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爷爷的酒账(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爷爷的酒账(散文)


作者:赵声仁 举人,328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发表时间:2025-07-30 17:23:47
摘要:爷爷好喝酒,但没钱。五天一个集,他逢集必去,赊账。爸爸在外谋生,一年回来一次,把爷爷的酒账结清。爷爷还要接济别人。这是妈妈给我讲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在老屋那盘土炕上,妈妈老是没完没了地跟我讲以前的事。夏季的夜晚,窗户开着,半轮明月,在窗棂前缓缓移动着,洒下温柔的光,轻轻拂在妈妈胖胖的脸上。没有开灯。她的有些浑浊的目光,在月光下跳跃着,好像深藏着无数模糊的的故事。这些故事,来自很久很久以前,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都是重复的。开始,我听得有些不耐烦,就笑着替她把结果先说出来。妈妈是很聪明的,马上说,不说了不说了。但月光没有移动半寸,她又说了起来。我又一想,人老话多,我两三个月,不一定回来一次,陪妈妈住上一宿,她心里的这些事,平时,跟谁去说呀,我再嫌烦,让她憋在心里,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就静静地躺在炕上,不再插话,听她东一榔头西一杠子地讲。她讲我的四个姑姑,只有二姑寿命长点,也不过六十出头就没了,二姑唯一的一个儿子,还在辽沈战役中牺牲了,留下了一个遗腹;另三个姑姑,四五十岁就都离开了人世,不是累死就是病死的。她讲我的唯一的叔叔,在天津码头扛胶行,不到三十岁,还没有说上个妇女,就累得得了痨病,死了。她也讲我的爷爷奶奶,说奶奶懦弱,屈已待人,庄里人人说好。说爷爷脾气不好,但绝对是个好人。说到我的光棍老爷时,妈妈就恨得咬牙切齿。说他太混,不讲理,不干活。妈妈没有少受他的气。
   在战火不断、日子清贫的以前,这些都是镌刻在妈妈骨子里的人和事,挥之不去,不吐不快。但妈妈又说得非常平静、舒缓,波澜不惊,好像这些事都与她无关。但我听出其中的奥妙了,妈妈是想说,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都落在爸爸和妈妈的肩上了。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体贴,周到细致、无怨无悔——
   “你爷爷是晚清时期出生的人,后脑勺梳过小辫子。村里人提起他,都说他脾气暴,脑子好,好喝酒,为人仗义。就说脾气吧,你的四个姑姑,没出阁时,没有一个没挨过他打的。打你叔叔是最多最狠。你叔叔见到你爷爷,就如同耗子见了猫。你叔叔五岁时,有一次,饿得偷吃了你奶奶给你爸爸留的半个菜娘娘。让你爷爷知道了,这个打呀。家里有一把掸子,是藤子棍的。你爷爷从胆瓶上抽出掸子,就往你叔叔的后背、屁股上抽,把个藤子棍都抽劈了。你爷爷规矩大,他打谁,不许你跑,你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哇,你早晚得回来,他会打得更狠。这次,直打得你叔皮开肉绽。直至你爸爸回来,说是让他吃的,他才住手。你叔叔死得早,八成与小时候总挨打有关系。儿女中,唯一没有受过你爷爷皮肉之苦的,是你爸爸。一奶同胞,你说这是为啥?他喜欢你爸爸,你爸爸正读私塾。你爷爷自己没文化,但他要把你爸爸培养成一个识字人。给你爸爸的菜娘娘,岂容你叔叔吃。那时,我还没有过门,这都是你奶奶告诉我的。你奶奶说,把你老叔打得,见到你爷爷,很远就啦啦尿,缩头缩脑的。你叔叔死得早,八成与小时候挨揍有关。除去认识自己名字你爷爷斗大的字,不识二升。可他的脑子好用,会用大八皮算账,比算盘都准,还会袖里吞金,几手指头,在宽袄袖子里几掐几捏,就出数了。村里人没有不服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涉及账目的事,都找你爷爷帮忙。赶集上店,有什么交易的事情,也都拽着你爷爷去。他给别人帮忙,都是客情,分文不取。日子好的人家,请他喝上二两酒,就万事大吉了。好多日子揭不开锅的人家,你爷爷帮了他家的忙,还要请人家吃饭。你爷爷爱喝酒,也是四外八庄的人都知道的。北面老庄子,是个大庄,离咱们村七里地,每逢“一五”,大集。他逢集必去。干什么去呢?喝酒。但你爷爷没钱,怎么办呢?赊着。家里没有驴车,没有马车。他去的时候,都是迈开双腿,走着。肩上,背着那个发旧的粗布钱褡子。钱褡子里面并没钱,空的。大集在老庄子的东头,是个大沙坑,也是个法场。平时,这个地方让人发瘆,小孩子到了这边,都绕着走。但到了有集的日子,买的卖的都来了,那些罪犯的阴魂,就烟消云散了。你爷爷背着钱褡子,在集上来回转悠,有人需要算账,他就忙乎一番。影子正短的时候,他就走出集市,奔酒馆走去。你爷爷去的酒馆,在老庄子西街,叫李记酒馆,二层小楼。楼上四个雅间,楼下一个散座。厨房也在一层。街上的小酒馆有几家,你爷爷是这家的老主顾。”
   “大爷来喽,里边请!一盘酱牛肉,一盘花生米,二两二锅头,一块肉饼!记账——”店小二脆声喊着。每次都是这四样,店小二烂熟于心了。李老板早迎出来,同你爷爷打着招呼。你爷爷把钱褡子往凳子上一搭,同李老板寒喧几句,酒、菜也就上来了。他嗞咂地喝了起来。
   “大爷回去走好,盼望下次再来!”店小二声音送到门外,两脚已经到了新来的一位顾客旁边。
   你爷爷要面子,不愿麻烦别人。有时,他给别人帮忙算账,人家要请他。他说好啊,就一块来到李记酒馆。要了八两酒,双份菜,二人喝得昏天黑地。人家要结账,可你爷爷大手一挥:“小瞧我咋地?记账,我是记账,腊月,我儿子一块算!咱们走!”把对方叫出来,推出老远。
   一个月四个集,一年下来,要有五十个集,你爷爷总要花去四五个大洋。每年腊月,你爸爸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陪着你爷爷,来到李记酒馆,把你爷爷欠的酒钱,一笔足额还上。年年如是。然后告诉李老板说,老人来喝酒吃菜,就由他的便。李老板说,老人有你这么个好儿子,都放心。李老板逢人便说。方圆一二十里,几十个村庄的百姓,都知道你爷爷有个好儿子,是个最守信用的人。
   大洋从哪来的呢?是你爸爸挣的。几年私塾,你爸爸没有白读,他成了村里文化最高的人。不到十六岁,你爷爷就托村里在外边谋生的乡亲,在东北一所大学里找了个图书管理的差事。一个月挣两块大洋。
   你爸爸是个孝子。你叔叔没了。你姑姑们出阁了,日子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余粮孝顺你爷爷。你爸爸在外边省吃俭用,一年回家一次,剩下十几块大洋,给你爷爷把一年的酒账全部还清,剩下的几块大洋,就交给你奶奶,留作是家里一年的油盐酱醋钱。你爸爸和你爷爷说:“爸爸你就放心喝吧,有我在,就有你的酒。”
   我十六岁过门嫁给你爸爸时,你爸爸二十六岁。这年,他外出谋生已经十年了。
   提起我的爸爸,妈妈的目光从窗外回转到我的身上,长长叹了口气。良久,才又接着说——
   要说你爸爸挣点钱是真不容易,脑袋瓜子始终在裤带上掖着。他做的事都是文职,写写算算。在东北干得好好的,却赶上了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东三省立时乱了套。交通中断,强盗四起。你爸爸冒着随时可掉脑袋的危险,仓皇逃回家来。一年后,又去了西安,在印花税局办事。西安更远,你爸爸仍是一年回家一次,看看家人,送回钱来。可到了1937年,又爆发了“西安事变”,社会秩序大乱,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没法待下去了。你爸爸搭牛车,蹭汽车,钻火车,沿路打点,用了半年时间,才回到家里,而装在后屁股兜的一年的收入全被盗贼偷去了。但你爸爸怕你爷爷担心惦记,没有和你爷爷说,而是偷偷发紧急电报给同事,借来五块大洋,想还清爷爷的酒账。可到了李记酒馆,店小二拿来账单给你爸爸一看,酒账多出了近一倍。
   “大哥你不知道?”李老板看到你爸爸惊讶的样子,问道。
   “你说说看。”父亲说。
   爷爷管了一个盲人乞丐的一个冬天的饭。
   这个盲人乞丐五十多岁,是老庄子北面魏庄子村人。他的父亲早没了,只和他母亲相宜为命,靠他母亲种一亩多地,维持娘两个的生活。可去年重阳节那天,他母亲突然患痨病,没了。他只好出来乞讨。
   “李老板,这个人的饭,由我管了,他什么时候来,你就什么时候让他吃饱,钱全记在我的账上!”你爷爷拍着胸脯和李老板说。
   李老板告诉你爸爸,说那天特别冷,你爷爷赶完集,中午来到酒馆,发现一个拄着拐杖的盲人,正在李记酒馆旁边的一个垃圾堆旁,捡吃的。你爷爷发现了他。他手拄着一根拐杖,两端全开了裂,一手拿着一个带有缺口的破碗,空的。他蜷缩一团,衣衫褴褛。你爷爷把盲人扶起来,牵着他的手,来到酒馆,跟老板说出了那样的话。
   老板被你爷爷所感动了,说:“我负责出一半吧!”
   这年,爷爷的酒账是七块大洋。第二年,没再多发生酒账。听李老板说,三个月后,这个乞丐,走了,下落不明。
   我没有枕枕头,平躺在炕席上。我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后,每次回家都是这样。我觉得只有把我的身子全部交给土炕,才最放松,最踏实,这样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妈妈盘腿坐在我的旁边,忽而看看我,忽而把目光移向窗外。父亲在世时种植的柿子树,树冠早长过房顶,叶子肥硕,在夏日的晚风中婆娑摇曳,发出轻轻的细语。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柿子,藏在叶子中间,偶尔露出青涩的面庞。父亲是1978年去世的,刚过六十八岁。父亲是他们姐妹兄弟六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他的奔赴黄泉,意味着我父系家族父辈以上最后一个人的离世。父亲、叔叔和姑姑们的苦与乐,爷爷奶奶的爱与恨,只有妈妈知道得最多了。妈妈作为赵家的媳妇,自十六岁嫁给父亲,见证了赵家半个多世纪经历的风霜雨雪。她不说,就再没有人说了。
   她平静地说着,如同一个旧式唱盘,舒缓而平静地播放着我们家古老的歌谣。我,不知何时,在这歌谣中睡着了。梦中,我梦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爷爷、大姑、三姑、四姑和叔叔,梦见了爷爷在老庄子李记小酒馆喝酒的场景,也梦见了奶奶和父亲。他们在那个世界,各自奔波着。

共 36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母亲的口述为笔触,勾勒出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与生活缩影。文中,爷爷的形象尤为鲜明:他脾气暴躁却又为人仗义,爱喝酒却也爱子深沉。他虽没文化,却懂得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子女,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父亲则是家族的支柱,他继承了爷爷的孝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始终坚守着对长辈的责任,用自己的努力偿还着爷爷的酒账,守护着家族的温暖。文章通过母亲的回忆,将过去的岁月徐徐展开,那些关于爷爷的酒账、父亲的孝心、家族的兴衰,都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流淌在文字之间。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家族的往事,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充满了对亲情的珍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传统的坚守。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爱与牵挂,也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与温暖。这是一篇充满情感温度的作品,它让我们在回忆与现实中穿梭,感悟到家族的力量与传承的珍贵。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30 17:25:08
  这篇散文以母亲的回忆为线索,细腻地勾勒出家族几代人的生活画卷。爷爷的暴躁与仗义、父亲的孝顺与坚韧,都在文字中栩栩如生。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家族往事展现了时代的沧桑与亲情的温暖,充满对家族传承与人性美好的深刻感悟。深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30 17:25:48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