中时,有一次来我家,奶奶跟姑姑小声说,你看看,你看看,这孩子,这身条,这长相,真像你大哥。
   在奶奶心中,她一刻也忘不了远去天堂的儿子。
   我和妹妹从新疆回到家,和父亲谈起此次去新疆农业大学的事情,耄耋之年的父亲说,你们两姐妹做得好,咱家的孩子都是孝顺善良,仁义厚道。
   父亲回忆道:大伯去世后,学校汇过来两笔钱,一笔30元,是变卖大伯生前的军大衣等物品,一笔是3元,是大伯的稿费。那时候,大伯是河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期刊《文史哲》杂志和《河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会用英文和俄文写稿件。
   父亲回忆道:可惜了,太年轻了,才21岁呀,若留下个子嗣,我一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抚养成人!
   父亲回忆道:有一年放假回家,邻居问大伯,你这个大学生,这下读书也该读到头了吧!大伯回答,将来他还要出国留洋,学成归来建设国家。
   父亲回忆道:他的心里一直想去新疆看看,那是家里穷得没饭吃,没路费,当时全靠写信,几分钱的邮票都买不起。
   父亲回忆道:为什么你们姐弟四人的名字都带“煜”,就是为了纪念你大伯,“煜”与“裕”同音……
   父亲回忆时说的最多、最无奈的一句话:去又有什么用呢,人都不在了,又有什么用呢!
   此去隔山海,一别永无期。
   66年弹指一挥间,感谢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校区,让我们的心灵有处安放,从校区的一草一木中,我们寻觅到了尘封的久远的亲情。
   大伯,我们不曾谋面的家人,这次来新疆乌鲁木齐,我和妹妹去了您的大学,在您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您,这里的一切都与您有关。希望在有星星有月亮的世界里,您还是那样地风华正茂,您还是那样地才华横溢,您的生命定格在21岁的青春岁月,您一定会跳出时间,变成宇宙里最原始的分子和原子,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模样!
   惟愿另一个世界,繁花似锦,您安然无恙!
  

共 42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城市留给人的创伤,是尘封在记忆里的。作者与妹妹去新疆旅游,首先想到的是内心的伤痛。66年前,年仅21岁才华横溢的大伯,在大学校园里溺亡了,由于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一个多月后才通知到家属。大伯的早逝,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即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提起新疆,全家人还会想起早逝的大伯。而作者姐妹,与大伯从未谋过面,到了新疆后,第一时间去寻找当年大伯就读的校园——新疆农业大学老满城校区。姐妹俩在老榆树前、年久失修的老屋前、还有老的医务所前默默伫立,去感悟大伯的气息,怀念早逝的亲人。回忆满满,伤痛满满,字里行间,充满了怀念与伤痛,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30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5-07-29 22:00:59
  文章情感真挚,描述了全家人对早逝大伯的怀念之情。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张昱煜        2025-07-30 11:58:46
  感谢编辑老师的用心,愿世间一切都安好!
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