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悲情释永信: 当信仰的世界幻灭,谁能超越轮回?(随笔)
悲情释永信:
当信仰的世界幻灭,谁能超越轮回?
作者:胡春雨
释永信终于被带走了,很意外。一个意外,是练就如此神通的高人,怎么能被带走?一个意外,是久已沸沸扬扬的传闻,怎么这才戳破?看来凡事总有因果,只是有现世报和来世报之分,说的形象点,谁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因为佛法也好,国法也罢,总有它的归处。然而当释永信真的在佛堂高处谢幕,还是不能不心生悲悯:一位商业才俊,为什么投生在信仰落寞的当下?千古佛门胜地,为什么难以解脱红尘的困厄?这是一则现世的寓言,在这人欲横流的世界,心灵清净之处竟是如此难得。
佛教西来,从东汉算起已是二千年的时光,极大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和中华文化的特色,历经上千年的中国化进程,所谓三教归一,成为中华文化固有的组成部分。然而一切宗教也是世间法,在发挥淑世作用的同时,也在被尘世濡染,终极价值的追求与现实欲念的羁绊,恰似人类精神领域一对永恒的矛盾,让一代代人浮沉清浊之间。儒家有理与欲的分辨,基督有灵与肉的对立,从宗教发展史来看,中国历史上寺院势力的膨胀曾带来灭佛运动的报应,西方历史上教会统治的专横曾经衍生赎罪券的罪恶。在宗教的意象里,困顿尘间的人们,总是徘徊于天堂地狱之门,苦苦挣脱着六道轮回。放下贪痴嗔,养足浩然气,茫茫浮世,究竟能够修成何等果位?“我欲仁斯仁至矣”,无论儒家的修身还是佛门的修行,只要前行总在路上。
科学时代的昌明,人类驾驭着理性的力量,让物质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西方哲人马克斯-韦伯所谓“驱魅”,当宗教的外衣不再神圣,神圣的故事不再可信,信仰的力量也随之消解,宗教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式微。但物质世界越往前走,人类身要守住身心的家园,倘若没有了信仰的世界,生命将没有安顿的归处。一百多年来,包括佛教文化在内,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性的涅槃重生,与此同时,在席卷全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主义与商业追求成为新的信仰,南怀瑾先生所谓“全世界的皇帝都姓钱”,现世的富贵久已遮掩彼岸的永恒。包括现代少林在内,恐怕没有思想学术的长期沉淀,出现一位智慧通达、慈悲济世的高僧真的很难,出现一位弄潮商海、八面玲珑的豪商并不太难。
诚然,任何文化事业不能脱离物质基础,任何文化理想不能脱离现实世界。千百年间,信徒的供奉与僧侣的清修曾是和谐的两面,支撑着宗教文化的良性发展。一句耳熟能详地“贫僧”,意味着出家人了断着尘缘。当商业帝国侵蚀了佛门净土,对于宗教文化而言只能是劫而非运,佛教商业化的积弊由来已久,意味着佛门的空心与腐化,而释永信只是其中一个最大的瓜。“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商业化的瓜一路膨大下去,宗教文化只能继续萎缩。无论我们是否信仰,宗教终究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依将是中华文化有机的组成部份。但愿早日度过此劫,走上清修的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